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白富美苏文纨真爱方鸿渐吗?不过是沦为剩女的恐慌而已

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对当时的知识分子,对婚姻围城,极尽讽刺、刻薄,但细细品来,书中所描绘的是一部世情百态的画卷。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世人人身处其中,像遇上照妖镜一样,免不了露真身:美好甚少,倒是丑陋、虚荣、卑劣、弄虚作假……越发猖狂。

苏文纨这个角色也不例外。

按照书中剧情,苏文纨对方鸿渐有意,追求他,却遭到方的拒绝,深感被羞辱,愤而嫁给肥笨的曹元朗。

那么,有一点,苏文纨追求方鸿渐,是出于爱吗?

纵观全文,答案是非也!甚至可以说,她对方的爱意为零,即使有,也不过是包在自恃清高外衣下的一点点遐想罢了。

当遭到现实的雷击,所有的好感立即荡然无存。

那她为何还要追求方鸿渐呢?以她一介女知识分子的身份,海归博士,颇具才情,家世显赫,自是有清高的资本,怎会委屈自己去追求一个不爱的人呢?

原因正是出在她那女博士的身份。

苏小姐与方鸿渐虽是大学同学,却没甚交情。在未留学读博之前,她压根看不上方鸿渐,不,应该说,她谁也看不上。

追求者虽多,她一个也没办法爱上,包括从小爱慕她的青梅竹马赵辛楣。

同时嫌弃他们不过大学毕业生。

谁知读完博士之后,风向完全变了。

此时的她,感到了“崇高的孤独”。在这里,“崇高”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她的女博士身份。民国时期的博士本来就少,女博士可算得上凤毛麟角。

女博士的头衔对搞婚恋对象,可没多大好处,因为已经“没有人敢攀上来”

二自然指她的年龄。她已到了二十六七岁的年纪,在那个年代,已属大龄单身青年。

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在当今,对大龄未婚的女性,人们都能用剩女这类十分不友好的词来形容,更何况在7、80年前,那是个普遍认为“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的年代。

鸿渐,这道理你娘不会懂了——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苏文纨虽出国留学,但骨子里还是“大家闺秀”的思维,在适龄之时,找个如意郎君,步入婚姻这座围城。

可惜,在她的挑剔之下,年纪越大,不禁暗自着急乃至恐慌,因为身边的仰慕者几近于无,有也不过是曹元朗、王尔凯之流。

赵辛楣充其量好一点,但赵辛楣太聪明太强势,也太了解她,一直将她当平等的爱人看待,这恰恰是孤芳自赏和虚荣的她不能忍受的。

算来算去,反而只有一个方鸿渐入得了她的眼。

方鸿渐是在回国的船上,就被她看上。

当然,近三十岁的她看男人不可能只凭对方长得帅就要交往的。

自是经过一番计算:方鸿渐的家世略知一二(虽比不上自家显赫,但彼时也属大家庭);方鸿渐长得儒雅,人幽默,和她一样,同是海归“博士”;出手阔绰,钱似乎也充足。

所以,她对方鸿渐进行一番撩拨,偏生把方鸿渐弄得莫名其妙,诚惶诚恐。

回国后,更是让方鸿渐与赵辛楣斗法比武抢自己,又担心战况太激烈太短暂,身边少了热闹,更担心败走的偏是方鸿渐。

各种行动和语言刺激方鸿渐表白求爱。

放在已往,骨子里势利和自恃清高的她,未必肯主动至此,但年岁和经历,最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性。

不能说苏文纨没对方鸿渐动过心,但她走的每一步,都是为着自己的目的,丝毫不理会方的感受,强迫方按照自己的步骤和理想来爱自己。

她理想中,方鸿渐应当如何爱她才好呢?钱老在一开始就做了描述:

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谁知道气候虽然每天华氏一百度左右,这种又甜又冷的冰淇淋作风全行不通。

她不是在爱人,她爱的一直是自己。

不肯施与爱情,却要人家为你争得头破血流。

对方鸿渐,她始终带着一种居高临下和理所当然的施舍态度,她希望方鸿渐对她给出的“爱情”感激涕零,从而捧着她哄着她。

但没想到,方鸿渐虽懦弱,性子却傲,对她的虚荣之态最是看不惯,心里异常鄙视,又怎会买她对账?

何况,方鸿渐本就不爱像苏文纨有才学的女人,在他看来,只有笨男人才会为有才学的女人所倾倒。而他,爱的是轻盈活泼的女人。

像唐晓芙这类。

所以,当方鸿渐坦白,他爱的是另一个女人时,高高在上的苏文纨怎能接受得了?

所以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作出回击——将他造假文凭以及与鲍小姐的事戳破,暗示唐晓芙:你看看你喜欢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殊不知,这反而是最打脸的,就是这样的男人,你不也看上过?

当然,苏小姐的回击还有一着,迅速嫁给“四喜丸子”曹元朗。

只能说,嫁曹元朗,苏文纨也算求仁得仁,毕竟,曹元朗确实能对她百般示好,摇尾乞怜。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白富美苏文纨真爱方鸿渐吗?不过是沦为剩女的恐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