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

        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阅读带给我的喜悦和收获!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对于学习的极大帮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怎样爱上阅读,用潜移默化来形容,显得虚无缥缈了些;阅读具体的好处在哪里,要用功利化来回答这个问题,也时常困惑着我,因为阅读的作用很难说读一本甚至读十本书,成绩就能提高一分或者两分。今天,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和大家谈谈我的体会,阅读带给我快乐,这种快乐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而这个收获,会让你爱上阅读。


1、日积月累,就能厚积薄发,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就以我这学期参加的上海市中学生时政大赛为例,时政大赛的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类是以填空选择为主的基础知识题,这类题目虽然都能在老师下发的复习资料中寻觅到踪影,但紧张的复习时间决定了只在比赛前进行突击学习是绝对来不及的,这就需要依靠日常的积累。对于一些知识,心中早已有了大致的概念,复习的时候,就很容易记住重点的内容。第二类是论述题,这不仅要求对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更要有鲜明的观点,而平时的阅读,就是汲取他人的智慧的过程,每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提高,一分快乐,论述的时候,就能用上。所以说,本次时政大赛我能够拿到一等奖,主要是靠日常阅读的积累,不知道何时何地,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发挥它的价值。 你相信这句话,你就会读更多的书!


2、要真正爱上阅读,需要兴趣+方法。首先从自己喜欢看的书开始读。选择自己热爱的书籍,培养阅读兴趣,逐渐找到自己所喜欢、擅长的类型,争取对一个小范围内的书籍,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小学的时候我读都是学校老师推荐的书单,后来三年级暑假,就看《三体》反复看了三五遍。后来看军事科学、儿童文学、人物传记,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毛泽东传》、《陈云传》、《丘吉尔传》、《乾隆大帝》、《莎士比亚传》等等,通过这些阅读,发现自己对中国近代史的人物和事件非常感兴趣,最后读《苦难与辉煌》,反复读了好多遍。六年级以后读《魔鬼经济学》、《南渡北归》、《人间词话》,甚至《史记》、《资治通鉴》也会随手翻阅,现在时间有限,读的书报杂志最多,《中国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环球时报》《南方周末》,基本每期必看。初步统计了一下,小学到现在,我平均每年大概有30-50本的阅读量(杂志报纸除外)。通过这些阅读,个人体会是:阅读要有章法,选择的书籍最好有梯度,有关联。不要一开始就选择太过广泛、多管齐下的阅读方式,这样虽然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长此以往,却难以构建起自己真正理解并擅长的内容,只能人云亦云,难以有自己的见解,也难以提升自己的思考水平。但也不能太过单一,要做到兼容并包、张弛有度,这样才能逐渐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思考。


3、下面,我再把自己的阅读方法分享给大家。其一是延伸阅读。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书中会遇到一首引用的诗词,如果有些许兴趣,不妨努力将它背诵下来,碰到一些不懂的句子或是有用典的地方,随手一查便能有大致的了解,这些知识的积累,在日后意想不到的地方,可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再以这次的时政大赛为例,决赛中,有一题考到了毛主席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时政大赛中,谁能料到会考到一首律诗呢?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有了长久的积累,就能在危急关头发挥作用。其二是阅读互动,就是阅读后与他人的交流。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能一起交流,互相弥补各自在阅读中所遗漏的地方,增进各自的水平,同时也能加深互相之间的了解。其三是批注法。这个方法在我们的阅读领航手册上有要求。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我认为,批注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的角度把握,适用于反复多次的精读,在批注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静下心来,放慢阅读的速度,仔细揣摩原本熟悉的字句,剖析出作者在写作中布下的文脉,更好地把握主旨,同时也能对一些看似闲笔的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理解所谓的草蛇灰线,横云断岭之法,令人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之感。第二种适用于初读时,对细节的写作手法,积累字句,理解文意,学习作者在写作中用到的种种技巧,帮助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这是我阅读红楼梦时的两张批注的图片。Ppt)而这些综合的能力,帮助我斩获了未来媒体人预防近视课题的二等奖,垃圾分类课题的三等奖,区中小学生主题读书征文的三等奖。其四就是要找时间阅读,合理规划自己的阅读时间。在日常繁忙的学习生活中,确实难以挤出时间进行阅读,但是,我仍旧认为每天的阅读,是必须的。寒暑假自不必多说,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主要利用放学回家后至吃晚饭一段时间(1-2小时)的空隙进行阅读,刚刚放学回到家,很累,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作业,何不看看书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