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说心理:什么是人格障碍

心理学,是带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自己。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一种心理疾病,叫做:人格障碍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而关于这种心理疾病,症状的产可能是有一些一些原因:

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身。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3.人格显著、持久地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5.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因而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挫,以致害人害己。

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苦。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

而对于一般心里诊断来说,都会有如下的一下判断标准:

1:明显偏离了患者所在文化所应有的持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类型,表现为下列2方面以上:

①认知(即对自我、他人和事件的感知和解释方式)

②情感(即:情绪反应的范围、强度、脆弱性、和适合性);

③人际关系;

④冲动控制。

所谓与文化期望不一致,是用于强调某些行为从亚洲文化角度看是异常的,而从另一种文化角度看可能是正常的。

(2)这种持久的类型是不可变的,并且涉及个人和社交场合的很多方面。

仅限于个人生活一个领域的不适应行为模式,不可能是由于人格障碍所致。人格障碍涉及到大多数社会情境中特征性的日常行为方式。

(3)这种持久的类型导致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这里既可以是内心痛苦也可为功能损害,某些不适应的人格特质仅涉及到轻微损害,但有严重内心痛苦,而另一些则表现为本人不在乎,但能导致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

(4)这种类型在长时间内是相当稳定不变的,至少可以追溯到青少年或早期成年时。

首先,关于这些标准来说,都是不承认成年开始的人格障碍,或者说至少必须始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表明他们“总是出现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行为模式具有稳定性,而不是发作性,对于年轻人如果他们不适应的行为开始于18岁,则应谨慎使用人格障碍的诊断,在短时期内的不适应行为模式可能是反映情境性或不久会消失的发育期反应。

(5)这种行为类型不可能归于其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6)这种行为类型并非由于某种物质(例如某种滥用药物,治疗药品),或一般躯体情况(例如颅脑外伤)所致之直接生理性效应。

而关于人格障碍鉴定诊断鉴别主要是与人格改变的鉴别。某些情况下,在成年期人格也可发生严重持久的改变,这有别于应激或疾病所致的暂时性行为改变。导致这种持久改变的情形如:

(1)脑损伤或脑器质性病变;

(2)严重精神疾患,尤其是精神分裂症;

(3)特别严重的应激性经历,如被劫持为人质或受尽折磨的囚犯。

最后,当我们发现自身存在着人格障碍的时候,我们最终也是希望可以去做改变,那么关于改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就是在我们的人格障碍的处理中可以根据人格障碍者的不同特点,帮助我们寻求减少冲突的生活道路。而无论采用什么治疗方法,所定治疗目标都应恰如其分,并应给予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目标。

而关于方法,我们也是有一些可以让我们去做参考的为选择。

1.药物治疗

一般而言药物治疗难以改变人格结构,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因远期效果难以肯定。

如情绪不稳定者可少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攻击行为者给予少量碳酸锂,亦可酌情试用其它心境稳定剂;有焦虑表现者给予少量苯二氮卓类药物或其它抗焦虑药物。有研究报道具有潜在抗冲动作用的选择性5HT回收抑制剂氟西汀对分裂样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有效。

2.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者一般不会主动求医,常常是在和环境及社会发生冲突而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症状时非常“无奈”地到医院就诊。医生与患者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之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直接改变患者的行为具有相当困难,但可以让患者尽可能避免暴露在诱发不良行为的处境之中。如攻击性强的人并非在任何场合都出现攻击行为,羞涩忸怩的人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怕羞。找到激发异常行为的场合或因素对于处理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如强迫性人格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可以让其从事紧张程度不高、责任比较宽松的工作。此外,要避免不成功的暗示,提供更多的发展正常人格的机会。

(1)咨询

解惑咨询(problem-solving counselling)可能有助于患者应付那些导致异常行为或痛苦情感的应激情景。将当前的困扰与过去的经历相结合的咨询,应选择性地的应用于人格障碍。这种方法最有可能帮助那些缺乏自信,有人际交往障碍或不能确定生活目标的年轻人。重要的是极力启发他们通过省视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解惑咨询通常较非指导疗法更有助于改善人格障碍,特别是对边缘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者。

(2)支持性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常对人格障碍者有帮助,对某些人格障碍者经过数月心理支持治疗,即可取得一定的有效进展。而对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支持治疗可能需要数年之久。支持可由医生、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或监督官员进行。对于最初不愿接受治疗的反社会行为者,监管程序可能是有用的外来控制。

(3)动力性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的精神动力性治疗与其他形式的精神动力性治疗在侧重点上略有差异。针对人格障碍的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更具有指导性,很少强调对既往事件的重建,而更注重如何与人交往,应付外在困难和处理个人内在感受的方式。移情和反移情的分析对于澄清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至关重要。

(4)认知治疗

治疗师集中于思维和信念模式,它是人格障碍的特征也是情感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他们试图以常规的认知治疗技术改变人格障碍者的认知。尽管有人认为这一治疗方法疗效甚好但还不曾有对照试验对其疗效进行评估。认知分析治疗是将认知治疗和分析性心理治疗的技术结合起来。有人将这一治疗用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然而还未经临床试验确定其价值。

3.教育和训练

人格障碍特别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往往有一些程度不等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收容于工读学校、劳动教养机构对其行为矫正有一定帮助。正常人格随年龄的增长会有一定的变化,有些人格障碍随年龄的增长也可能逐步缓和。如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在中年以后尽管仍存在人际关系冲突,但攻击行为大大减少,通过积极引导可进一步朝好的方向转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烟雨说心理:什么是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