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写作
一天早上,我打开一堆表格,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突然F发过来一个链接,还没打开看,他接着甩过来一句话“你孤独吗?”。
我愣住了,不是因为内心蜂拥而出的各种念头不知如何表达,而是担心,我该怎么表达才能不误导他。毕竟我自己还只是杂乱无章的想,并没有思考出体系。
然而他下一句话就解开了这个困局“开始写作。”
点开他发的链接,讲的是如何写作。前面一堆鸡汤“独处,是一个人最佳的升值期;写作,是源于孤独也为对抗孤独”。
原来是现学现卖,并不是真的困惑啊,松了一口气。
只回了一句“孤独这种事怎么说得清呢”,能力有限说不了太透彻,但又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引他去想的契机,故只说了这么一句含糊不清的话。
若以后他想起这个问题,不至于太陌生太惶恐。估计现在是不孤独的,没太在这个话题上打转,之后便是日常琐事,不一一记录。
对F我好像一直有一种为人长的感觉,所有人生前半段的经历我走在你的前面,所有可能的问题我能提前遇到,所有面临的挫折和困难我能提前经历。
所以,当你有问题问我的时候,我不能给你指出最正确最适合你的那条路,但至少能帮你规避错的,提醒你有路障。
但,我又犹豫,不知我的想法会不会误导你,毕竟我还有很多欠缺。
只期望,你能在我的毒害下,独立思考,辨别是非,谨言慎行。
幻光与真实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这段最感动,感动到什么都说不出来。在电影院,一度感觉喉咙会噎到窒息。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如果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那就是真实。”
这段话是一切的开始。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理解,只觉得不押韵,可见我的审美呦,不提也罢。
但看到吴岭南躲在宿舍里看书思考,在校园里行色匆匆游荡无定处,忽然觉得熟悉。
我在焦虑,不知前路何在,不知乐趣何在。
我彷徨,我迷茫,在每个乘公交读书的路上,在每个夜不成眠的晚上。永远是一边焦虑一边懊恼,懊恼这样的焦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懊恼怎么还想不出答案。
现在仍然很焦虑,很坦荡的在焦虑。
我在经历改变,我需要花费时间去弄清楚这些岔路口,需要投入精力去找寻到人生的乐趣所在。
电影散场,J问我:“你觉得孤独吗”?心想,“真新鲜,一个个的都来问我这个问题”。
见我不回答她自顾自的说,“现在的人,感情都太少了,那个词怎么说,哦,“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电影就是要把人的感情调出来,触动一下感动一下”。说的可能是电影里的台词,有一段没能集中注意力。
看她兴致高昂,很有讨论的欲望,便说了前段时间跟C已经说过的一些话
“你看,大家走着,很热闹,可是你知道这热闹与你无关,与每个人都无关,你说孤独吗?”
倾诉与帮助
“他们觉得内心和外界无法协调,处处受着限制,同时又不能像植物似的那样沉默,他们要向人告诉——他们寻找能够听取他们的话的人,他们寻找能从他们表现力不很充足的话里体会出他们的本意而给出解答的过来人。”——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在某一篇《无问西东》影评里读到这段话,大为震动。
不是因为遥远的相似性,这是共性问题。
可这段话像是一个字一个字从我心里抠出来的,又像是一个一个刚烙上去的。
像刚孕育新生,又像久别乍归。
我不住点头说对,便迫不及待开始读这本书。还没有读完。
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个人,W。
初相识,还都是少不经事的少年,但我一直把他定位为“忠厚长者”。
我自己也很奇怪,但改变不了。至此相知已数年,人事变化,早不能相伴在彼此身边。但幸好,有空联系,依然能长谈不绝。
想起他去年亦或前年,常与我联系。那时他有时春风得意,有时苦闷不已,说与我听。
可是我不能懂,对于一切的理解太浮于表面,支支吾吾,说不出应对的话。
他体谅我,只说,“你能听着就好,有时我自己已做好决定,只不过需要你们支持”。
听到这,大松了一口气,连忙说道:“你知道,我这人一向帮亲不帮理,对你更是盲目相信。所以,尽管不能帮到你什么,但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永远在你这边。”
前段时间联系,我正好心头苦闷,他来开解我。一句话就正中红心,太窝心。
也听他说起自己的想法以及行动,甚好。
不禁向他表达了我对他这个决定的喜欢,“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志不同道相和的两个人握手言欢,不枉费我忍着突如其来的肚子疼跟你打了半夜电话。
只愿你能得偿所愿,春风得意,不负你。
走在路上,行色匆匆,是孤独的;
有此好友,把酒畅谈,那些孤独是可以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