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想通过学习让自己更优秀些,也有很多伙伴让我推荐给他们一些书,我思考了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今天整理成文字,希望对爱学习的伙伴们有帮助。
选书
在读书之前,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泛泛的阅读,很容易造成一种焦虑感。我读了这么多书,有啥用呢?读书压根就没有用,那我为什么要读呢?一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很容易就会有负反馈,就很难坚持了。学有所用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学习,所以要提前想好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某个困难?还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文学素养?是为了积累自己的行业知识?还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某项技能?
当我们把目的明确了之后,就是找书的环节了。围绕着你的读书目标,如何能选取到优质书籍呢?下面推荐给大家几个办法。
第一,豆瓣搜索法。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然后在搜索栏输入你想要的书籍的内容。比如营销类,我们就在搜索栏输入“营销”两个字。然后豆瓣列表中就会出现很多关于营销的书籍。我们在选取的时候可以按照书评及分数来进行选取。个人建议选取数量不要超过三本。对比阅读之后,再继续挑选。不然很容易进入到一个怪圈,买来的书就好像自己已经读过了一样。
第二、借鉴书籍推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你已经知道了想要看的某一类书籍的经典书目。我们都知道,一本书的结尾,作者会将引用的书名列出。如果想在这一类知识当中做进一步的学习,可以直接挑选引用书目进行学习。
第三、听书筛选法。现在很多软件都提供听书服务,将一本书压缩成二三十分钟的音频,方便我们快速了解书中精髓。我们可以通过二三十分钟的时间,快速筛选出你认为有价值的书籍,然后再进行细致的阅读。喜欢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每日必做”当中有一项任务是“每日听书”,就是为了快速筛选书籍的。
第四、大咖推荐法。不知道有多少伙伴在使用《得到》这个软件。这里有很多老师会推荐相关书籍。如精通商业的刘润老师会推荐商业必读书目。阅读写作课程的吴军老师会推荐文学必读书目。精英日课的万维刚老师也会推荐相应书目。大咖的阅读数量和质量远比我们高。所以推荐书籍也均为相应领域的经典书目。这远比我们自己选取效率高。
另外,我们也可以去看一下书的序是谁写的?书籍背后的推荐都是谁?如果你发现这两部分都是由名人编辑及推荐。一般这本书书的质量不会太差。
以上就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四种选书的方法,大家可以交叉叠加使用。
读书——输入
关于读书的方法,重点说两种。
第一种是速读法。也就是你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就是想解决某个问题而读相关书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快速的在书中寻找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先看目录。找到具体哪一章能够解决你目前的问题,直奔主题,先看这一章的内容。如果这章中有前文提到的,你没有看懂的,那么再回头去前文中寻找。这种读书的方式效率最高。但不适用于系统学习。
第二种是精读法。就是一本书从头看到尾。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头开始看书时,看到第十页就不知道自己看的是什么了。看书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上学。当合上书本,甚至没有办法将书内的重点内容很好的复述出来,如果是这样阅读,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怎么解决这个困境呢?我把我的精读方法分享给大家。
其实很简单,也许很多伙伴正在使用。那就是给每本阅读的书籍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这里要提醒大家,很多人在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为了视觉美观,所以用彩笔手写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可能写完之后很有成就感。但是他有两个弊端。第一,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第二,需要的工具太多,制作过程繁琐。
我推荐大家使用电脑版思维导图,同时用语音输入的方式记录。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一定不要把一本书读完之后再做思维导图,一定是边看边做、边做边看。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会觉得自己把书的骨架拎了出来。相当于在脑海中就有了这本书的架构图,知识是完整的。这对于你日后的知识输出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为什么一定要用语音输入的方式完成呢?很简单,如果你是手动敲字,那么就只是头脑思考了一遍。如果你是用语音输入的,那就是说了一遍,听了一遍,头脑想了一遍,是三遍的输入。更有利于我们记住书的架构。后期我们可以把思维导图保存下来。方便以后再次查阅相关资料。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两种读书方法。
写作、录课——输出
知识如果不能输出,那么大部分都会被我们遗忘。所以每一次的输出都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沉淀。我的输出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
第一、写作
了解我的伙伴都知道,我每周会更新一篇,就是为了更好的将知识输出。尤其是近期学到的知识,能够联系到实际的内容我会进一步的吸收,并作为写作的素材。检验一个人的知识是否学的通透,不要看他是否能说得出来,要看他是否能够写的出来。因为写作更考验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能写的出来,才是真正的想明白了。
第二、录制课程
这也是我下一步想要去挑战的内容。准备把学到的行为经济学内容结合目前运营商的相关知识录制成公众号视频。提升自己的输出能力,同时也方便圈内的朋友学习。
如果伙伴们有其他输出的好方式,也可以留言给我。我们共同探讨尝试。
结束语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说到底,它是为了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就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不要期盼,读了两本书就有云泥之别的进步。但是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管他什么学海无涯,近一寸有近一寸的欢喜,尽管去体验过程,然后静待花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