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说过:“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哉。”
集体焦虑时代,我们与其想法躲避焦虑,不如学会配置自己的人生。
学会配置自己的人生,并非是学会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降低自己的生存质量,而是在这个欲望与诱惑不断的时代,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
1、选择要有方向
最近一段时间,摩拜套现事件很是火了一把,似乎又把大家焦虑的情绪带动起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整个朋友圈都被焦虑笼罩。
现在流行三大焦虑:住房焦虑,收入焦虑,职业焦虑。而这次事件将这三大焦虑囊括,个个都直戳我们的内心。
我们常问,生活需要焦虑吗?我想是需要的,没有焦虑就没有动力,焦虑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们的成长。生活中,我们都需要成长,提升自己。但是焦虑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能够为你的前进添砖加瓦,而利用得不好,只能使自己陷入泥潭。
正如朋友圈里的状态:别人都是年收入100万,1000万,更有甚者一下就是十多亿,或者就是上市公司总裁,或者就是随时带着孩子周游世界;而你,永远都是啃着馒头,喝着凉白开,白天挤爆公交车,夜晚睡塌地下室。别人都是有车有房,个个追求高品位生活;而你,只能在下班后,瞧着处理的物品,盘算着掏钱购买。
类似情况比比皆是,但是,这些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成长?提升?还是升职加薪?
恐怕都不是,或许,带给我们的只有彻夜难眠,压力倍增。
人生对于我们而言,相当于一张七八十年的车票,你可以选择乘坐这辆车,也可以选择乘坐那辆车,甚至可以原地等待。而七八十年过后,车票都将作废,我们也都会尽归尘土。
如果你选择生活的平静安逸,那就要有当别人炫耀生活五彩斑斓时,忍住那句“还不是虚荣心作怪”的定力。
如果你选择人生的平凡舒适,那就要有当别人将人生过得波澜壮阔时,收住心中“呼啸而过”的愤怒的能耐。
生活的选择,最怕的莫过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2、 分辨要心中有数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90后男孩(小力),从小成绩优异,读了重点本科,而且专业也是热门的金融专业。
本来有着远大前程。然而,幸运在他踏出校门那刻起,似乎离他而去,面试多次被拒,参加公考,也是挂掉。
最后,陷入沉沦,两年蜗居家中,沉迷游戏,当母亲看不下去,苦口婆心劝阻时,他抬起了结实的小腿,踹在了母亲身上……
而与此相反的是,外卖小哥雷海为火了: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上击败北大硕士,一夜之间火遍全网。
十多年前,因为喜欢诗词,但是没钱买书,就跑去书店把诗词背下来,回家默写下来。
几年来,他干着有些人眼里认为的“失败”的工作——送外卖,
住着别人眼中的“烂地方”——群租房,一个脚气汗臭交杂的地方,生活的不能再平凡。
然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场大会上改变了。
当对手彭敏对雷海为这样评价时:“海为就是《天龙八部》里那种扫地僧,他根本就不管江湖中的事,但是他一旦出手,就会震惊整个江湖。”
我们就应该知道,董卿说的“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这句话的分量。
曾经的优秀学生,学霸人物,为何会成为就业困难户,提前进入佛系人生循环。甚至三观都出现了偏差,将脚踹向了母亲。而曾经穷的来书都买不起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却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凭借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赢得了众人的掌声。
我想小力,外卖小哥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分辨事物孰轻孰重之上。小力没有分清荣誉,能力,人品三者对于他自己的重要程度,从而造成了行为的错配,免不了坎坷不断。外卖小哥正是分清了自己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别人从游戏中得到快乐,而我却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才成就了他,获得了如潮的掌声。
我们在分辨人生之事的轻重缓急上,一定要心中有数,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坎坷波折,但是,世上没有永恒的侥幸让你永远沾沾自喜,当然世上也没有永恒的不幸让你痛不欲生。
学会分辨幸与不幸,坚持所幸,命运终会在某一刻回报你。
3、取舍要分轻重
我们常常讲有舍才有得,但是很多情况下,又有多少人,能够从容舍弃呢?
看到过一句话:“只有舍弃,才能看见真实。”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焦虑舍去一些东西,会给自己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当我们果断割舍掉一些东西后,其实生活不仅不会变的糟糕,反而会让我们轻装简从。
公认的“西方最后一个诗歌巨匠”托马斯。
13岁便开始写作,当24岁时,处女作《17首》一出版,便技惊四座,年纪轻轻便成为了瑞典诗歌的代表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色的诗人,本职工作却不是写作,而是医生。
他曾经坦白:“我不愿身处这样一种境地,就是我必须为钱写作。”
作为医生的他放弃了为钱而作。
而作为诗人的他,也放弃了高产。
他一年最多只写三首诗,甚至《画廊》整整耗费了托马斯10年时间。
但是,正是由于舍弃了金钱与高产,才造就了经典。
最终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这位独特的诗人。
喜欢电影《卧虎藏龙》里面的一句台词:“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学会打开我们的双手,或许在打开那一刻,我们会如释重负。
4、努力不要理由
8岁上街乞讨,15岁时母亲因艾滋病死亡,父亲进了收容所。
无家可归,流浪街头,这样的生活也算是走投无路了吧。
但是就是这样的走投无路,也被一个叫做莫里的女孩走活了。
17岁时,莫里回到了高中重新读书,为了赶上进度,她选了早中晚的课,课后继续打工。以两年时间完成了四年课程,在毕业时,获得了《纽约时报》奖学金。
最终通过了哈佛的录取,后来,这个女孩的故事搬上了银幕。成了一部经典故事片《风雨哈佛路》。
默里说:“我尽一切努力来学习,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我必须要完成承诺,很快我成了学校学业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在这过程中,我感到生活是残酷的,我也想到退缩,但我想起了自己的承诺,我不能放弃。”
很喜欢《阿甘正传》里的那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马尔克斯曾讲:“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是需要我们用寂寞来偿还的。”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焦虑,只是平庸,春风得意时多些缅想,只要别背叛美丽的初衷,窘迫失意时,多些憧憬,只要别虚构不醒的梦。
终究会发现,生命中那些所谓的焦虑,失败,只是过眼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