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学的孩子社交丛林法则(整理了很久的学习笔记)

    您知道孩子社交的丛林法则吗?作为家长,只有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社交需求,才能帮助孩子认识和应对同伴压力,良好社交能力会让孩子更自信,让孩子明白社交法则而自信快乐的成长。前天我在网络上看到就在身边的学校学生,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欺凌视频,特别想整理出以前学习的笔记,让所有家长警醒自己,正确的爱护孩子。

    有一种说法: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我们要教会孩子的社交的原则,让孩子能够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社交圈,身心健康地成长,

    曾经发生在美国的故事,有25个高中生,约好到一条河边玩,河上有一个铁路桥,差不多有20米高,这群高中生约好要从铁路桥跳进河里,其中有一个叫帕特里克的男生,他是学校橄榄球队的队员,是个特别优秀的小孩儿。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在爬铁路桥的过程中,他曾经停下来,他说太高了,准备往回退,但是下面的另外24个孩子都嘲笑他打退堂鼓,一个劲儿的怂恿他再爬高一点儿,最后这个男孩爬到了差不多20米高的地方,跳进了约3.5米深的水里,一头扎进了淤泥,强大的冲击力,再也没有从河里上来,在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另外24个孩子都没有跳下,也竟然没有一个人打电话报警,全都开车跑了。这是美国的青少年问题专家,迈克尔汤普森博士讲的一个真实的案例。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危险吗?其实他想回头下山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一定很害怕,但是他却屈从了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做出了比平时更疯狂和危险的事。这股神秘的力量是什么呢?这就是在孩子们交往过程中,在青少年阶段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同伴压力

    什么叫同伴压力?它是指因为孩子们渴望被同伴接纳和认可,避免被排挤而选择按照同样规定的规则去思考或者是行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压力。孩子怕被别人说,“哎呀,你这么胆小啊,这么怂…”自己没有办法做,但是他又希望被大家认可,所以他做了他内心所抗拒的不应该做的却很危险的一些事情,这种压力在青春期尤为凸显。

    随着人的生理逐渐成熟,青少年开始寻求转向同伴的支持,这些支持曾经是从家庭里、从爸爸妈妈的认可中获得的,现在孩子更愿意从身边的同伴去进行交流,愿意听一些同学,好朋友,小伙伴的建议。同伴是他这个时期重要的社会知识的资源。如果是个有益的同伴压力会让孩子更优秀,孩子们追赶向好学习,然后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如果那种只是敢于冒险,做一些破坏规则的,或是破突法律制度的这种同伴压力,那就可能吞噬孩子,或者让孩子处于危险境地,造成伤害去违法乱纪,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和应对同伴压力,学会社交,这是我们父母是最重要的必修课。

    当孩子到达青春期,从小学开始逐渐趋于成熟的时候,他的同伴对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于我们父母对他的影响,这时我们看到同伴关系社会交往对孩子是极其的重要,那么孩子们从同伴交往中获得什么呢?

    首先,孩子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了交往的有效的方式。孩子到了四岁的时候,他会发现我和谁能做好朋友是因为我们都喜欢骑单车,我们都不打人,我们两个能好好商量,共同分享,我喜欢他,他也喜欢我,我们一起玩很开心,这个时候孩子就和小伙伴建立了心理上的链接,那就是志趣相投,能够相互倾听,相互理解和喜欢,这个时候真正的同伴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第二,在同伴交往中孩子通过游戏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妥协。因为孩子们最初一定是通过玩游戏,他学会了和谐相处的技能,也就是建立规则,遵守规则,包括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去倾听和感知其他小朋友的一些想法,可能出现冲突的时候,有争吵,或者争取大家能够听我的,妥协别人的。这些和同伴友善解决冲突的技能,对孩子以后发展成熟的这种社会事务处理能力非常有用。

    第三,孩子在同伴交往中,他能学会去表达情绪,并且去理解自己和伙伴的情绪,接受或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同伴交往的这种场景下,我们让孩子去表达那些他自己的情绪,如沮丧,失望,伤心,痛苦等,就能够学会理解自己的情绪,觉察自己的情绪,进而能理解他人的情绪,能够学会去接受他人的帮助,别人给他以安慰,他自己也在进行自己内心情绪状态的修复,同时他也学会去帮助他人,理解他人。所以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对他未来非常重要。

    著名的教育家齐克罗将孩子的交友过程分成了四个互相重叠的阶段,之所以互相重叠指的是,在同一个年龄段之内,他有可能是两种状态并存。

    第一个阶段是三到七岁这个阶段,孩子交友呢,是以自我为中心,只要是经常和他一起玩的伙伴或者是仅是因为他是我们家邻居就能一起玩儿,就能当朋友。我们回想一下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好朋友是不是都是我家的邻居或者是经常跟我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儿呢?

