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

很久没写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写,该写什么。只是纯粹的觉得该写点什么了。

                                                                                                            ——题记

我一直用风来形容自己,因为风是抓不住的。而我也一直觉得自己很随性,很洒脱。后来我回头看了一眼,才发现我所谓的随性不过是自以为是的洒脱。

我看过不少的书,不止一次的曾在心里对自己说:如果读高中的时候,如果读书的时候会像今天一样去认真的看每一本书。是否我今天会是另一个样子?是否会看的更远一些?是否会对我看到过的,经历过的以及正在经历的多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解。

读书的时候,我觉得读书没用。因为我觉得我现在所学的到以后是用不上的,总不可能我去买个菜还要用上方程式、二次函数什么的吧!过了很多年,我认识了一个教员。她的学识很是渊博,台上台下侃侃而谈,深入简出随时都可以引经据典。尽管我是听不懂,云里雾里可还是觉得有意思讲的好。有一次,和她唠嗑话题是什么我忘记了。她随口提到了双面相障碍综合症,我一听懵了问道:“这是个啥玩意?”教员笑了笑给我解释了一番,接着再聊教员又说到了一个马太效应。我又懵了。没等我问马太效应是是个啥的时候。教员就笑着说道:“没事了多看看书,少打点游戏。书看多了,这些东西你都不用问自己就知道了。”那一刻,我尴尬的笑了一笑。

然后,我买了本书《马太效应》。我承认很枯燥,确实没有手机游戏来得轻松有趣。我是逼着自己看完的,包括到现在为止我看完的每一本书都是逼着自己看完的。看完《马太效应》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那本书之后说什么自此打通任督二脉那都是假的。让我觉得最有用处的就是让我与吹牛唠嗑的时候更有本钱了,让我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解释。当我发现能用书上所看到的来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况时。那一刻,我觉得书是万能;那一刻,我觉得只要多看书发家致富只是时间问题;那一刻,我觉得只书看的够多功成名就指日可待。那时是什么状态?就是觉得书里面能告诉我一切。书中的内容能解释生活中的一切,而我也可以用书中所述的一切来进行生活。

可是,没过多久以后我发现不对呀!那种感觉就好像我按照书上所说的方法来做一个肘子,书上说盐放半勺。结果最后有的人说咸了,有的人说没味道,更有人说难吃。我纳闷了很久才反应过来,生活终究不是看书,生活还需要因人而异,而书上也没有写下所有事情的解决办法,生活比看书难多了。开心的,不开心的,顺心的,不顺心的,预料中的,突发的等等这些东西一股脑的钻进了生活。

最后,我还是在看书但已不觉得书是万能的了。以前我不读书觉得读书没用;后来我觉得不读书是不足以解人生,不足以生活的。最后,我发现如果我不了解人生,不去认真生活是读不懂书的。而读书的意义应该就是:用生活所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看完的第一本书

二、

年少的时候,很讨厌那句“父母在,不远游”。那时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是在道德绑架。以至于,在17岁离开家的时候也是尽可能跑远一些。那时候没有想过家,给父母打电话也就相当于只是报一个平安吧!

离家半年后,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电话一接通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昨天你生日。你有没有弄点好吃的给自己吃?”

我一听自嘲的笑了笑,说道:“我压根都不知道,昨天自己生日。咋弄好吃的?”

母亲一听,接着说道:“我就知道是这个情况,你从小到大就没有记住过自己的生日。昨天你生日,我就坐在沙发上拿着你的照片看着一边看一边就哭起来了。”

听到母亲这句话,一下子眼睛就酸了。那一刻,我想家了。后来我还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可是每到生日那天我睁开眼看手机必定会有母亲的一条祝福,一个红包。

离开家七年,我自己上过两次手术台。手术过后,我自己一个人住在医院刚动完手术的几天每天要十多瓶吊水,有止血的,有什么营养的各种。从早上开始一直不停直到晚上,不敢开太快怕吸收不好,不敢睡觉因为房间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我要盯着吊瓶滴完了就叫护士来换。后来有一次,我不知怎么的就睡着了。醒过来的时候是护士把我叫醒的,护士说我:“你睡觉的时候,盯着点呀!别睡太久呀!吊瓶都打完了,你血都回流了知道不?幸好我逛了一圈,不然你都要嗝屁了!” 我笑了笑说道:“没事,小问题。我血厚!” 后来,第五天。医生对我说:“这几天没啥事,就多吃点牛奶,鸡蛋,肉啥的多补充点蛋白质。”当时一听这话,我松了口气既然开始要我多吃大概就不需要每天打那么多吊水了吧!我当即回答:“好勒!” 医生接着问我:“舍得吃不?”我一听笑着回到:“舍得,这有啥舍不得的。我每个月工资都还不够我吃呢。”医生一听哈哈大笑问道:“那你咋那么能吃呢?” 我笑着抓了抓头。到了下午我自己在打完吊瓶后,一个人晃着去了超市买了箱牛奶,买了点水果。

