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 | 发展关系中的自我(3)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他人的情绪影响,会活在别人的目光中,会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纠缠不清

两种自我和他人的感觉混淆

——我们过于沉浸在别人的感受中,无法发展自己的感觉

感觉的混淆——不安全依恋

# 什么是【依恋】
  • 依恋,是人最强烈,最基本的情感
  • 依恋是孩子与母亲之间强烈而又紧密的情感联系
  • 依恋是一个情感通道,既能把安全感传递给孩子,也能把不安全感传递给孩子
# 不安全依恋对自我发展的三个影响:
影响一:如果父母,尤其是母亲的烦恼占据了我们太多的注意力,我们就很难再有好奇心去探索世界,也很难发展出自己的技能
影响二:如果因为不安全感而习惯观察别人的情绪,我们会很容易对别人的情绪反应敏感

“如果别人不高兴了,那就是我的错”

影响三:不安全的依恋会让我们和母亲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从而很难发展自我
  • 越是不安,人越是会相互靠近,孩子和母亲就会变得更加紧密,缺少自己成长的空间
  • 自我是从关系里发展出来的,如果没有更丰富的关系,我们就很难发展出丰富的自我
  • 我们和父母的依恋关系会成为人际关系的一个模板,决定我们会怎么看他人、怎么和他人相处,以及如何在靠近的渴望和被抛弃的焦虑之间寻找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就变成了我们的人际关系风格

感觉的混淆——关系的三角化

# 【三角关系】

两个人发生矛盾和分歧时,很容易引起冲突。如果第三人存在关系中,两个人会各自通过跟第三个人的联系,减弱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张力,三个人的关系就会重新变得平衡,稳定。

# 【三角化】:三角关系中的某一人一直只是另两个人解决矛盾的工具

“所有精神疾病,究其本质,都是三角化的问题”——莫瑞·鲍恩(Murray Bowen)

  • 家庭关系里,夫妻发生了矛盾,会通过贬低孩子来贬低对方
  • 婆媳关系里,夹在中间的老公不能有一点偏向
  • 职场关系里,两个领导的对峙会转移到某一员工能力身上
# 三角化带来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容易让我们产生防御性的隔离

被三角化的人会发现自己卷入另外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中,为了远离矛盾,而选择回避,压抑对矛盾双方的真实情感

问题二:扭曲我们的感情

如果我们选择了一边,就要顺从选择的一边,压抑对另一边的情感。这样会使得我们无法自由地发展和表达自己的感情

问题三:让我们感到内疚和自责

被三角化的人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是因为自己没做好才导致另外两个人有矛盾

# 如何改善三角化:
  • 如果自己是正在把别人三角化的一方,要注意自己不要把别人当作缓解矛盾的工具,有些冲突和矛盾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 如果自己是被三角化的一方,需要重新回到关系中,告别夹心人的角色,告诉另外两方不想参与不属于自己的战争,但依旧愿意和双方都保持单纯的、只属于你和我之间的关系。

2. 两种自我和他人的责任混淆

责任混淆——都是你的错

——要求别人为我们的感受负责,逃避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

“我和别人沟通时都是好的,就只跟他讲不通道理”
“我可以改,只要他先变成这样”
“我改了,可他还是没改,所以我也不改了”

# 思维源头:从个体的视角看自我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从个体的视角看,我们会觉得是某个人的个性造成了这种关系的问题

  • 妈妈的控制欲太强,老公和孩子都对她有意见
  • 员工的能力不行,总是处理不好布置的任务
  • 是他的性格不好,才和周围的同事相处的不好
# 个体视角的思维缺陷:
| 因果思维

【因果混淆】:认不出起因和结果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将两者混淆

  • 因果思维认为是一个人做错了什么事,才让另一个人有某种反应(因果思维引发对错思维,是冲突的起点)
  • 觉得别人是原因,而自己是那个结果
| 应该思维:
  • 对错是维护应该思维的工具,企图让别人的想法屈服于自己的想法,不能容忍理想和事实的差异。(因果思维引发对错思维,对错思维维护应该思维)
  • 应该思维不能看清关系中的现实,即别人的想法跟我们的不一样
  • 在对错的争论中拼命防御,最终受伤的还是关系
# 用关系的思维看待责任:
  • 走出因果思维

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原因,每个人又构成彼此的结果

  • 走出对错思维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做自己能做的事,承担起自己在关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管别人怎么样,也不管最终结果如何

  • 走出应该思维

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没有明确的因果,没有明确的对错

(如果这段关系对你不重要了,可以选择离开)

(如果这段关系对你很重要,那么请继续控制自己能控制的部分,承担自己能承担的责任)

——在一段重要的关系中,一边说自己很珍惜,自己还不愿意改变,反而一次次让对方改变,那这就是自己的错

责任混淆——都是我的错

——我们想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承担我们不该承担的责任,令自己生活在不必要的内疚当中

# 人们需要边界

【边界】:我们需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独立性,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绝不轻易越界

  •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我们都需要承认,我们跟他是不同的人
  • 有些困难,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他自己来坐,无论他的决定在我们看来有多糟糕
# 自责的根源:
  • 习惯自我苛责的人,都曾经面对过一段难以处理的关系,自我苛责成为我们适应这种关系的应对机制。
  • 当我们没有办法解决别人的矛盾时,就把别人的矛盾变成自己的问题,以此告诉自己,我是有办法的,只是我没做好而已。
  • 我们宁可忍受内疚和自责,也不想承认,在一段重要的关系中,我们居然是无能为力的;相比内疚和自责,无力感更让人难以忍受。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不是我的错

对错的互补关系:

当一方指责另一方时,一方会加深都是你的错;
另一方会接受指责并加深都是我的错;(互补关系)
关系的一方会越来越愤怒,另一方会越来越抑郁

——都是你的错,是向外攻击,矛盾指向别人,情绪变现为愤怒
——都是我的错,是向内攻击,矛盾指向自己,情绪表现为内疚、自责和抑郁

3. 关系的纠缠

# 感觉混淆和责任混淆带来的后果:
让我们陷入一种奇怪的关系中——“关系纠缠”

在这种关系里的人,彼此紧密联系,又相互折磨,想要逃脱,却无法改变

# 关系纠缠的表现:

因为对方太重要了,我们希望对方能够想我们所想

  • 如果对方想的和我们不一样,这对我们就是一种伤害
  • 如果对方有任何离开的举动,都是对我们的背叛
# 关系纠缠的两个特点:
特点一:所有纠缠都包含相互加强的循环

一方希望对方听话而惩罚他
另一方因为受到惩罚而更加不听话

特点二:所有纠缠都有形式上的对称

一方希望对方能满足自己的期待
而另一方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

# 关系纠缠的来源:

从对彼此很深的好感和很高的期待开始,慢慢的,这种好感和期待就变成了对对方的要求,而对方并不总能满足要求

# 如何打破纠缠:

认识到自己无法满足对方的期待,认识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

  • 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会和我们有矛盾和冲突,我们只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 关系的纠缠里,我们最害怕的其实是情感上的远离,并不是内疚和失望。而我们越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我们就会越纠缠,越痛苦
# 如何摆脱纠缠带来的痛苦:原谅(forgive)

给自己空间摆脱关系的纠缠,发展自己,是所有纠缠最终的解决之道
——原谅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自己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心理学 | 发展关系中的自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