    第二个阶段是四到九岁,这是单向帮助阶段。这个时候他们不再只是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交朋友,因为孩子们会逐渐进入到幼儿园或者进入到小学。他们接触到的 同龄人增加,交流的目的仍然是出于自我的需要,比如说为了共享玩具,或者是得到一块饼干,我想玩儿这个,你给我玩儿了,我们是好朋友,这是一种单向帮助阶段,别人能够给予他的。

    第三个阶段是六到十二岁,被称为是互惠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找到好朋友,是开始考虑双方的观点,关心平等的问题,并且去判定一些规则,形成一些小团体,或者是小派别的交际圈儿,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的时候会这几个人一起玩,我不跟他玩儿,他们之间是已经能够有规则意识了,而且这个小团队里面大家都遵守同样的规则,可能是一个人,他是我们领头的,我们都服从于它,类似于这样的一个小派别小团体的交际圈儿,这是一个互惠阶段共同需要遵守的规则,然后关心平等。

    第四个阶段是九到十二岁,这是一个亲密阶段,这个阶段孩子交往就能够保持相当亲密的朋友关系,在这个阶段应该是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相互之间对朋友的表面行为不再注意了,而不会说:“呀,他今天怎么跟那个小姑娘一起说说笑笑,哼不理他了,我不跟他不是好朋友,”不会再注意这样的表面的行为,那反而更关心他内在的一些想法,自己的这种快乐的感受,这是亲密阶段。

    当孩子们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时候,也就是从三岁到九岁之间吧,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更多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并且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那减少不表达就拳脚相加的这种情况。当孩子处在第三阶段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交友规则,不要为了交朋友拉低自己的底线,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些孩子在最初他得不到好朋友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别人接纳自己,就给别人背书包或者我为你怎样怎样,那么这就是为了交朋友,拉低自己的底线,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办法代替孩子去交朋友,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帮助孩子提高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为孩子成长助力。

孩子为什么社交能力差

    经常有家长说:我们家的孩子不愿意跟别的孩子玩。看到别的孩子过来就跑开了;我们家的孩子,非常想跟其他的孩子玩,但是其他小孩不愿意跟他玩。家长就有些发愁,孩子社交能力差到底根源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的社交能力差,会主要是哪方面的根源:

首先第一个是父母的过度控制,这里说的过度控制呢,是心理方面的控制的过重,有些家长比较强势,当孩子出现不同意自己观点的时候,就会表达自己的不满,家长限制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你不要跟我说这些,你还找什么理由?你这个小孩儿你懂得什么?闭嘴!”等等,甚至有的父母根本不理会孩子的辩解,从来没有给孩子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心理上的施压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不会用理性的方式来维护。你的观点,连表达的机会都没有,他怎么去辩护?那么这样的话,在同伴交往中就会不自信或者会屈从于同伴压力而做那些本不想做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很多家长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然后考虑得非常周到周密,保护过度,而孩子在父母的在这种全方位的保护中,就渐渐丧失了培养自己独自决断的能力,它就会变得唯唯诺诺,缺乏自主性,没有自己的想法。还有些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就更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了,因为他对外界处于一种不信任,他时刻有很强的一种不安全感,对他谁都不信任,对谁都不敞开心扉,所以他一定是不会社交,不敢社交。

    以上两点就是关于孩子为什么社交能力差,两个极其重要的根源,孩子的社交能力差,一方面可能他不会交朋友,不会社交,另外一方面呢,他总是遇人不淑,交到的好像都是一些不良少年,还给他施予的这个同伴压力都是负面的。同样,当孩子社交能力不强,没有这种同伴交往的能力的时候,那么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面就会很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一个孩子,他总是独来独往,没有好朋友,在学校里面总是被孤立,那你想一想那些霸凌的孩子或者是这样倾向的孩子们,是不是先挑这些软柿子捏?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人跟他是好朋友,没有人帮助他,他总是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所以一定会先欺负这样的孩子,所以孩子没有社交能力对他未来的心理健康啊,他的这种在学业上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那么我们怎么去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

第一,努力给孩子创造信任感。那这个信任感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说安全感的建立是在零到三岁,如果幼年之前我们没有做好,我们现在才开始学家庭教育,孩子已经上了初中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开始就不会晚,我们要及时回应孩子,关注到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以及表达对他的爱。同要能够做到保持始终如一,而不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关注得看家长心情和情绪。

