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题导入
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中外的著名人士,令人叫绝的土特产品等。请你从家乡值得写的景、物、人、事中选择一个,写一篇记叙文。
二、素材选择
1、写家乡的风景。
对家乡的描写,可以以时间为序,侧重于对家乡四季景物的变化来写,描写要有层次感。也可以围绕某一处景物,比如“家乡的小河”,描述你与小河之间的活动、故事,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与爱恋。
2、写家乡的特产。
写家乡的特产,可以采用说明的方式进行描绘,比如它的种植、它的制作、它的特点等,也可以把它作为媒介,由它引出对家乡农事、生活的回忆,表现家乡人物的质朴等。
3、写家乡的名胜
写家乡的名胜多以游记为主,可以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走一处,写一处。另外,查阅资料,或询问当地人,了解与风景名胜相关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把它写进文章中,来丰富文章内容,增加人文底蕴。可针对典故、传说等,阐发议论,使文章内容中有所见,有所感,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参考题目
1、老家__________
2、家乡的__________
【优秀作文展示】
(一)散落在蝉声里的回忆
作者:王元华
在我的家乡,院子里,地头边,随处可见高大的树木。夏天的正午,阳光明晃晃的,像土豪在炫耀他的金子。树上的蝉竭力地拔高音调,回应着阳光的热度,“知了——知了——”。这些蝉们,总是发出同一种声音,从没想过换个曲调。
蝉叫得最欢的时候,也是孩子们玩得最欢的时候。这时候,天气最热,大人们坐在树荫下乘凉,小伙伴们则蹑手蹑脚地去粘蝉。蝉很机敏,不容易粘着。偶尔粘着一个,用剪子剪短它的翅膀,它就飞不起来了,乖乖地成了你的玩意儿。我也粘到过一只,那一刻的欢喜,就好像拥有了一个假面超人V3。
蝉对人的吸引力,还在于蝉蛹的美味。这种美味,一半源自蝉蛹的营养,一半源自寻蝉的乐趣。夏天的傍晚,小伙伴们每人拿一个手电筒,在草地上、灌木丛、树的低矮处,扫荡般晃射,寻找爬出地面的蝉蛹。伙伴中有一个小名叫刘孬的,他做什么事都是一把好手。他知道哪儿的蝉窟最多,他捡的蝉蛹也最多。我俩玩得亲密,他总是把他捡来的蝉蛹分给我好些。
我记忆中最美味的蝉蛹,是在我邻居家吃的。那一次,我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邻居的婶婶特意留意着我,叫我到她家吃午饭。饭桌上摆了几盘菜,其中有一个是油炸蝉蛹。婶婶怕我吃不饱,一再地劝我“多吃点儿”;看我喜欢吃炸蝉蛹,她就把装蝉蛹的盘子推在我面前。
蝉声,唤来了火热的夏天,也唤来了唱大戏的。每年农历7月19日,是我们村里传统的古刹庙会。庙会很大,小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或者在玩具摊前逗留,或者围聚在小吃摊前。卖烤面筋的阿姨最和气,总会多给我们一串烤面筋。朋友们也不吝啬,谁口袋里钱多,谁就请大家吃大头冰淇淋。
庙会上的大戏,一天三场,上午、中午、晚上各一场。有一年庙会,晚上唱戏时,老天突然下起了小雨,人们大都提着凳子回家了,戏台子前面一下子空荡荡的。雨中戏台,在灯影中闪着迷离的光。拉琴师傅的琴声,在雨中也格外地响亮。
我上学以后,我们一家搬到了城里,只在假期里回去住几天。城市里寸土寸金,树木种的少,蝉声也不比农村里的热烈。常常,我回忆起我在农村的家,和家乡的树木,于是记忆中的蝉声响起,也似鸟鸣般婉转悠扬。
(二)家乡的红薯
作者: 刘燕姣
我出生在农村,在我小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要种红薯,种得最少的也有一亩两亩。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红薯就像家乡的人、家乡的树一样,很亲切。
红薯的栽种分稙红薯和麦茬红薯。稙红薯种得早一些,赶在春末夏初,天气不冷不热。种红薯时,一家人全部出动,有刨坑的,有浇水的,有丢苗的,有埋根的。浇水和丢苗,相对轻松些,一坑一瓢水,一坑一棵苗即可。我年龄最少,顶多帮忙丢个苗。别小看我丢苗,这也是有技术要求的,要保证苗丢下去刚好落在坑里,还要苗头朝上,根部朝下。爸爸妈妈怕我累着,也不怎么要求我赶活,因此丢苗对于我,也不过是又一种游戏的方式。
在我家房子后面,是一块很大的农田,村民们也年年种些红薯。初秋时分,农田里绿油油的,红薯叶子挤挤挨挨,覆盖了整块田。走在田间小路上,偶尔看到一棵红薯根部鼓起了堆儿,就忍不住想:“红薯该有拳头那么大了吧。”有一次,趁着没人,我偷偷地徒手挖出了一个红薯,又狡猾地把土封了回去。几天后,再经过这里,发现它的茎叶已经萎了。这时,田地的主人对面走过,经过我身旁,似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话:“红薯小着哩,还没长成呢!”我低下头,心虚得真像个贼。
到了深秋,该收红薯了。刨红薯是大人们的活。刨出的红薯一排排的,等待检阅似的,很是壮观。父亲开着三轮车在田里走,母亲、哥哥把红薯一个个扔到车里,很快就装满一车。一车车红薯拉到家,大概是小孩子最快乐的时候。蒸红薯,炕红薯,油炸薯条,拔丝红薯,一个比一个美味。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起那甜丝丝的味道,都忍不住要流口水。