那时不敢告诉家里的任何一个人,毕竟从小我都不是一个好孩子从来都没让父母省过心,离开家以后是不是就应该让他们少操点心了。

过了很久以后,我才明白:不管你实际年纪多大,无论你看起来多么弱小,只要离开了家就不会再有人把你当孩子。

离开家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远方的城市灯火璀璨辉煌,可是终究没有一盏是为我而亮;更不会有一盏是为我,点亮黑暗照亮前行的。那会我很想找一个对象也就是寻思会有一个人能为我点亮一盏灯等我回来。后来吧一直没找,最主要是因为我发现手机上电筒还是挺亮的,足够照亮我回家了。

突然之间明白,“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原来不单单只是说让我们陪父母,可能更多的时候是父母在陪我们。

这些事,压在心底很久了。我没有告诉过别人,只是那天看到一个新同事被骂哭了。突然觉得该写下来了,毕竟过去终究过去没什么的。而我们每一个人在前进也在成长,哪怕这个代价是巨大的。

后来和家里通电话,我母亲一改往日作风。经常开口就是:“妈妈老喽!身体越来越差了。”我一听到这话不由得内心一紧,“怎么了?妈妈”

“唉,也没什么的想法。就想你早点结婚,生个孩子,那样妈妈还能帮你带几年。”

我一听,哭笑不得“妈,这事是不是还早了点?我还小啊!不着急哈。”

母亲一听这话来劲了:“小什么小,早什么早!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你都会打酱油了!还不着急?那啥时候急?你说,是不是要等我被埋起来了才开始急?” 瞬间把我干懵了,我弱弱的回了一句:“那行,我找找看。”

再到后来,有时候给家里打电话我开口是:“在找了,不慌哈!快找到了!”

母亲一辈子没有享过福,这一辈子都在围着我和妹妹打转。好不容易把我盼出去了吧,咔的一下妹妹又到读书的年纪。只要我和妹妹在所有好的东西似乎都给了我们俩。于是,每一次我回家我都会问母亲想吃点啥。母亲总会说:“什么都不想吃。”或者说“想吃米线。”当母亲说什么都不想吃的时候我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及记忆中母亲喜欢吃的东西去买;当母亲说想吃米线的时候我就连跑带跳的去买。总之一句话,回到家一切就只图父母高兴。要睡懒觉?可以,但是得先起床把早餐买了。当看见母亲的笑容,“父母在,不远游”更多的还是要陪父母。

我和父亲的关系从来没有好过,父亲是侦察兵出身心情好的时候还要被练两手。在记忆里似乎一直都在与父亲争吵。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错的,父亲也从来也只觉得他是对。15年,回家的时候手机丢了。因为头天喝酒手机在充电搞忘了,怕父亲念叨我于是我说的是在车站掉了。但是即使如此我还是低估一个退役军人口才,给我一顿念叨。瞬间我脑袋就大了,忍不住顶了两句。我妈一拍我说道:“别说了,这么热的天你爸开着车在高铁站周围找了你两个小时。”我一听不说话了。车停下后,我开车门下车。车里人问道:“干啥去了?咋啦说两句还要翻天啊!”这话中气十足,把我吼的一个颤抖弱弱的回了一句:“买个手机去。”刚说完,没走两步父亲从后面追上了我说道:“给你买个手机去。”我刚准备说不用的时候,父亲说道:“你别说话,我从来没给你买过手机。”当我看见父亲白了的鬓角时没由头的想起初中班主任说的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买完手机上车后,突然感到了一阵凉意。于是,我悄悄的问母亲:“我爸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都没找到我,是不是主要还是因为车里空调效果确实不一般啊?”我妈一听给了我一个白眼。

后来,我很少再父亲吵过。实在是不想听,听不下去我就会端杯水递过去并说道:“来,爸!喝口水,您先润润嗓子,缓冲一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