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

摘抄:凌晨四五点,资溪的面包工厂就已经亮起了灯。在这个2020年GDP不足45亿元的小县城内,来自日本的进口面包机器发出轰鸣。自动化的生产线送出烘烤得当、金黄喷香的面包,一个个包装好后,再经高速公路运送到抚州市内的各个门店。

资溪县面包产业办公室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资溪面包产业年产值已超过200亿元,资溪当地居民人均收入的60%,都与烘焙产业有关。

但资溪究竟在哪里?即使在江西省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资溪,也知道这里以做面包出名,却很少有人真正关注资溪。

资溪是抚州市内最小的县城之一。出了抚州高铁站,换乘汽车,在抚吉高速上向东奔驰一个半小时,一路到达武夷山脉的西麓,这里就是资溪。2017年,资溪正式进入高速公路时代,横亘在江西腹地的高速公路缩短了以往由国道往返资溪的交通时间。

资溪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小县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资溪县2020年的常住人口只有95826人,是抚州市人口最少的一个县。白天走在县城的主干道上,少见车辆、行人,只有傍晚时分,吃过晚饭的资溪人鱼贯而出,在大片的空地上播起响亮的音乐,跳起广场舞来。

这里人少,如果非要追溯最“纯正”的资溪人,数量就更少。作为一个“移民县”,资溪县内约三分之一是本地人,另外的三分之一是随着新安江水库建设,在上世纪60年代从浙江迁徙至此的外地人,其余则来自其他市县。

土生土长的资溪人余进向时代周报记者感慨道,资溪早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好。2017年,资溪县曾被评为“2014—2016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这是小城获得过的为数不多的全国性表彰。

人虽少,意识却超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在面包还被视作奢侈品的时期,资溪就已经在默默地培养一支“面包大军”了。

6.jpeg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 摄

只是,事情的开始与最初想象的不一样。自古以来,资溪不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大县,制造面包所用的面粉、白糖都需要从外地辗转购买运来。这里也不是沿海的繁华小城,面包这种西式的饮食习惯也没有自然生长的基因。

发展面包产业,其实是两位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的无心之举。1980年代中,在福建漳州某部队担任给养员的资溪人张协旺,开始思考自己退伍后的工作问题。当时,在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的背景下,在役军人都可以选择学习一门技术,退伍后带回家。

在张协旺看来,学习怎么做面包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受改革开放的风潮影响,中国台湾地区的烘焙技术当时已经传到了福建,这一种当时还很少人尝到过的、松软可口的食品勾起了张协旺的兴趣。

1987年,退伍的张协旺带着习得的面包技术回到家乡,与同是资溪人的战友洪涛做起了面包生意。第一家店开在了临近的鹰潭市,熬过了开店初期的市场拓展和资金压力,一年后,面包店盈利3万元。

那是1988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当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为1119元。

做面包带来的“财富密码”被越来越多敏锐的当地人知悉。与张协旺同为杨坊村人的钟启文捷足先登,跟随张协旺学习面包技艺。钟启文现在担任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纵使年纪相仿,钟启文至今仍称呼张协旺为“师傅”。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