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8日,异动申请的流程终于走完,我所属的组织团队、岗位也已经调整完成。
这次入职新团队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
也许是因为内部异动的原因,更也许是因为工作年限久了,经历过了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角色,经历过了带领实习生的角色,更经历过了做年终和晋升述职报告,也亲眼看到和对比了P7、P8、P9等不同职级的同事入职后的工作展开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所以,对比这次自己的入职,更能亲身体会和觉察到自己所属的层级和工作开展模式,也更能深刻的意识到自己需要思路的打开、思维的升级,要朝着更成熟、更老练的管理者去迈进一大步。
这一次,我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初入职场的新人或者低职级的打工人,就算能力和职位上还未达到高职级或者管理层的高度,但是工作年限,自己的经历,都已经不再允许自己像个涉世未深的新人那样了。不仅仅是自己不允许,更是外界的工作环境,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们看待你的方法更不允许。
第一次去到新团队或者入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识团队,认识相关领导、同事或下属。如果你的直接领导没有带你认识跟你相关的领导和同事,你要有这个意识主动去cue或破局。那你,首先的问题是你要认识到哪些人才算是认识到位呢?
第一次拜访团队,我认为至少应该认识到这些人才算到位。直属上级领导、间接直属上级领导,同一个团队的或者坐在同一片工位区的同事。当然你要注意看下当初招聘时你的面试官们是否都拜访到了。他们是直接负责把你招聘进来的人,一般至少是你平级的同事,当然更可能是比你职级高的同事或领导,他们都会是你日后在团队开展工作所需要请教、学习、合作甚至汇报的对象,当然是要拜访到的。当面打个招呼,告诉他们你来团队入职了,你不会辜负他们把你招进来这个决策,也为着手工作后不可避免的交往打下基础。
不要觉得你当时的面试官会忘记你,不要等到面试官来主动跟你打招呼。面试官就那么几位,怎么会记不住名字,怎么会忘记呢,他们要写面试评价,要判断能否给你通过面试的。面试官记住他们面试过的人,尤其是最终通过面试入职的,记住你是再轻松不过的事。这是我作为面试官的经验,你面试过、并且给了通过的人不可能忘记的。
我第一天过去团队的时候,有一点没有做好的是,没有去拜访间接上级领导,他也是我的终面面试官。而是在第二天的时候,上上级领导过来工位跟我打招呼,来认识我了。这才让我意识到原来我的基本职场礼貌没有做到位。
其次,如果还有时间和机会或者时机是成熟的,让你的直属上级领导带你去认识下合作的上下游团队,并且认识下合作团队的领导、相关同事,打个招呼。跟合作团队的领导和相关同事聊聊团队的工作目标,配合的模式和方法,需要工作的着力点或者重点方向或突破点等。这样等你入职正式开展工作后,你就知道该找谁去了解业务、了解需求、该如何快速上手工作,快速有效的形成工作关系和配合的团队关系。
你要知道任何一个项目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就全部完成了的,它会有业务需求方、研发方、产品方、运营方、销售方,每一方都是由人组成的。还有你的领导,他们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你需要走访、调研和讨论的真实或虚拟的项目团队,你需要与他们沟通业务、沟通真实的工作问题和痛点,需要跟他们讨论你的方案,需要他们支持你方案的落地,需要他们协助你跟进方案的落地效果,甚至还需要他们对你的工作业绩作出反馈和评价。所以,入职后快速形成与自己有关的、有效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
形成工作上的合作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记住关键同事的名字,叫出对方的名字,主动沟通、询问工作上的问题,请求帮助等。像这样的互动多了、久了之后,关键位置上的人就会强烈的意识到你的存在,会习惯你的存在,这样同事关系网就活了,你也能迅速顺利的开展工作了。
之后,再慢慢的掌握主动权,去认识关系网中关键位置之外同事。由点及面,由内至外,由关键到次要,有节奏的逐层展开,盘活工作中的同事人际关系网。
当然还要在团队中形成一个关系,那就是你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同伴关系。这个群体不难找到,聊几句、问几个工作上的问题大概就能判断出来哪些是比较热心、思路也清晰、有自己思考、专业能力不错,还与你趣味相投、性格相合的同事。这些就可以考虑发展成你的同伴,甚至是生活中的朋友。
这些都需要你在入职的时候就有这个意识,并且主动地去引导和建立这样愉快的关系网。
有没有发现,你入职时定的职级就基本定位好了你在团队中的位置,甚至是领导怎么接待你或者安排你的工作。
如果你是领导,你有权利要求和组织其他同事做工作汇报。当然其他同级或高级的领导也会主动给你这些介绍。所以,入职后你可能不会立马就会被安排具体的执行项目,而是自己去规划和找到一个价值点去开展一个项目。你有权利去要求一些同事给你做工作述职报告,有时间和机会去看团队的定位、规划,去找出团队的核心价值贡献点。甚至是自己去组建一个团队,去寻找团队里需要的角色和能力,然后让你规划的项目去落地实现。
