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讲述声情并茂,打动人心?这可能是当今短视频时代很多表达者的共同卡点。语言美学Vip班的第五次直播大课,宇彤老师主要教我们进行对象感的练习。
关于"对象感"
前段时间,我曾经有幸加入平台的"晨读晨讲"挑战队伍,感触颇深。我们每天的晨读内容基本固定:一段朗读材料,外加一个绕口令。记得其中一篇材料的内容是介绍一本书,两三百字短小精悍,但如果按照美文去朗读,总觉得有些严肃和距离感。
当时明月老师就提出,我们的朗读一定要根据内容来进行处理,比如这一段很明显是向读者推介这本书,那我们就得找到对象感,用真诚、亲切、自然的讲述方式去跟读者进行交流、对话,引发思考。我用心尝试之后,果然找到了一些感觉。
另外就是绕口令的练习。我从前认为绕口令就是练快嘴皮子的,只要够熟练速度够快,那就很厉害!在晨读中,我发现枝枝老师的绕口令总是说得妙趣横生,画面感跃然纸上。而她在点评时,也总强调绕口令不需要快,而是要敢于进行夸张练习,读出对象感和趣味感,把听众带入语境里。
枝枝老师和明月老师都曾是宇彤老师的得意弟子,也都在参加过语言美学VIP班之后,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坚持长期的基本功练习是基础
而这次的直播大课,终于要讲到我最最苦恼的“对象感”的问题了。说实话,我的耳朵是能够听出来问题的,但回归到自己去朗读和表达时,又往往不知怎么处理才好。
宇彤老师首先还是强调要继续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比如嘟咧唇、转唇、顶舌、刮舌等等,然后就是七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练习,我们也要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一种或者几种,坚持去练习。此外还有Ha音、嘟音、咬筷子等方法,能帮我们有效打开内口腔,方法教得虽然多,但贵在持之以恒地去练习,才能逐渐抵达我们想要的状态。
让我最有信心的,莫过于听到宇彤老师说“所有人都能通过有效的训练拥有好听的声音”。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声音不好听,鼻音重,总象是得了重感冒。参加VIP班以来,我对改变声音状态充满了信心和热爱,每天除了练基本功,揣摩宇彤老师教授的技巧,同时还改变了不良作息和习惯,提醒自己多喝水不上火,保护好嗓子去参加声音秀比赛,哈哈!成长进步的感觉真的很好!
有声语言的表达要想更加有温度,具有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说好普通话依然是基础。在课程中,宇彤老师教授了“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法”,告诫我们:字头要叼住弹出,字腹要拉开力气,字尾要弱收到位;这也是朗读中吐字归音的要求:咬狠、吐圆、收准。
这些听起来简单,实则需要长期持续的针对性练习,比如用标声调的方法去读诗词和绕口令,尽量使用“夸张”手法,把每个字的调值都读得清晰、到位,同时最终到达“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的理想效果。
此外,我们在平时说话时,也要留意自己的口腔状态和气息发声,多练嘟音,虚实声结合,多做“提打挺松”练习,保持一个唇齿相依的自然状态,让嘴皮子更伶俐顺溜。
增强"对象感""交流感"有方法
那具体来说,到底该如何增强对象感呢?或者说如何有效进行“对象感”的训练呢?综合所学知识,现总结如下:
首先是内部技巧。这里的重中之重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内容表达上,放在受众上,通过多练习、多出镜破除紧张情绪,多问问自己“我在对谁讲”,通过我们的有声语言,真诚、真挚地与受众进行交流,分享稿件内容所传递出的观点、情绪、感受等等。
这里有两个词,“内松外紧”和“内紧外松”,我们可以根据内容仔细去体会。
此外,我们在现场还可以通过眼神交流来增强对象感,通过灵动的眼神变化和有效的肢体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表达情绪。
再者就是外部技巧,也就是我们在表达时所运用的语言技巧,包括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虚实音结合等等,这要根据内容来进行恰当的处理,这里不再赘述。
这节大课所讲的“对象感”其实涵盖的内容特别多,也是大多数人最难突破的关键点,处理不好就是“干巴巴”和“朗读腔”,处理到位就是“有温度”和“打动人心”。其中太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揣摩体会,真正运用到我们的表达上。
最后,针对我自己的两大问题——镜头恐惧症和对象感缺失,我计划如下:
1、继续早起,每天早上跟随几个老师的视频号练习基本功,把它真正融入生活习惯里。
2、照镜子练习。与镜子里的自己对话、交流,同时多练习眼神交流和微笑,找到自己最美的表情,摆脱眼神的犹疑,助力语言表达。
3、多拍视频,多面对镜头,争取在不紧张的情况下,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尽力去运用所学的这些方法,让表达更有交流感和对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