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权高能带货,从心理学角度聊聊谐音梗

朱广权朱老师又上热搜了,这次是跟李佳琪联手直播带货,1.2亿在线观看堪称“网炸”。

其中朱老师关于藕的一段介绍,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普通的藕,经他金句加身,摇身一变脱单利器,只因“无独有藕(偶)”;又是爱情忠贞的象征,因为“奇变藕(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所以吃了藕,“海枯石烂心不变”。

末了,朱老师自个儿都忍不住笑场:这太破了,全是谐音梗。

关于谐音梗,业界总有争议。李诞是公开反对脱口秀演员使用谐音梗的,因为这样的笑果不高级,使用谐音梗者会面临罚款。这是他出于提升旗下脱口秀演员思考能力的考虑,是从职业角度给出的规矩。

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谐音梗真的有意想不到的笑果。放眼各大商家广告,也总是谐音盛行。

谐音梗缘起何处?为何总能在众人心中泛起涟漪?

贯穿古今,大佬也玩谐音梗

在诗词界,造谐音梗从来就不是避忌的活,大佬们甚至有意借用谐音丰富表现力。

在刘禹锡的《竹枝词》中,谐音梗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文学作品增添了不少情趣。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句“无晴有晴”真真将谐音梗玩出了境界,看似在聊天气,实则说的是男女之情的“情”呐。这一出一语双关,又含蓄又优美。

《红楼梦》中幽幽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取的就是“玉带林”谐音“林黛玉”,“金簪雪”指代“薛宝钗”,“雪”谐“钗”

谐音梗也被写进众多经典影视剧剧本中,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

经典电影《刘三姐》中,也有这么一段充满趣味的谐音pk。一身正气的刘三姐经常用歌声唱出穷人生活的不易,触犯了许多当地土豪的利益。于是有人请来三位迂腐的秀才与刘三姐对杠,三人分别姓陶、李、罗,一上来便掉书袋自夸一番。但刘三姐完全没在怕的,一句“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才哪里来?”巧借借桃子、李子、锣鼓的谐音将对面怼至静音。

《宰相刘罗锅》名场面之一,众大臣给皇上祝寿,马屁精和珅献出价值连城的宝贝,而刘罗锅刘墉则提着一桶姜登场,皇上一脑袋问号。刘墉不紧不慢道:皇上您看,这是“一统江山”呀。

遂龙颜大悦。

在民俗语言中,谐音梗的应用就更为广泛了。例如过年张贴的“福到”,车牌的“6”与“8”,手机号码忌讳“4”等等。还有数不胜数的歇后语等等。

可以说,从古至今,无论是文人雅士、市井小民,都十分钟爱于谐音的运用。由于古今汉语中,有音近义同的现象,这已经不是使用者意识能决定的联想了,而是渗透在整个语言系统中,镶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这股趣致的力量来源于历史的沉淀,又不断在新时代延绵演变,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人们潜意识中已然形成对其的偏好。

在表达的极限边缘疯狂试探

谐音本质是一种修辞,它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

“修辞永远处在骚动不安、酝酿创造的冲动中,永远在试探语言表达的极限究竟在哪里。谐音修辞正是这样一种以创造为宗旨的语言活动。”

人们对于谐音梗的喜爱,除了因为流淌在血液中的记忆,更多是对谐音背后无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期待。

这种发散性思维的游戏,令人乐此不疲。

在国外,谐音梗也被玩得风生水起。

A bicycle can’t stand on its own because it is two-tyred (too tired) .

翻译:这辆自行车不能自己站起来,因为它太累了。

注:英语中two-tyred (两个轮胎)音同too tired(太累了)


在传播学中,有一种广为应用的心理学效应,“记忆术效应”,意为采用特殊的方式进行识别和记忆,人为地改善识别记忆效果的技巧和方法。朱广权在给藕打广告时,将众人耳熟能详的词句为藕赋予特殊联系,立马建立了人为的联想结构,有效提高了记忆效果,还为平平无奇的藕赋予新含义,令人会心一笑之余,印象深刻。

在这个层面来看,谐音梗有效地促进了直播目的达成,不可谓不高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广权高能带货,从心理学角度聊聊谐音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