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书,走成长最快的路!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国学经典作品——《菜根谭》。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人生修养、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不仅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邃的读物,更是一部陶冶人之情操、磨炼人之意志,又催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大成之作。《菜根谭》以众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教予世人修身养性的法则,而最经典的一句是“咬得菜根者则百事可为”。
——· 关于作者 ·——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明代思想家、学者,生活年代约为明朝嘉靖万历年间。除了著名的《菜根谭》外,还编有《仙佛奇踪》四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此书多记佛老二家故事。《仙佛奇踪》书序中介绍他“幼慕纷华,晚栖禅寂”,这说明他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则归隐山林,修道求仙。在万历三十年,也就是大约1602年前后,他还曾经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
——· 本书金句 ·——
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2.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惠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新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
3.伺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养智;奋迅以为速者,多因速而致迟到,故君子以重持轻。
4.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
5.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
咱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这句话可以形容某些大器晚成的杰出人才,同样,也可以用来形容一本好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哪怕刚被写出来时无人问津,终于也会有一天,让大众重新认识到它的精彩与价值。
这本《菜根谭》,就是这样的“金子”。书名取自宋儒汪革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本书是明朝末年时期的作品,几百年来,一直都没有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外突然兴起了一股《菜根谭》热,尤其是在日本,很多企业还从这本书中寻找管理学的知识与方法,也算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最终,大家对这本书的关注随着海外的这股热潮回到了国内。
那么,这本书到底好在哪儿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来看看它的作者。《菜根谭》的作者是明代文人洪应明。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朝的嘉靖万历年间,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与学者。早年,和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学子一样,洪应明也想通过科举考试求个一官半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官场浮沉若干年后,他处处碰壁,最终还是选择归隐山林,著书立说,修仙求道。这也让他对于儒道释三家思想都大有研究。
不过,洪应明的伟大在于,虽然人生并不如意、颇多坎坷,但是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从不放弃或者降低对自己品格与操守的要求。用现在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归来半生,仍是少年”。他的个人价值观,也体现在这本《菜根谭》之中。我们生活在如今这个充满诱惑、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里,多看看这样的书,能起到督促自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会更加明白,哪些事情属于一时之利,不可心急而为之,否则就会后患无穷。
从内容上看,《菜根谭》写得很“接地气”。这本书基本上都由一些简洁有力的短句组成,非常好理解。它不谈大道理,而是把传统的道德规范融入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去。它会告诉你:怎么选择朋友、怎么与身边的人相处、怎么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又怎么看待功名利禄等等。无论你正处于人生的顺境还是逆境,无论你是想成就一番事业还是过上安安稳稳的小日子,你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当然,这本书也并非十全十美。有些学者就认为,书里把世界看得太冷漠,还有不少消极阴暗的观点。关于这一部分,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好,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从三个部分来解读这本《菜根谭》。
第一个部分是:修身,如何做好我自己。
第二个部分是:处事,如何与人相处。
第三个部分是: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
我们先来讲解第一个部分:修身,如何做好我自己。