  第二,要给孩子制定规则,要温柔而坚定地执行。我们要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不遵守或者是违反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他就会明白守规矩是必要的,这也会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感。当在他和同伴进行交往的时候,本身大家制定的规则,总是有人要突破规则,我就必须怎样怎样,那么这样的孩子不会有人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的。所以我们先要让孩子有规则感,在家里面建立这样的规则感,让他有自我控制感好。

第三,家长必须创造机会,让他和年龄相仿的孩子们一起玩。,我们要多带他们到公共场所,比如公园,广场啊,或者是参加一些有孩子闷啊,家长带孩子这样一些亲子的聚会呀,帮助他们去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且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啊,我们鼓励家长让孩子参与一些这种夏令营,或者是一些拓展活动,让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在一种极其放松的状态下去锻炼了身体,开阔了眼界。同时,他和更多的可能是陌生的朋友们去交往,提升他的交往能力,提升他的这种处理问题的这种能力,包括他的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特别多的提升的很好的机会。

第四点,我们要尝试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在一些简单的日常事务上,自己做决定,比如说,晚餐吃什么或者说希望穿什么样的衣服啊?包括可能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以后,我们可以让孩子决定,我的作业,我的先后顺序等等,另外,比如说家里出行,我们让孩子去做一些目的地的这种攻略,选择我们住在哪里?我们去哪条游览的路线?这都可以。那么这些选择会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这样就能够给他们更大的信心,他会有更多的自我效能感,而且呢,有更多的成就感。

    第五点,我们家长要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情绪,自己的心情。当他们在发脾气或者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情绪,去影响到其他人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告诉他们,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别人接受的,要求他们按照更合理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你现在不开心,那你来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是因为什么事情引起了你的不愉快让你很生气呢?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让孩子能够合理地表达情绪,而不是用一些很极端的行为去发泄自己的情绪。

第六点家长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一定要记住,要尽量少对孩子大喊大叫。而且你要注意在孩子面前对待其他人的态度,因为我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是孩子的行为榜样,是不是我们怎么去对待他人?我们怎么跟我们的朋友进行交往?然后处理一些这种社交的一些方法技巧,孩子都是通过言传身教学得的,避免孩子们去模仿我们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

那接下来我们就要了解下面这个关键知识,我们必须教会孩子的社交的原则。这些原则很有用,家长一定要从小就要教导孩子,

原则一要让孩子学会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古话说的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你没有给别人尊重,那么人人都会想要远离你。我们想让孩子拥有很好的社交能力,那么必须让他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的疼惜和偏爱会非常多,所以在这样的娇生惯养的环境之下,忽视了别人,在这一点,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先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因为尊重是相互。所以,如果家长先给孩子有应有的尊重,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在孩子的意识之中,他也知道尊重的重要性,家长能给孩子的尊重是不过多的控制和干预他们的选择和生活。
第二个原则是让孩子要学会不要永远把悲观的情绪带给周围的人。身边会有这样的朋友,每次都在说好烦呐,没意思,等等那这种充满负面情绪的话,这样的人你会喜欢他吗?当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那我们一定是感觉到不快乐,那么这样的人他的社交圈儿一定是很小,可能是没有好朋友,所以我们要让孩子能够学会尽量成为一个乐天派,虽然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包容自己的悲观的,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应该不要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悲观的情绪就会让别人感到压力,并疏远自己,即使我们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前也要常常表达快乐,因为快乐比悲伤更让人讨喜,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首先我们自己要做一个榜样,不要把工作上,在家庭外获得的压力,放到孩子身上去。要多去教会孩子缓解负面情绪的方法,从小要注重我们孩子的乐观性格的培养。
第三个原则,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不要刻意的去讨好。有孩子为了去合群,他们会不惜代价地去迎合别人,讨好别人,比如之前我们就有妈妈这样说过,我们家孩子,从家里拿出钱,一下课就去小卖部给班里所有同学买零食!真的是有这样的孩子,或者为了能够获得一个朋友,帮这个孩子写作业等等。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些人是不会珍惜他这个白送上来的朋友,他可能只当,是个提款机啊,免费的劳动力,但有需要的时候啊,才会去理他,不需要的时候,他根本不会和他多说一句话,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孩子会很苦恼的,我们要让孩子能够去选择高质量的小伙伴儿去交往,这个高质量啊,不仅是意味着他跟对方可以容下相处,那么而且,是跟对方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啊,大家能够志趣相投,这才是高质量。要教会孩子,学会则有舍掉一些低质量的社交,学会取舍,才真正的能够择其优者。
第四个原则,让孩子学会去夸奖别人,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夸奖和赞美是很容易让别人心情变好的,所以,我们想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的社交能力,那么,学会正确的赞美和夸奖是很重要的一个技能很重要的一点。赞美一个人并不是说啊,我们要做到时时刻刻的无脑夸就是浮夸,吹捧很虚假的事,别人也是感受的到的,那还会让别人感受到是一种负担,我们要让孩子学会适时的,适当的去对他的伙伴进行夸赞,譬如:“你跑的真快呀,你这个做的真的漂亮,我怎么就做不到呢?”就能够看到别人的优势,能够看人的亮点,这也是说明孩子在正确的对他人进行评价,也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啊,说一句正确的表扬的话,赞美的话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也是进行社交的时候重要的一个技能,一定要记住,赞美的话一定要是真诚,而且发自内心。千万不要为了夸而夸,那我们给家长建议是平时呢,我们要多带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给予夸奖,给予鼓励,那么还可以教会孩子从一些行动上去表达他的赞美,那比如眼神的动作也可以对一个人表示肯定,那么这些会显得更加的真诚可信,所以,我们发现,孩子这种跟他人交往的能力。是从父母对他的一言一行中学到的。
第五个原则,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感同身受,其实就是共情,换位思考,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啊,不仅仅是言语上的,还有心灵上的,我们在寻找一个对的朋友的时候,总喜欢说,因为他懂我,这个懂其实就是一种感同身受的魅力,我们想让孩子拥有学会共情能力啊,学会感同身受的能力。要让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身上去思考,当孩子和他的好朋友哈,遇到闹不愉快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先要告诉孩子换个角度,设身处地的去为他的好朋友想想,去感受他的心情,他的情绪,那这样才能够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这样,不仅能够拉近他和啊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让别人都愿意去亲近他,一个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的孩子,一定是情商高的孩子。


