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等比尔.波特系列读书笔记

 比尔.波特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和作家,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士,中文说得很好,对中国的了解也很多,是个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他游离了中国的很多地方,分别以中国隐士、禅的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中国诗人、云南、黄河、江南等为主题,出版了《空谷幽兰》《禅的行囊》《寻人不遇》《丝绸之路》《黄河之旅》《江南之旅》《彩云之南》等系列书籍。我一口气看完了这一系列书籍。掩卷之余,深深为其探索的精神、广博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幽默的文字所打动,书中展现出的独特个性,也令人欣赏。读了这一系列书,真的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有些汗颜,一个纯粹的外国人,在无充足的财力支持前提下,历时20年,亲身躬行,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中国文化包括佛教、道教、古诗词以及独特地理单元等进行如此宏大的脉络梳理,令人惊叹之余,想加以效仿。

作者曾经在台湾的一所寺庙里修行,所以对佛教、禅等比较了解,因此也就是第一本《空谷幽兰》产生的原因,之后又有了《禅的行囊》。这两本书中,可以了解到中国佛教和道教的产生和发展。《空谷幽兰》让我们看到了80年代在山中隐居的修道者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令人震撼!那是一群我们常人永远也了解不到的人。所幸的是,成都何导演将这段经历拍成了纪录片《隐士》,虽时隔十多年,但我们仍可以看到终南山隐士的点滴。但据说这部纪录片的播放层给终南山的隐士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目前几乎很难找到这部纪录片。

书中的记录力求真实,这是这一系列书的真正价值所在。在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以及文中拜访的一个个人物,包括隐者和寺庙住持,还可以看到旅途中偶遇的各种各样的人,看到一个接一个的汽车司机以及作者与他们的讲价,看到作者经历的各种骗局,几十年前的各种官僚主义,虽然作者与他们都是一面之缘,但在作者的笔下,他们一个个都那么鲜活生动!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害羞的斯里兰卡姑娘,那个像飞一般躲开的王道士,那些围观作者在诗人墓前大声读诗的好奇的农民,那个被司机爸爸带去练英语的女大学生……,等等,可以看出作者描写人物的功底极为深厚。读比尔波特的书,也了解到他是一个喜欢喝酒、为了减少麻烦不吃早餐、喜欢泡热水澡、每天要洗衣服的人,看到了他为了鼓励一个女孩微笑而回邮件赞美的善良,看到了他对帮助他的人的感谢。这些书籍的时间跨度近20年,也让我们看到了这20年中国的变化。

书中也体现了作者严密的计划性,读者能看到,作者为了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旅行,之前经过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做了大量的调查,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所以在游历期间才能每天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寻访。作者在宗教(尤其是佛教)、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识也极为丰富。在《丝绸之路》中,所到之处都是历史遗迹,涉及大量的史料,作者娓娓道来。在《寻人不遇》中,作者对每个诗人的生平、遭遇、一生的行迹,以及主要作品都极为熟悉,读者能感受到他书中厚重的历史感,彷佛他正在与诗人灵魂相遇。《寻人不遇》无异是最有创意的一次旅行!

在游历期间,既有轻松的时刻,也有艰难时刻。在《丝绸之路》西段,从喀什到斯里兰卡一段,遭遇山体滑坡,车在寒冷高原上过夜,滑坡段随时有巨石滚落,为了走过滑坡段,作者冒险度过一根木头搭成的桥。在新疆,还遭遇过贩毒小青年。

《彩云之南》是作者较早游历的路线,他从香港出发,一路西行广州、广西、贵州,直至云南,介绍了沿途的城市,重点介绍了西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印象较深的是,贵州镇远的交通和军事地位,这是以前不了解的。还有就是云南北部楚雄州的元谋县,它是中国境内发最早的人类“元谋猿人“发现地,是亚洲已知最早发现人类存在的遗址。在该遗址发现的两颗人类牙齿,距今约170万年,比北京人早100万年左右。本书以云南命名,但实际上涉及了广西和贵州的许多景点与民族文化。

《黄河之旅》《江南之旅》是在作者游历之后20年后重新整理写成的。虽然有照片和影像,但我很惊叹作者的记忆力,不过重新记录难免也会有些信息损失,会损失一些生动性。

读了比尔.波特的系类书籍,也对人类学这个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人类学专业,在我的眼前划过一道绚烂的彩虹,成为我心中的一道丰碑。我想到了鲁思·本尼迪克特和费孝通先生,他们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人类学家。从未去过日本的鲁思,在二战胜利前奉命研究日本,写出了经典的《菊花与刀》,对日本人的性格研究如此精准,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从诸多方面综合分析了乡村中国的阶层、风俗、地缘、家族、经济等。感觉人类学家真是了不起,人类学家首先要博学,要懂得政治、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还要采用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具有深刻的分析能力,能在众多矛盾和影响因素中理出头绪,找出主要矛盾和关键因素,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2019.1.13)

你可能感兴趣的:(《空谷幽兰》等比尔.波特系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