后来,爸爸妈妈彻底放弃了种地,一心投入到生意中去。再吃不到亲手种的红薯,总有些遗憾。遇到卖烤红薯的,禁不住诱惑,买一个解解馋,也顺便回忆一下当初的味道。
在一个秋天的午后,我带着小侄女在田间小路上漫步。小侄女似乎生来就与红薯亲近,问我这是什么?我详细地向她介绍红薯,介绍红薯对我们家的贡献,介绍红薯与我们的渊源,就像介绍我们家的亲戚一样。小侄女很是稀奇,没等我说完,就跑下地徒手去挖红薯。我没有制止她。对于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这也许是她惟一的与田地亲近的机会。
小侄女很快就挖出了一个红薯。看着她,我仿佛又回到了很早时的那个秋天,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狡猾的女孩。
(三)老家花石
花石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是我的老家。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家就搬离了这里,搬到了城里,但每每想起乡村的光景,仍恍如昨日。
还记得在春天,一夜春雨,经冬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先是针尖一样,然后慢慢地舒展,最后长成狭长的叶子,密蓬蓬的。乡村的小草和城市里的不一样。城市里的小草太规整,被人呵护着,由不得自己去蔓延;乡村里的小草一簇簇,长在路沿上,沟渠边,随你任意踩,照样又高又壮,就像一群泼皮的孩子,顶摔,耐打,执拗,倔强。
夏天,最招惹人的地方是村头的小树林,这里清凉,也热闹。早晨,鸟雀们在树梢上来回追逐着,飞掠着,有的停在枝头上,婉转的歌喉泉水般清亮。中午时分,知了一阵阵地叫着,声嘶力竭的,像歌手热烈而冗长的表白。到了晚上,你看,许多的灯光在林子里摇晃,那是孩子们在树林里寻找刚爬出地面的知了。即便这样,到了第二天,树的低枝处,仍然可以寻到蝉蜕,就像空落落的房子。
当树叶开始变黄,收获的季节就来到了。树枝上挂满了果实,枝条弯着腰,以一种谦虚的姿势在向劳动者鞠躬致意。农民摘下果实,盛满一个个筐子,运往城镇的集市、商店。不过,城镇里最大的集市也抵不过农民的果林,城市里的人们挑选水果时的颠来颠去,总显得小家子气。
冬天,下雪了,田野里,小路上,似铺上了厚厚的地毯。踩下去,咯吱咯吱的,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后面的人踩着前面的脚印走,很快地,脚印就乱了,孩子们开始在雪地上奔跑,掷雪球,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雪球总是团得很大,砸在身上闷疼闷疼的,可小伙伴们从来没有这样闹过生分。
当然,记忆中的美好绝不只这些。在正月,这里每年都有一个老古刹庙会,庙会上年年都会唱大戏。我对大戏唯一的印象就是黑脸代表正义,白脸代表奸恶。我从来没有完完整整看过整场戏,也没有见过哪个孩子有这样的耐心;我们喜欢的,不过是在戏台前穿行追逐的乐趣。
逛庙会最诱人的是吃花石杂炣。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这里有经验的吃货在点饭时,总是一次一碗地点,这样碗里才会汤多、肉多、菜多,再配上泡馍,啧啧,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要吧咂嘴了。
(四)五月槐花香
作者:刘星源
于我,五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月份,因为它承载着我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在我童年时,我们还住在乡下。一到五月,乡村的空气中便弥漫一种甜甜的气息,又带着清新的香。抬头看,一串串白色的花绽放在槐树上。
槐树的外形并不好看,它的树干呈黑色,树皮像皱起的干枯的鳞皮,树枝随意地斜逸着,还带有许多的刺儿。若只看树不看花,便觉得枯燥极了。可是当槐花开放,白色的花朵与绿色的叶片相映衬,共同点缀着整棵树木,原本的苍老便增添了活力,原本的单调便增加了色彩。那槐树枝干的黑色,也像水墨一般,有了写意的美。
小孩子们最欢喜的,就是摘槐花了。我喜欢和奶奶一起摘。奶奶举着一个绑着铁钩的竹竿在前走,我提着篮子跟在后面。乡村里槐树多,寻一棵矮一些的,奶奶用钩子钩住槐树枝,持着竹竿转两圈,“咔”一声,树枝便被折断了,落在地上。我赶紧跑过去,把断枝拉向一边,摘一串槐花放在口中,嚼一嚼,口齿留香。
坐在地上,吃足吃够之后,才发现篮子里还什么也没有呢,而奶奶折断的树枝已经有好几个了。于是,赶快行动起来,用手把着花串,一嘟噜一嘟噜地往下捋,一边捋,一边想,槐花炒鸡蛋好吃,槐花煎饼也好吃。
在我和奶奶的合作下,篮子很快就装满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照在树干上,也照在奶奶的脸上,金色的光芒是那样的静谧、安详。此后经年,我常常想,岁月静好也许就是这般模样。
现在,我们一家住在了城里,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我们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春节时回去,才发现村子改造,新植了景观树、行道树,原来的老槐树都伐掉了,不见了。马上又快到槐花开放的季节了,那槐花的香甜只能在梦中寻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