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第三周读书笔记

第五章.防御机制的评估

性格性和情境性防御反应,性格性防御是一个人的人格障碍,具有长期性和普遍性,而情境性防御是对特定环境的特别反应,具有短期性和特殊性,并不能代表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之所以要将二者进行区别,是因为两者会有很大的相似性,举例说明:具有偏执性人格的男子几乎在每种情境中都会运动投射这一防御机制,比如他被别人的汽车挡道,他会将愤怒投射到驾驶员身上,如果感到自己抑制不住的性冲动,会责怪对方勾引自己等,之所以区分两种防御机制,是因为在长期的分析治疗中,如果能使患者具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更广泛的选择,可能使患者的防御模式发生变化,让患者学会根据情境来选择选择相应有效的防御机制,逐渐走向成熟。

让患者觉知到自己存在防御机制时,临床上有两种方式:由表及里和单刀直入,大多数情况下,治疗师要巧妙而系统的解释患者意识和潜意识的部分东西,让患者逐渐感到被理解和安全感后才会逐渐卸下防御机制,因为单刀直入的解释患者的行为往往会与患者的体验相悖或让患者感到恐惧而无法配合治疗;特别情况下,轻躁狂和偏执狂患者都需要“单刀直入”而不是由表及里的步步为营,因为两者都属于性格性防御反应,他们会一直否认,由表及里的治疗往往会适得其反。

第六章 情感的评估

评估情感时,治疗师时刻铭记:自己受过专业训练的主观感受不一定总能反应患者真实的情感状态。由于治疗师的移情和反移情存在,所以容易对患者的情感评估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因此尊重患者的真实的情感非常重要,紧接着,就要判断患者能否正确评估自己的情感;

1.患者能否区分情感和行为,比如患者通过幻想和评论来表达愤怒情绪,另一些人会通过行动来表达愤怒,他们无法将情感和行为区分开;

2.患者能否用语言来描述情感,对于意识不到情感体验的人会付诸行动,因为治疗师首先要对患者躯体痛苦表示同情,然后再尝试找到潜藏在躯体痛苦下面的情感体验;

患者如何防御性地使用情感,比如防御的、反依赖的男性比较容易意识到愤怒,但却防御性地意识不到悲伤和受伤这类更脆弱的情感,这类患者通过选择的使用愤怒来压抑自己的悲伤和脆弱;

3.患者的痛苦更多是出于羞愧还是内疚,内疚包括内心邪恶力量、深深的毁灭和罪恶感,是打破道德规则时的内心体验;羞愧则包括脆弱感、被批判及被蔑视的慢性危机感,是被社会贬低时的内心体验。比如对于完美主义的追求,可能是出于内疚心理,尽力做到完美是为了避免破坏欲失去控制而把事情做砸了,也可能是出于羞愧心理,担心自己没做好收到别人的挑剔而担心自己徒有虚名;

治疗师通过准确识别情感,来帮助培养患者对复杂而困难的情感唤醒状态的控制感。因为情感如果得到适当的表达和理解,有助于实现成长的目标,例证就是哀伤的作用。当人以哀伤面对丧失是,世界因哀伤的存在而显得更有意义,相反当人以忧郁面对丧失时,自我感将逐渐消失,世界为之黯然。

这两章的内容有些晦涩难懂,就是没有亲身体验所以很难共鸣,对第六章中情感的评估感触很深,尤其是哀伤的过程,因为在学习武老师的心理学专栏,其中讲过哀伤的概念,举个自己亲身实践的例子,5月份的时候面对一段感情关系的结束,当时内心极度的难过,以往的痛苦分手经历会让我无法直面这次情感体验,自己自觉的开启一些防御机制比如否认,可以说那时的我处于抑郁的状态,开始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开始否定自己,觉得整个世界都跟自己作对,回想过往的美好和过错,学了心理学后开始有了觉知力,发现自己的情感会发生一个很奇怪的变化,我开始学着关注自己的情感变化,从失望、伤心、绝望,慢慢感受情感在身体里流动,比如我的身体会发冷,眼睛会感受一股热流,紧张感让心跳加速,面对孤独的失落感和无助感,以及面对未知的恐惧感,不用头脑控制情感的流动,也不评判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合理,就这样过了一天,自己突然觉得没有那么悲伤了,更重要的是过往的美好转化成了一种动力,我深深地理解并接纳了自己,让我更加有信心去面对现实,我想这就是哀伤过程的完成带给自己的成长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第三周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