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

        昨晚临睡前,偷空读了几页《高手教师》。在“全人之美背景下的学生发展”一节,作者首先阐述了“导师制”这一全人之美理念的表达形式。

        导师的核心任务,一是无条件的接纳每一个孩子,二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我们平日习惯强调的观念不同,作者指出,责任心和爱心岛这需要观念上的根本转型。

        训练自己成为一名导师,最难的部分,是调整自己的情绪。正是这一部分,引起了我的共鸣。魏智渊老师以学生不交作业为例进行说明。的确,正如魏老师所言,学生的这种行为很容易被我们当成一种挑衅,一种对我们权威和能力的否定,看成是一个对学业和老师的基本态度问题。这不正是我每天对待收缴作业的态度吗?然而,作者指出,这个反应是不专业的,或者说不够自由。专业的反应或自由的反应,应该“是同情,是悲悯,是看到一只受伤的,知更鸟的那种感觉,是一种想要帮助学生的冲动。”

        这样的认识的确震撼了我。面对那些不能完成作业的、不能专心听课的学生,我何曾有过“同情悲悯”之心呢?我一心想的是制服他们、战胜他们,不能让他们挑战我作为师者的权威,何曾想过“要帮助学生”?我只想要他们绝对服从,而忘记了服从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每天的检查作业都像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为了树立自己所谓的权威,疾言厉色、强力镇压、语言暴力,每天都在上演。想到这里,背上不禁要冷汗涔涔了!

        以上是昨晚读书时的感受,特别是想到今天是中秋收假第一天,收作业肯定会是一场恶仗,还特意提醒自己“调整情绪”,转变以往维护教师权威的观念。然而,一进教室,就把这些丢到了九霄云外。教师的架子端起来了,权威的面孔摆出来了,“我布置的任务必须不打折扣地完成,不容置疑,不容挑战”,这就是我面对学生的全部想法。现在想想,多么陈旧,多么霸道,甚至,多么丑陋!这就是当我申明“有特殊情况可以说明”的时候,好几个平时挺认真的孩子都不敢说的原因。我说的时候看似民主,实际早已用自己不由分说的态度堵住了他们的口。

        坚定与蛮横,有时候只是差之毫厘啊!

        古语说得好:“知易行难!”每一条理论的实践,都需要艰苦地修炼。无条件接纳,最难的是调整自己的情绪;帮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最难的是培育自己内在的对一切生命的信任感。我的教育修行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