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世间》原著,发现周秉昆的三次抉择,才是周家最聪明的人

周家有三个孩子,周秉义、周蓉、周秉昆,在父母和亲朋眼里,周家最聪明的得属周秉义和周蓉。

周秉义上进好学,知书达理,年纪轻轻就很通晓人情世故。

周蓉,性格活泼,长得漂亮,是光字片女神一般的人物。

唯独最小的弟弟周秉昆,看着呆呆傻傻,哥哥和姐姐有什么深度话题也总是避开着周秉昆。

这让周秉昆有点苦恼,但是也自得其乐。

事实上,在那个“政治”很敏感的年代,周秉昆这样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看着呆呆傻傻,实则心里明明白白。

三个兄弟姐妹生活各有忧患,但是周秉昆确实一个一直随着内心行走的人,所以他也是最自在的人。

他并不像父母、哥哥姐姐眼里那么呆傻,他知道在文艺缺乏的年代需要读书,闲暇时间他总是会时不时打开哥哥留下来那个箱子找出一本书读一读。

因为怕被人发现,他将箱子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些事情没有人教过他,就连母亲都没注意到那个摆放着大白菜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当哥哥和姐姐把留在城里的机会给了他,他没有争辩,也没有懊恼,只是顺存的接受,成了一名工人。

也是因为参加工作,周秉昆做的抉择,才发现,他才正是应了老子所说的那句话: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真正有智慧的人,表面上都是愚笨的人。也是因为他的表现,一次又一次的给自己少了很多的麻烦。

第一次:郑光明的下跪

受人之托的周秉昆去看郑娟一家人,那是一个几乎不是一个穷字能形容的家。

在被郑娟骂出门以后,郑娟的瞎弟弟郑光明拦住了周秉昆。

他哭着请求周秉昆把带来的鸡蛋也给他们,请求周秉昆经常帮助他们,因为他们太需要这份帮助了,说着说着便跪下了。

那盲少年忽然双膝跪下了,跪得那么快,使秉昆措手不及。那时秉昆仍蹲着,并没站起,愣了愣,忽然将他拉入怀中,紧紧抱住了。周秉昆居然联想到了《叶尔绍夫兄弟》中的斯捷潘,联想到了在哥哥姐姐们讨论那一部书时自己所说的话——他觉得仿佛连斯捷潘也被他紧紧地搂抱住了。

因为郑母伸手向他要钱,因为郑光明的一跪,他像是走过了一个世纪,成为了一个百岁老人。

他意识到人间原来是这么的苦,就像念苦经一般,还不允许你念出来。

也是从那时那刻开始起, 给他补上了一种对社会的真实认知,民间的无奈,它不再是被他和春燕们形容为“脏 组合部落”的光字片。

而因为郑光明那一跪,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太多人都悟不到的道理:

当别人对你下跪相求时,表面看来完全是别人的可怜,往深处想想,其实也未必不是别人对你的恩德,因为那会使你看清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而看清自己,总是比看清别人要难的。谁都希望看清别人,希望自己看清自己的人却不是太多。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这样——自己内心里的丑恶,也许比自己一向以为的别人内心里的丑恶更甚。

周秉昆继承了周父周母的善良和慈悲,但是他身上更具有一种周家人缺少的悲悯。他不违心接受别人给的感激,更是因为这份感激他发现了人身上深埋的丑恶。

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他不是仅仅给予别人什么,而是因为给予他明白给予别人的同时也是为了填补自己的空缺。

第二次:有关于蔡晓光的谈话

那个年代,一个不小心因为你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被人上纲上线。

一直本分老实的周秉昆也自然不会例外,他千躲万躲也躲不过别人的别有用心。

有关于蔡晓光的父亲,周秉昆被拉去谈话。

他知道只要他稍加出言不慎,将会酿成大祸,而对方则正是希望他能落井下石。

可周秉昆偏偏不,他一本正经的交代了跟蔡晓光怎么认识,后来又是如何碰面。

不仅如此,他还下圈套让人记笔记,一板一眼的说会给透底。

秉昆将身子坐得更直,以一种对医生讲述自己病情般坦白的态度说:“你 虽然对我哥哥姐姐的情况掌握得挺清楚,对我却不太了解。我这人吧,基本上就是一个政治白痴,在政治方面纯粹是傻瓜蛋、二百五。所以呢,关心政治的人谁都不跟我谈政治,我也从不跟他们谈政治。你呢,从我一坐下,句句往政治上引我来谈,这让我心里烦透了,你知道吗?我再烦那么一点点,是会骂人的。如果更烦了,还会打人。哎,你怎么不记呢?记上我这些交底的话,回去不就好交差了吗?我这是种病,哪儿都治不好,有的医生说是遗传的。我父亲就像我这样,政治对于他就是当一名好工人,获得更多的奖状。”

讲述完他所有的内心活动之后,气走了对话者。

哥哥姐姐也是这么叮嘱周秉昆别谈政治,他虽不懂,但是他知道明哲保身,其实他比谁都懂政治,只是装傻充愣装不懂罢了。

关键时刻,周秉昆的脑子异常的开阔,因为为人忠厚,不做小人之事,所以每每都有贵人相助。

在一个明天不知风向怎么变化的年月,守住嘴,就是大智慧,怕就怕,心还没到,话已出口。

第三次:酱油厂事故

因为酱油厂曲书记的赏识,周秉昆成了出渣车间的班长还兼任推销员。

谁知,在周秉昆不在期间,出渣车间出了事故。

此事一出,周秉昆没有埋怨他们几个兄弟,一人扛下了所有的责任。

原本这件事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事故一出的第二天,周秉昆就写了一份申明,强调一切责任应由自己这个代理班长来承担。接着,他也将曲书记的责任完全择干净了。

还说辜负了曲书记的信任,曲书记一再强调他周秉昆虽是代理班长,那也要以正式班长的责任来当好, 要多向新工友讲讲安全生产和操作程序。绝不能由曲书记承担一切责任。

最后他还算了一笔账,按损失三吨酱油来计算,每斤一角五分钱,合九百元。损失不仅仅在钱一方面,也使领导和同事的工作情绪大受影响,所以当再加一百元处罚金。他每月的工资是三十二元,每年三百八十四元。他愿在出渣车间白干两年半,以自己的工资弥补厂里的损失。

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月,吃了上顿没下顿,周秉昆的做发一下子引起了全长的注目。

就连曲书记也在办公室哭了一场。

实际上最后的经济赔偿还是曲书记承担了,身为根正苗红的曲书记有能力承担,他周秉昆承担不起。

而他的做法和大义凌然,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而此时的周秉昆不禁让人想到了一句话: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而这件事一出,兄弟几个更是对他尊敬有加,有一天他终于憋不住了说道:

“以后谁都不提那事了行不行, 说到底是应该吸取教训的事,不是什么英雄行为,就当没发生过最好。”

周秉昆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悲悯世人。

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哥哥姐姐优秀而去炫耀什么,更是卑谦做人,本分踏实。

孔子这在《论语·为政篇》中说想要看清一个人需要: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翻译过来就是: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人世间》原著,发现周秉昆的三次抉择,才是周家最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