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8读书有感

昨天在回来的动车上读了一篇文章,里面内容的分好多层次,自己就记得其中一点;围墙式的学习方法。

当学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问自己,这是什么?从哪里来?刚开始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可以延伸到哪里去?就像之前讲过的一样,纵向挖掘,横向迁移。这样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把每个知识点积累起来,这个过程会很慢,跟现在主流思想要快简直是背道而驰,需要常人有清晰的规划方能静下心来。这个知识点能跟之间知道的知识点能产生关联,必要、清晰、准确的关联。在必要、清晰、准确的关联之间搭建起知识的大厦。




为什么我会对这个内容印象深刻?有什么寓意吗?

因为这个自己通过《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老师说过的,在必要的概念之间建立起必要、清晰、准确的联系至关重要。这样容易建立起概念的知识大厦;也和之前所说的纵横法则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这个知识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其实是一个同类项。之前有遇到过一种专门讲的这个知识点可以放在哪里?为什么?不能放在哪里?为什么?它跟相近的知识点的区别在哪里?

1、这作者主要讲的是什么?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分为九个步骤


2、作者是如何组织内容的?是什么逻辑?

每个关键词的定义+举例子来写,环环相扣,横竖相扣。

3、作者说的对不对,都对还是一部分对?不对的地方为什么不对?

作者讲的看起来读起来都对,但感觉有两个部分稍显多了些;一是资讯,另一方面是渠道,这两点自己都没什么印象;

文章中的资讯讲的是,要有足够多的基础知识;看起来没有问题,但这跟资讯有什么关系呢?有些牵强的感觉;本身来看有足够多的基础知识是没有错的,但这不等同于资讯

渠道,文章中是指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指批判式思考;对信息的来源进行思考,举出了一个例子碎片化信息如何体系化?讲了要知道这碎片化知识要知道放在哪里?可以应用到哪个场景?但这跟渠道是没有关系的。最后笔锋一转,说一般的信息渠道来源于

谷歌Google:无论任何领域、任何时刻,Google都是最好用、最全面的信息来源;

论文:国内用知网,国外用Google学术+Sci-hub,可以获取某个领域的前沿信息;

数据库:包括Useit知识库、各大咨询公司官网、官方统计部门等等,能够帮你获取足够的实证数据。

媒体:各类知名博客(如medium.com)、网络媒体(如NYT)、杂志(HBR、Fast Company)、聚合平台(Solidot、Techcrunch)等。

社群:各类行业微信群,等等。

这不是很正常的吗?且还有等等

我觉得写的对的地方除了上文提到过的联系,还有输出这个之前也是有输出讲过这个话题;另一点是系统思维还有开放;总之自己觉得以下几点是比较认可的

应用

系统

联系

开放

导师

输出

4、这个部分的内容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学到的知识要应用起来,赋予知识生命力;更要把它内化到自己的系统里运行,把它系统化,相关的还有哪些,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它是什么?最初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放在哪里而不可以放在哪里?同类项是什么?这样的去寻找联系;当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也不能故步自封,要怀有开放的心态,只要觉得自己环抱的是真理,那么离真理就越来越远了;在前进的道路上最好能有导师指路,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到的知识要加以输出,能把别人教会的才说明自己是真正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08读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