关于读书这件事儿

关于读书这件事儿


在各类社群、各类阅读APP、各种读书类的电视节目的狂轰乱炸下,大多数人都认识到了读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启了自己的阅读之旅,有听书、有利用电子书籍来阅读、有利用纸质书阅读等等。

读着、读着,我们迷茫了,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书籍,为什么看的时候明白,书本一合上两三天之后就把内容忘了呢?我们为什么就不会像樊登老师、罗振宇老师等这些读书大师们把书中的内容讲出来呢?并且讲得那么好!

为什么呢?

读了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之后,我从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我们读书的方法不对。

我们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来阅读每一本书,这有点像观光旅游一样,对书中的“景点”(核心观点)我们只是看了一下就走,没有做深入地分析,因此,阅读完毕之后,除开能记住一些大概的名词,什么也记不住。

和快速阅读相反的方式我们也用,那就是填鸭式的读书法。这种读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边阅读边在书本上勾画边做笔记,读完一本书笔记做了一大本。但是没有经过自己的认真分析,结果我们记住的也只是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是一些名词概念。从读书的吸收率来讲,效果也并不好。

樊登老师用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他是怎么从一个不爱读书到引领三亿人读书的阅读人的。

他的读书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四个字:读以致用。

读书的前提是要学会选书,书籍没有选对等于你结交了一个三观不正的朋友。你想啊,在交友之前,我们是否都要看一下这个朋友是否值得我们结交,如果交友不慎,我们会被带偏的。那交往下去的结果就是自毁。

选书的原则是科学性和建设性。科学性就是书中的知识点必须是正确的,而非道听途说,而非别人观点的汇总编辑;建设性就是这本书有他自己的使命,有他自己的意义,你读完这本书能从中学到真正的东西。

不管是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店,每天都有很多新书出版,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我们不能被书名忽悠了。我以前曾经在网上书店购买了一本书,当时我一看书名正是我想要的学习的内容,结果书籍一到手,才发现这只是某出版社为了利益自己汇编的一本书。书的逻辑、观点都有很多的问题。

具体怎么选书呢?那就是做到7看。

一看出版机构,好的出版机构会严选每一本书的,因为他们出版的每一本书都代表着他们的形象,他们是要对自己所选的作品负责的。

二看作者背景。一定要挑选有学术背景的作者写的书籍,他们一生研究的精华就在自己的书中,因此读他们的书,你能够获得很多“营养”。当然了,在全民读书学习的时代,也还有很多草根作家,他们没有什么靓丽的光环和学术背景,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些书籍也是可供我们选择的。

三看推荐人。

四看好书中的推荐单。

五看书后的参考书目。

六看内容。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每一本好书都自带使命。

七看翻译和图书的印制质量。

选好一本书之后,就是阅读了。阅读之前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你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抵抗能力。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读书不可能像毛爷爷那样,有足够的定力,在闹市中读书。我之前就专门测试自己能否在客厅读书,除非是阅读一本你喜欢的小说,否则,我们很容易被电视里的各种节目打扰。在读书的时候要远离电视、远离网络(如果是电子阅读的话,一定要把QQ、微信群里的各种群团设置成勿扰模式),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好奇的。尤其对与朋友圈、大家在群里的各种讨论我们是没有免疫力的,你刷看他们的消息,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想着把书中的内容将给自己的家人听,将给自己的学生听。让他们也能从这本书中受益。这样,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能抓住书中的核心要点,然后加以自己的思考,书中的内容已经在你的脑海中消化掉了。因为要讲给别人听,那你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的。可以列提纲、画草图(思维导图)、关键字提示等。

读完一本书,就试着给自己的家人讲一遍,这样下来,你对书中的核心观点就能掌握得八九不离十了。

我们在读书的同时,不能只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如蜜蜂采蜜一样,不能单单只采某一种花的,要从各种不同的花中去采蜜,这样的蜂蜜才是味道最好,营养最丰富的。我们一定要站在建构自己知识网络的高度来读各类书籍。比如金融知识、人际关系方面的、管理方面的、心理学方面的、哲学方面的、运营方面的。

读书的时候,只要把握好读以致用的原则,那我们就会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读书这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