如果你是中低级的员工,领导也不会给你这个层面的介绍。只会安排或找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让你直接上手去熟悉和落地执行。找一个不算大不算小的项目,让你可以去做一些小小的规划,或者负责人,然后去设计方案、执行落地。或者安排一个具体的工作让你落地、执行、实现。甚至你会成为团队上个离职员工的替补,或者更直白的就是后继填坑者。
所以,如果期望自己在团队中是领导者或者不是干具体活的操作工,那就在面试的时候争取更高的职级。如果此路不通,那就在入职的时候尽量的展现自己高层次的领导者维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视野,让老板意识到你的能力上限可堪大用。
这实际上非常考验你作为管理者的工作规划能力,以及视野和格局。不是一个没有做过管理者、规划者的高级工程师就能做到的。对比我在中台时见过的两三位更像高级工程师的P8,和具有管理者思维和工作方法的一个P9的小领导,你就会知道他们在开展工作时的思维差异,更能深刻的感受到高级工程师 和管理者之间的鸿沟有难逾越。
所以,一个高级工程师要向管理者去转变,更重要的不是技术上的突破,而是思维上的跃升。要学会管理者系统性看问题、看团队、做工作规划的思维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整合业务问题,在庞杂不清的业务中找到工作机会点,找到工作方向,并作出工作规划,为团队中的人员提供工作的机会,还要给予希望,打造出有价值有成就感的项目的希望。团队不是只有工作就够了,还要有绩效,有挑战,有希望,才能让团队健康的发展。
如果是没有工作经验或者低职级的一般不会要求做工作分享、介绍或者报告。如果是工作年限比久,或者职级高一些,或者内部其他团队转过来的同学,可能就会要递交以下投名状,做一个工作的分享和交流。
当然你不要对这个交流分享掉以轻心,或许来听你分享的人员会很多,他们会是你的领导或者将来会合作的团队、同事等。你组织分享的逻辑清晰度、条理性,以及语言和表达的自信程度等都是你给他们的你的能力的第一印象。
有时间的情况下,一定要好好的准备下,充分展现自己的power、思维高度和深度。一般这样的报告都是你的直接领导来帮你组织和号召人员参加的,如果你报告的好,不仅你的领导会很欣赏你,更可能会给你提供更大的一个舞台,让你面向公司或团队更多更广的同事、甚至更高层的领导做一个分享。这样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
我就是在7.7号的上午11点做了一场主要面向产品团队的分享,介绍下在中台时参与研发的一个平台产品,这个产品正好是新部门中产品团队想要对标的。现场效果还不错,尤其我是做了思维导图,按照团队中核心的营销业务的思路来重新组织和介绍平台产品的功能模块,而不是按照原中台对产品的定位来介绍。更重要的是,我很不怵这样的场合,表现得也很自信、从容和淡然。对于提问的回答也比较清晰、有逻辑和见解。
我的直接领导对这个面向产品的现场报告应该是比较满意的,所以7.8周五的时候通知我说要在下周一7.11的部门周会上对领导和其他团队的同事再做一次介绍和分享。我问他这次介绍会有什么不同,需要额外准备些什么时,他说不用就跟上次一样就可以。我想这是获得了一些认可了。
另外就是在这次分享之后,直接领导愿意跟我讲一些偏规划性质的工作了,也有意让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直接出规划方案或作出工作规划。我想这是一个好的进展。我对于升职加薪是有欲望的,如果在一年内还能有机会再获得升职提名和答辩的机会,我一定好好把握,让职场生涯再往前迈进一步。
22.7.24补充:入职新团队第一周领导安排了一个校招生给我,让我带领入门,跟我一起做事情。校招生是另一个团队转过来的,在给她安排了一些入门必须学会的东西,接触了一段时间下来,一起坐班车下班过几次后,她开始跟我熟络起来。有一次她跟我讲,他们组里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评价很好,感觉我挺厉害专业的。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入职做的那次分享,他们组里的人和领导都有去听,我分享的逻辑性、回答问题的专业度等给他们组里的同事和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在听到这个校招生是我带,跟我做事情后,都觉得很好,让她好好跟我学。
这是我从未料想过的一个角度和结果。我知道入职后的分享和工作报告会是我能力的一个展示,但不曾想个人口碑和品牌的形成时刻已经开始了。
联想起入职后这两周内工作陆续开展,开始跟新同事建立工作联系和交流,除了本身工作不专业、心态也不端正的个别一两个外,其他同事所表现出来的尊重和沟通交流,可能也是有一部分当时分享会留下好印象的帮助在的。
这场战役早已经拉开了帷幕。
如果想在新团队里一开始就留下专业的印象,树立起不错的形象,那么一定要重视入职后的第一次分享或报告,不管它是小团队范围内的、还是面向更大规模的,不管是线下的还是线上的,都要重视。
因为这就是你亮相的开始,就是你形象和口碑树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