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2022-09-28

今日内容: 

    0056.《雍也篇》知之、好之、乐之:为学有三重境界

    0057.《雍也篇》可欺而不可罔:学做君子是很有必要的

今日朗读语句:

    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知”通“智”,见《论语集释》。

    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知”通“智”,见《论语集释》。

    6.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6.25:子曰:“觚(gu一声)不觚,觚哉!觚哉!”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注:“井有仁焉”也作“井有人焉”,详见《论语集释》。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畔”同“叛”,详见《论语集释》

原 句 译 文

6.20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6.21 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6.22 樊迟问智,孔子说:“引导百姓懂礼懂义(做事顺应民心),尊重鬼神却敬而远之,这就算明智了。” 又问什么是仁,孔子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就算仁了。”

6.23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6.24 孔子说:“齐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就能走上正道。”

6.25 孔子说:“这还是用来祭礼的觚吗?简直是四不像,怎么能算觚呢?”

6.26 宰我问:“作为一个仁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 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随便陷入其中;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很难骗到他)。”

6.27 孔子说:“广泛学习且遵纪守法,就不会误入歧途。”

精 华 解 读

知之、好之、乐之:为学有三重境界

为学有三重境界:①知之者:努力求学,可以做到勤勉,但并不是发自本心,甚至有可能是不得已才努力学习;②好之者:因为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心,有兴趣才去学;③乐之者:把学习当作日常,把求知当作人生的目的,甚至可以说“一天不学习浑身难受”。你做到了哪一层呢?

可欺而不可罔:学做君子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我们很有可能和当年的宰我一样,担心孔子教的这一套“君子”或“仁”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适用,学多了恐怕要吃亏,而孔子的回答却充满力量。真正的君子是可以“拎得清”的,既不会袖手旁观,也不会轻易上当受骗。因为君子是有智慧的,也是有原则和立场的。所以,把“君子”与“仁”当成人生追求,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今日感悟

6.20知道学习,不如有追求的去学习,不如能在学习忠体会到享受其中的。学习如此、工作如此、生活如此,都是乐在其中,能知道自己有乐趣的事情在哪里,并且成功变现是人生一大幸事,能找到自己满意的伴侣一起生活,生活的有乐趣有滋有味,是最大的幸事。

6.21认知水平越低的人越固执,认知水平越高的人越愿意改变。

6.22敬鬼神而远之:有底线,尊敬不迷信。先难而后获:解释一:先耕耘后收获,做事的核心是过程,不在意结果,解释二,先义后利,重点在义,不在利益分配。

6.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的乐趣,像水一样灵动,仁者的乐趣,像山一样稳重,山水一家,知仁是一体。最好是智、仁、勇三者合一。

6.24孔子认为道是西周,回到西周的状态中。从西周分散成诸国,齐国改变最多,其次是鲁国,孔子感慨齐鲁回到西周的时候。

6.25解释一:对祭祀礼器不像礼器的一句感慨;解释二:我是待价而沽,等着人请我要做事;解释三,孤独不孤独,感慨孤独。

6.26做好事,但不能让自己陷入被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20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