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是自以为是的付出,请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

文:杨柳堆烟

在一次班级组织的春游中,优等生何娇坠塔。塔高7层,每层都有人,却没有人看到她从第几层落下。一名警察跪在尸体前痛哭,那是何娇的爸爸何天奈。他相信:何娇绝对不是意外身亡。凶手一定在这班少年里。

按理,嫌疑人在学生中,破案应该是很快的。可是,这件案子却整整追查了17年。在何天奈的追凶17年中,悲剧在5个家庭陆续上演。离真相越近,他越希望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因为,越接近真相,拨开迷雾后的事实越让人难以接受。

这是悬疑推理小说《冷雨》的主线。在这根线上,作者郭沛文辐射出5个不同背景的家庭,以及在这些家庭中,孩子的感受以及内心世界。全文几乎都在以“孩子”的内心独白来阐述着事件的推进,以及这件事对他们人生的影响。

若是将人生分为四季,十六七岁的年纪,就是春季勃发的最好晨光。那样的年纪对生活、对生命、对爱,有着自己的认知,以及不计代价的付出和逃离。

爱,是人人都需要的东西,有爱的心灵是滋润的,幸福的。那样的心灵是有根的花朵,恣意盛开,人若是失了爱就如花离了根......

何娇,学习优异,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爸爸是一位刑警,父母感情极好几乎是周围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只有何娇知道,这看似温暖的家却隐藏着太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何天奈在大学时发现自己更喜欢男人,却又不敢突破世俗,不敢向深爱着自己并资助自己上大学的未婚妻坦白。在世俗的压力之下,他懦弱着。

在敷衍的婚姻中,极其顾家的妻子被冷落,被不明真相的公婆催逼着要孩子。一边是刻意的疏远和无视,一边是急切的催逼,让她滑向无尽的深渊......在那个暴雨的夜晚,她有了想要的孩子,却在心灵深处背负着杀人的恐惧。而他却毫不在意孩子的出处,这就像一盆当头淋下的冷雨。

从此她的生命中便没有了爱。本该是享受爱与美好的两个人,却生生被世俗给扼杀,生命中若没有了爱,还剩下些什么?

孩子,为了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此刻何娇便是维系这个家庭的唯一纽带。父母自诩是爱她的,至少为了她,虽然心不在,但是家未散。只是,这样的家,还有多少幸福与温暖可言?

为了孩子,又是多少父母高举着的爱的旗号。他们以爱为名行着伤害之实?他们“以爱为名”又给孩子带来了多少压力?甚至有人说它是强加给孩子的家庭冷暴力。

孩子永远在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着,而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何娇原以为只要听妈妈的话,只要成绩好,妈妈就会高兴。当她发现,妈妈并不是为了她的未来才逼迫她的,而是把自己对爸爸的恨报复在她的身上。那一刻,妈妈那以爱为名的要求变得不可理解,她将家当成了地狱。

每个小孩平静的面孔之下,都是大人无法触及的风暴。

何娇在妈妈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知道了爸爸是gay,而自己竟然也是喜欢女孩的同性恋。只是,这些还不足以使她的世界坍塌。真正压垮她的是她的身世,当她无意中看到了妈妈的日记后,一切都变得冰冷起来,她想要去另外一个世界,去那边把自己的魂给捡回来。但是她好怕,在这个世界,仍然有很多东西在拽着自己,舍不得自己,她害怕到了那边,这边的自己会很痛。她需要有人推自己一把......

那个云塔,是爸妈第一次相遇的地方,那一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这是天意。她求着她深爱的女孩,她一定要在那天,在那里死去。

而这一切,又给了帮她的爱人与朋友们带来了怎样的人生改变......

郭培文在《冷雨》中运用多视角的描写,通过悬疑推理,一场阴郁的死亡被剖成许多切面,

让人一口气看完却又特别有参与感,仿佛看到了那个年纪的自己。毕竟,每个人的十七岁,都有过疯狂的想法。

这世间所有的悲剧啊,一旦开始,就从来没有马上停住的。错,是一时糊涂,心有魔障;恶呢,是逃避已经犯下的错,一次次去积累错,又不去赎回错,以致一错再错。

这句话没有错,只是要真正读懂这句话,需要岁月的沉淀,而孩子,未曾经历过那么多,又怎么能够悟透其中的味道。这是在本书几近结尾时,何天奈说的一段话,一段他想要说给凶手听的话,最终却成为自己硬生生吞回去,回望一生凄凉的总结词。

若有爱,请珍爱,若不爱,请分开。少年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深远的。成长中爱的缺失就是那心怀不轨的指路人,如果孩子的心不够坚定,就极易被带偏、带走。

爱不是自以为是的付出,请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别让你那所谓的爱与付出,成为孩子挣扎逃离的黑暗枷锁。更加不要再以爱之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不是自以为是的付出,请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