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讲究人的一生应该是“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修身”,毕竟,无论你是想做一番大事业,还是结交一群好朋友,自己都需要具备相应的内部条件。退一步来说,如果个人能力不足,或者身处的大环境不太好,你能做到的,也只有“修身”。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在书里,作者洪应明认为,一个人要真正做到修身,就应该有长远的眼光和通达的胸怀,将个人有限的生命放在历史长河中去审视看待,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不光要坚守道义,还要看轻名利权势。讲到这里,也许你会说:这种想法是不是太片面了?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求名逐利,只要手段合法,过程合规,于己于人,能有什么危害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是要讨论追求名利有什么好处或者害处,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名利。《菜根谭》中的思想就可以把人带到更高的境界,引导人做出更大的成就。书里认为,人生在世,第一要追求的是道德,第二是功业。道德都好理解,我们来重点讲讲功业。这里提出的功业,不是名利,二者的区别,一个在乎的是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创造出了什么价值;另一个只在乎自己获得了什么。
举个例子,有的人创业开公司,想的是改变这个行业,或者让世界更美好,给人们来带便捷和福利;而有的人创业,想的就是当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我们不能说后者不好,但是前者的格局更大,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一般来说,追求功业的人,往往能比单纯追求名利的人,做出更大的成就,甚至赚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名声。有道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你想从这个社会中得到一些东西,就需要先去做出贡献。讲得再通俗一点,能够赚大钱的,往往是那些说自己对钱没有兴趣的人。
关于名利,《菜根谭》还强调了一点,就是不要一味“求名”。书里有一个比喻:钟鼓虚而不受力,却因为声音洪亮的名声而遭受撞击。可见,名声是招灾惹祸的本源。而且,一个看重名声的人,只会想着做表面功夫,动机不纯,不光会影响最终的结果,而且会让人误入歧途。书里这样写道“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惠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新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啊,只顾奔着一个好名声而去做好事,并不是真正的善念。这样的表现有很多,比如做善事却想着借此抬高自己、胜过别人,帮助别人却想着以此谋求声名、结交对自己有利的朋友,又或者建功立业是为了可以趁机大出风头。
书里继续说了,做一件事情,目的是做完、做成这件事情,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往往舍本逐末,把精力放在了“让别人知道我做什么事情”上,而不是专注于踏踏实实做事。他们喜欢炒作、喜欢炫耀,费尽各种心思想要吸引一时的注意力,成为大众舆论的焦点,但是结果往往是一地鸡毛。喜欢这么干的人,也许能够成为一时的“网红”,却不可能成为永远的“明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的人去国外留学深造,结果在社交媒体上,今天发去哪看球赛,明天发去哪开party;再比如,有的人白天不好好工作,到了晚上却常常拍照发朋友圈,刻意告诉大家自己在加班,可实际上就算是加班,他也没有认真做事。你看,这些人都是为了一个“名”字,舍本逐末,把真正要做的事情给耽误了。要知道,能够干成一番大事业的,往往都是默默努力、踏踏实实的人。
为了告诫世人不要让自己误入歧途,《菜根谭》中写到:我们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做自我反省与检讨。
好,说到这,我们来做个小结。刚才我们说了本书的第一个部分:修身,首先要做好自己,一求道德,二求功业,千万不要因为求名而误入歧途。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重点:处事,如何与人相处。
在这里,我们必须得承认,《菜根谭》这本书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有些消极的,它认为人都是贪婪自私、冷酷无情的。这种观点当然是有失偏颇的。但是呢,《菜根谭》教给我们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依然很有参考价值。书里有一条原则就很有学习意义,那就是:低调合群,宽容变通,用自己的圆满与宽平,去超越充满缺陷的世界。
关于这一点,我们用书中的两个要点,来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第一点,《菜根谭》中写到了为人处世的两个禁忌:伺察和奋迅。先说伺察,伺机而动的伺,观察的察,指的是对于事物的侦察力。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侦察力非常强,他们能很快察觉到事物的变化,而且还习惯于马上把这些变化给点破。这种做法看着很聪明,但其实是没有大智慧的表现。《菜根谭》中认为,这种行为只会让自己锋芒毕露,遭到别人的嫉恨,或者让一些坏人对自己产生“排除异己”的想法。当然,我们不用把别人想得那么坏,只不过,这种“看破而不说破”的做法依然适用于很多事情。这既是一种善良,一种高修养,也是一种大智慧。举个例子,在一堆人闲聊的时候,你发现朋友一时口误,说错了话,这时候如果你直愣愣地指出朋友的错误,就很伤感情,也让对方没有面子。那发生了这种情况,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哎,你要做的,就是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有必要的话可以私下沟通,这样既保全了朋友的颜面,又让他对于自己的口误印象深刻,不会再说错。
