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的快感能持续多久?

01

双十一,小表妹毫不含糊,大大小小,零零总总,买了78件东西,荣获所在区域剁手王的荣誉称号。

双十一的快递还没拆完,双十二紧接续档,摸摸蔫瘪的钱包,看看诱人的购物车。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咬咬牙,继续买!

早上刷朋友圈,看到一同事在圈里感叹:双十二要继续吃土了。

朋友说,刚买完东西感觉挺兴奋的,等待收快递的心情就像是要去赴一场期盼已久的约会,幸福感爆棚,但东西到手后,很快就觉得索然无味,好像也就这么会事儿了。

想起小时候过年,为了能穿一件新衣服,老早就掰着手指算日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美食,幸福感可以延续到整个年节结束;买到自己梦寐已求的一个玩具,也可以兴奋好长一段时间。

如今,新衣服想穿就穿,好吃的想吃就吃,想要的东西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得到。科学技术进步,物质资源丰富,让“得到”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满足感和幸福感却越来越低。

一方面,我们为了填补欲望带来的空虚,不停的买买买,另一方面,又因为买买买带来的经济压力而倍感焦虑。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物质带来的新鲜感和兴奋感往往是短暂而浮躁的,只有持久的、发自内心的感触和体验才是幸福感的源泉。

02

早上坐公交车,听到身边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姑娘和同学打电话:

“双十二你又买什么了?”

“化妆品呀,我刚买了一套SK2,两千多大洋呢。”

“恩,我的花呗额度也满了,用借呗再借一些吧。”

这恐怕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双十一时本不打算买什么东西,但看着商家铺天盖地的广告,又被身边小伙伴买买买的热情影响,总觉得不买点什么就亏了,稀里糊涂买了一堆。心里暗暗发誓,绝对不再买了,到了双十二,依然没有把持住。看着银行卡上的赤字,心里又充满了懊悔。

想起张柏芝曾主演的一部电影《天生购物狂》,其中的女主角方芳芳是一个无法控制购物欲望的人,她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买一堆并不需要,或者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东西,导致自己的经济陷入困境,更因此连番失业。

消费的欲望也是会传染的,我们不自觉的会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别人的去比较,无法控制地买下一件又一件不需要的东西,而我们获得满足的阈值也越来越高。

降低满足“阈值”,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被外在的事物所束缚。满足阈值低的人,幸福感才会增强。

03

和闺蜜们聚餐,大家讨论起“双十一”、“双十二”的战绩,一群女生嘻嘻哈哈晒出自己的购物清单,只有晓雯安静地坐在一边。

我问她买了什么宝贝,她摇了摇头,说什么也没买。

我打趣她不像个女生:有几个女孩抵挡得了商家狂轰滥炸式的宣传促销,以及买买买带来的快感呢?

她淡淡一笑,说她一开始也控制不住自己买买买,看到别人推荐的东西也会心动,常常买回一堆放在家里,最终却发现许多东西其实都用不上,家里越堆越乱,最后弄得心情和生活都一团糟。

“我来了一次断、舍、离,把所有不必要的东西都清理掉了,往后再买东西就会仔细想想是不是必需品,是不是真心喜欢,不会立刻就想要得到手。”

在《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作者讲到这样一个事例:

一名男子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于是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发现这名男子每次吃蛋糕的时候总是先把他喜欢的奶油吃个精光,最终找到了导致他生活混乱的原因——无法推迟满足感。

他喜欢的任何东西,都要想办法立刻、马上得到满足,工作中也总是先解决容易、轻松的事情,对麻烦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

只顾当下的安逸、快乐,不去考虑对长远未来带来的影响,都是因为没有学会推迟满足感。

04

另一个闺蜜燕子,乘着双十一、双十二的活动,也“剁手”了几千大洋,但她买的东西却和我们的都有些不同。

她为自己报名了一个理财课程,一个瑜伽理疗课程,还预定了一次海外旅行。

“买来的东西总会变旧,也未必实用,我用来投资自己了,毕竟一切皆可替代,惟有体验不可替代啊。”

说这些话的时候,她的眼底都闪着光。

日本作家本田直之曾前往“世界幸福排行榜”前几名的北欧各国采访当地居民。在回答“你有什么想要的东西?”这个问题时,几乎所有的答案都不是“房”或“车”等具体的物品,而是“家人健康”、“朋友成功”之类的答案。

物质的充盈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很强的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却稍瞬即逝,极其短暂。

买到喜欢的东西,升职加薪都属于“短暂的大幸福”。而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的小事,比如学会一项新的技能,一次轻松愉悦的旅行等更能给我们带来长久而持续的幸福。

合理控制对物质的欲望,学会过“减法生活”,对物品进行舍弃和精简,追求内心体验多于物品添加,才能让人感到安宁和喜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买买买的快感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