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杂谈

没想出来今天的主题,翻了翻书架,看过的书细节忘的差不多了,那些当时触动我的部分还是记忆犹新,《骆驼祥子》,当年在宿舍看的,祥子就想攒够一辆新车的钱,可每次眼看就要攒够了,都能遇上事儿或被抢或被砸,终于在第三次存款清零的时候,祥子彻底灰心了,从此放弃了梦想,浑浑度日,看的时候心里好难过,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无力打破阶级壁垒,你是穷苦人,就注定是穷苦人,别折腾了,没用,当时年龄小阅历少,真的就是这样理解的,为此难过了好一阵,现在再读又是另一番理解,成年人的世界除了需要专业能力,还需要一样东西,没有它我们很难做成事儿,就是宠辱不惊的心态,心态太重要了,更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先放弃了,机会并没真的消失,是我们心态崩了,不愿意再尝试,却又不知道是自己主动放弃的,这才是可惜。

茅盾文学奖作品《白鹿原》,故事太好了,以至好几年过去了,对于每个人物还是印象深刻,记得很清楚的是书里有不少段尺度比较大的描写,看的人面红耳赤,实在不适合中学生读,说到这我想起了上初一的弟弟拿回家的课外读物,老师指定的经典读物,忘了叫什么名字了,我看了一下,有些描写尺度也不小,什么翻云覆雨,颠鸾倒凤,弟弟还问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我担心的多余,中学生有可能通过多个途径了解到呢,whatever,说回正题,名著就是名著,人物命运起伏,读者好像也跟着活了好几辈子,苦命的田小娥,也许和黑娃过日子的那段时间是幸福的,却也太短暂,后来拉孝文下水是可恨,可是这样一个女子,长得美没文化,可能她自己都不知道害了人,最后被黑娃父亲结果了性命,可悲可叹。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太喜欢这本书了,读完后和很多朋友分享过,一个家庭需要经营,爱和妥协是我们每天都在说的,却很少做到,杨先生是怎么做的呢,她生孩子住院,钟书先生去看她,却告诉她自己把门把手掰掉了,不知所措的像个孩子,杨先生安慰到:没事儿,等我回去修,能想象吗,一个男人把门把手掰掉了,需要等待产后不久的老婆出院回家处理,而杨先生的反应真正体现了理解包容,还有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杨先生喜欢把毛巾四角对齐,钟书先生和钱媛也知道,但他们每次用完毛巾都是随意一丢,一起生活好几十年不会每次都忘,爷俩儿的行为可以叫做无声的抗议,杨先生每次都是默默重新摆好,爷俩儿没说破,杨先生也不责备,这样一件小事就这样持续了一辈子,试问谁能做到呢,经营家庭真的不是说说而已,书里对她们仨生活描写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感动我。

终于凑够了1000字,不容易,写字前看孩子小时候的照片视频看了一小时,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我是Eva,每天1000字践行者,不管好坏先写起来,至于为啥要每天写这1000字,最开始是为了缓解抑郁,给自己找点可量化的任务执行起来,现在情绪已经没问题了,写字是想有个地方输出,和自己对话,只要目标定了,哪怕步子再慢,也是离它越来越近。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