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叶嘉莹先生读宋词

喜欢宋词。一直觉得,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优雅与美丽。那其中淡淡的忧伤、浅浅的情思,都无法不令人着迷。

喜欢在每一个安静的夜晚,手持一卷,细细品读,感受着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美好;亦或在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吟一阙韵味悠长的词句,顿觉唇齿留香,油然而生“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快感。

敬仰叶嘉莹先生。她一生致力于诗词教育工作,虽年近百岁,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诠释诗词之美。她是穿裙子的士,是风雅的先生;她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在诗词传播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偶然间,在微信读书上看到了《北宋名家词选讲》一书,作者是叶嘉莹先生,顿时惊喜不已。细品之,更有全身心沦陷的感觉,读完一遍,感觉不过瘾,立马又进行了二刷。

这应该是叶先生根据早年的授课笔记整理而成的。先生选择了北宋时期几位有代表性的词人,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点进行解说,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感受着词人们的喜怒哀乐,感受隐藏在词中的脉动。

不妨让我们一起,选择以下这几位词人,从他们的作品,体味他们的性情。

柳永

说到柳永,在北宋时的民间,那可谓是天王级的人物。因为,词一开始是用来唱的,而柳永那风流旖旎、深情款款的词作,让他收获了无数的粉丝。他那接近口语的创作非常接地气,“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有多少歌女为了想要得到柳永的青睐而争破了头。

实际上,作为音乐天才的柳永,不但能填酒肆坊间争相传唱的俗词,更擅长于抒写怀抱的雅词,特别是慢词的开拓创新,语言清新,更丰富了词的形式。

记得有这么一个传说,柳永在游览过人间天堂杭州后,曾填了一阙《望海潮》,竭尽所能地夸赞杭州的美丽与富庶。他当时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在仕途上谋发展的,可惜并未如愿。而阴差阳错的,百年之后,这首词被金国的君主完颜亮读到,他惊讶于杭州的繁华,遂产生了发兵攻打南宋的念头。这真不知是幸抑或不幸。

柳永擅长于把大自然的景物,和内心感发的情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所填的秋士易感之作,情中有景,景中含情,将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人评价他是“不减唐人高致”。

这其中最出色的,当属《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将羁旅行役之苦,繁华零落之叹,光阴消逝之悲,倾诉无遗。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柳永放荡不羁,实际上,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他是个不失真性情,敢于表现自己的人。

苏轼

说到北宋时期的词人,有一个为广大读者所深爱,也绕不开的人物,他就是苏轼。

有后人评价他:才情太丰富,以写文章的余力来作诗;作诗之余,还有多余的才力用来填词。

在那个普遍把词作为酒筵歌席上传唱之歌词的时代,苏轼却能为其注入新鲜的活力。他虽然少有写听歌看舞的,而多用来抒写胸襟怀抱,读来却也是毫无违和感。

苏轼的词,很多都有短序或题目,表明自己写作的怀抱志意。这与之前纯粹用来歌唱的词有所区别,演进提高到了诗的性质。这是大胆的拓展,更是一种魄力和能力。

他的词,一气呵成,气象万千,甚至时常出现违拗声律的现象。或许,词以意境为最上,对于大词人来说,这点小问题根本不必值得计较吧。

苏轼的一生,历尽患难,几度沉浮。或许,正是这些劫难,成了滋养他生命的养料。体现在词作上,有一种能入亦能出的超然,如风行水流,那么自然,又那么浪漫。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叶嘉莹先生读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