说完了伺察,我们再来说奋迅,勤奋的奋,迅速的迅,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精神振奋,行动迅速。书里讲到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傍晚,一个卖橘子的小商贩赶着进城,于是他问路人:“请问,要走多久,我才能到城门啊?”路人回答说:“如果慢慢走,关门前就能到,如果走得快,就到不了了。”哎,这是什么逻辑呢?走得慢到得了,走得快反而到不了了?那个卖橘子的小商贩也是这么想的。他以为对方在胡说八道,于是加速赶路,结果因为走得太急,打翻了竹筐,橘子滚了一地。他只能停下来捡橘子,耽误了时间,没能在关门前进城。这时候,他想起路人说的话,终于明白对方的深意。仔细想想,我们常说的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少一个流程或者一道工序,都会对整个事态产生影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要点,何为君子。《菜根谭》中写道:“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弛;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只是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这句话意思很清楚,说的是,如果一个人遇到大事情比谁都郑重其事,出席大场面比谁都衣冠楚楚,那么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在小事上往往随随便便,而私底下的行为举止也经常不加检点。所以说,只有那些不被情势左右、不因环境改变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君子。
这个观点呢,可能主观了一些,但是我们也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为人处世,一定要“慎独”,慎重的慎,单独的独。慎独的意思是说,不管是在人前还是人后,我们都要追求庄重、矜持、有礼貌等道德品质,心中要时时刻刻用这些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美德不是表演出来的。
好,说到这,我们来做个小结。刚才我们说了本书的第二个部分:《菜根谭》提到了伺察和奋迅这两个为人处世的禁忌,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做不被情势左右、不因环境改变的君子,时时刻刻用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三个重点: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
《菜根谭》为世人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以超越世情俗语之念、消解功名富贵之心、深谙知足知止之道为前提,混合了儒家的“独善其身”、道家的“和光同尘”以及禅宗的“日常生活是道”等理念。这种生活的态度,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很有参考意义。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感到不顺,在职场中受挫,可以用高雅的情调去弥补平庸生活的缺憾。而在另一方面,面对物欲横流与追名逐利的诱惑,我们也应该保持一种淡泊超逸的精神姿态,勉励自己寻求自我的本心,看淡外在的一切。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怎么对待内心的欲望。《菜根谭》并不反对欲望,而是主张有所节制。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如韩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陆机以才名冠世见杀,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赋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船帆只用扬起一半,船就可以安然前行;水只用倒入一半,杯子就可以立得稳稳当当。韩信因为功高震主而被刘邦擒杀;陆机因为才华名望过盛而被杀害,霍光因为权势有超过皇帝的势头而走向败途,石崇因为富可敌国而身首异处。这些人都是因为事情做得太满,才招来杀身之祸。
《菜根谭》认同的一种人生哲学思想是“持中戒满”。这个观点,几乎也是中国古代各家各派不约而同的选择。就拿儒家孔圣来说,他有一次到鲁桓公的宗庙里参观,看到一件奇形怪状的盛水器皿。若是往这个器皿里倒入少量的水,它就会倾斜;若是水量达到器皿的一半,它会立得端端正正;若是器皿里倒满了水,它就会翻到。于是,孔子问守庙的人,这件器皿有什么用呢?对方回答说,这是用来提醒军中士兵不能骄傲自满。
都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相信道理大家都懂。不过除此之外,“持中戒满”的哲学思想,还提醒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贪得无厌,得陇望蜀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有的人炒股,本来已经赚得不少了,但是他依然不满足,还要继续往里面投钱。结果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突然遇上了股市崩盘,连本带利全打了水漂,自己也成了被割的韭菜。再比如,真正会品酒的人,懂得“好酒莫贪杯,微醺胜买醉”的道理,而真正的美食家,也只是各种好味道尝一点,不会开启饕餮盛宴,吃到走不动路。
好,讲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
首先我们说到,《菜根谭》中强调,“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是人生在世所有事情的基础。一个人想要“修身”,想要做好自己,最重要的是追求道德,其次是追求功业。功业不同于名利,前者思考的是对外贡献什么,后者琢磨的是向内获得什么。人不应该被虚名迷惑,否则就很容易误入歧途。为此,我们都需要时时刻刻记得自我反省与检讨。
接着,我们说到,《菜根谭》提到了伺察和奋迅这两个为人处世的禁忌,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我们要做不被情势左右、不因环境改变的君子,时时刻刻用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最后,我们提到,《菜根谭》认为,一个人要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要注意持中戒满,不要骄傲自大,同时也要注意克制自己的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