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

春秋時,齊景公外出打獵,在搜尋獵物之際,爬到了山上,未料竟看見了老虎。下山到了水澤邊,也沒想到又瞧見了蛇。景公悶悶不樂地回到朝廷,並且召見宰相晏子,問晏子說:

      「唉!今天寡人出去打獵,上到山上看見了老虎,下到水澤地,又看見了蛇,真是所謂的『不吉祥』啊!」

      晏子回答道:「國家有三種不祥,是不應當有的。那三種呢?國內有賢才而不知道,這是第一種不祥;知道了卻不任用他,這是第二種不祥。至於第三種不呢,雖然任用了,但是所委任的職位,卻不能讓賢才盡其所長。所謂的不祥,是指像這三種情況啊!今天君王上山看到了老虎,山上原本就是老虎的住所。下到水澤邊看見了蛇,水澤也是蛇的居處。君王你去到了老虎活動的地方,也到了蛇出沒的所在,瞧見了牠們,是理所當然的事,那有什麼不祥啊。」

      晏子是齊國的賢相,以節儉力行,受重於齊國。有關晏子的種種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以上是晏子對君王的諫說,晏子很有智慧地化解齊景公對不祥的心結,進而指引君王治國召祥的方法。故事內容是那麼地淺顯,存心卻是十分地深遠。

      想想在君主威權時代,臣子要有多大的道德勇氣,才敢犯顏直諫,因為稍稍不順君耳,便會召來殺身之禍。現今是個民主自由的時代,已少有人因言論不當而遭殺身。然而存心不正的口過,卻是招致不祥後果的主因。

      蓮池大師在警策法彙中,曾語之諄諄地告誡出家人,三十二條不祥之事。當然條條都是在壓服修行人貪瞋癡的習氣。其中如:「在佛前、清晨或吃飯時,罵人不祥。」「人以至誠待我,我以巧詐對之,不祥。」「好談他人過失,及隱微事,不祥。」「出言動輒麤重,令人難當受,不祥。」「病中瞋怒服事人,不祥。」「逢水旱等怨恨天地,不祥。」「未語先笑,不祥。」「麤通教理,妄議古人,藐視時人,不祥。」都是列舉由口業引起的不祥。

      大師又云:「凡有此行為,都將遭到折福、折壽、多招殃的報應,修行人必得戒慎。」啊!古德誨人,無不從因上提撕,吾等當知,在此口過輕發的時代裏,與不惜身家性命,諤諤犯顏直諫的時代,發語者的存心,與因果的酬償,祥與不祥是絕對不同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晏子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