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我参加了“U然视界”春季班的学习,参与了“三D建模”活动,给“未来学校”摆弄了一个“三D建模”。
从5月31日起,跟随紫光勇气赋能读书会的伙伴们一起共读,引发我关于学习共同体“伟大事物”课堂“三D建模”的思考。
6月21日,我的下载式思考(2004年“主体性教学”模型的思考)
1.超前自学,发现问题——老师设计学习单,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读、思、记;经过充分的实践(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慢慢过渡到,不需要学习单的扶持,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自主探究,带着问题进课堂。
2.同伴对话,分析问题——带着自身发现的问题,再读文本或例题,与同桌的同伴或小组同伴,对话分析问题,学习聆听与思考,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进入班级场域,聚焦核心问题或孩子们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学习或学会聆听与思考,老师也从中学习聆听与思考,并接纳、认同与引领;也可提问引领,引发孩子进一步的思考与阅读;也可以循环对话,直至接近核心问题。
3.按时作业,解决问题——按时完成老师精选的作业,解决自身发现的问题,形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化、迁移与进化。
4.温故知新,融会贯通——适当温习,内化结构,前后关联,融会贯通。
下午,读了北京师范大学吴国珍教授的文章《“自身认同和完整”打开心灵的天窗》——敬畏生命的“自身认同”;尊重生命完整为根基;打开心灵天窗,通往伟大事物!读之,我即醍醐灌顶,又豁然开朗!
吴虹校长提议,阅读是为了行动!明天开展“一粒沙的世界”课堂行动,用40分钟最好,哪怕10分钟也行。带着学生体验一下“伟大事物”的美妙!“一粒沙”,见微知著,以小博大,也得触及“课堂模型”。
6月22日,在《教学勇气》读到“单向灌输式的学习根本没为学生提供任何自己主动去发现的经验。”可见,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联系昨天下午的阅读和吴虹校长倡议,我的思考:当下即未来!当下课堂需要一个可操作性的课堂模型。
当下课堂的“三D建模”以其让人“眼花缭乱”,不如让人“一目了然”。
共同体这个“伟大事物”的愿景: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学习共同体这个“伟大事物”的课堂“三D建模”:
创设开放包容、多元联结的学习空间,用挑战性问题,引领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伟大事物”:
教学情境 学习空间 自身认同自身完整
(开放) (联结) (美妙)(伟大)
自身学习——自主学习(聆听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发现问题,信息处理);
同伴对话——合作学习(聆听同桌小组同伴的声音——分析问题,信息整合);
师生对话——合作探究(聆听教室场域同伴的声音——解决问题,信息内化)。
透过学习之旅——让孩子们体验感知、觉察、发现、创新的美妙旅程,让孩子们经历合作探究这个“伟大事物”的美妙旅程,让孩子们走向美妙的伟大的“自身认同与完整”!
6月24日,读了《教学勇气》第五章第五节——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这节的三个关键词——开放空间、用心聆听、前后联系。因此有必要对22日提出的“课堂三D建模”进行优化:
共同体这个“伟大事物”的愿景: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学习共同体这个“伟大事物”的课堂“三D建模”:
创设开放包容、多元联结的学习空间,用挑战性问题,引领孩子们自主、合作、探讨、研究“伟大事物”,获得自身认同与完整:
教学情境 学习空间 自身认同与完整(伟大事物)
技术准备 开放联系 对话联结
自主学习——自身对话——用心聆听(心灵深处自身的声音——发现问题,信息处理);
合作学习——同伴对话——用心聆听(同桌小组同伴的声音——分析问题,信息整合);
合作探究——师生对话——用心聆听(教室场域师生的声音——解决问题,信息内化)。
透过学习之旅——让孩子们体验感知、觉察、发现、创新的美妙旅程,让孩子们经历合作探究这个“伟大事物”的美妙旅程,让孩子们走向美妙的伟大的“自身认同与完整”!
随着学习的深入,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共学共创的生发,可能产生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