    孩子掌握了我们所强调的这五个社交原则之后,也并不代表说孩子可以和所有人一直和谐相处,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冲突,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应该怎么处理呢?那下面给大家讲一个非常重要的,而且非常实用的对孩子去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一个技巧叫做,ICPS法。

    这也是有美国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在一本《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书里面提出来的,这个方法是通过了很多一些临床的证实和对孩子们的实验检验,方法特别值得家长们借鉴。所以我特别给家长们去分享一下这个方法,也就是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孩子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思考该做什么对您的孩子想一想,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该做些什么?

第二步,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我们要引导孩子说说。这样的问题你觉得还有什么解决的方式啊?两人发生冲突了,除了你现在回答他一下你们俩现场又打起来,除了这之外,你还可以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

第三步,考虑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当引导他去思考,去分析,采取任何一种方法可能产生有什么样不同的后果?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家长一直在引导孩子去想,有什么方法,这个方法有什么后果?就是建立孩子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直都是说你应该这样做,你为什么不这么做?不是指责。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指责的时候,孩子根本停止了思考,根本没有让他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好。

第四步。是判断一个想法好不好。前面想了后,预估一下,判断是值不值得我们的那种方式。他打我一下,我马上打他一下,你最后什么成果?两个人给打伤,这样的后果,你觉得值不值得?是不是让他去判断这个想法?这个解决方式好不好?当你用这种方式处理之后,你觉得他会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在这一步里面,我们是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也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让孩子知道我做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他人的一些心情,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培养的一个方式和能力,当孩子知道我的言行对他人会产生一些不同的感受啊,不同的后果的时候,他就已经完全跳出了以自我为中心,他能够想到别人的感受,想到别人的心理,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成长。

通过研究证实,这个方法会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自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看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具备这个能力的孩子他就更能妥善的。以人际冲突能够懂得体谅别人,更有群体的号召力,他的社交能力会很强,再遇到冲突的时候,他知道该怎么解决,他懂得如何化解冲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给予孩子耐心和信心,给予孩子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成为一个社交小达人,我们绝对不是说代替孩子成长,或者是给孩子放到一个保护罩里面,这都是错误的。

关于孩子们的社交,不论是关于孩子能不能交到好朋友,是不是如何应对同伴压力的,以及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去发现关于应对校园的这种霸凌啊等等的情况,其实都能看出孩子的自主自尊。自爱在这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让孩子如何获得自主自尊自爱以及自信,这是来源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与尊重,这就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铠甲,最坚实的铠甲,最安全的铠甲。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必学的孩子社交丛林法则(整理了很久的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