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做房屋的置换,会有很多的纠结,一些结打开了还会再来,我猜想,或许通过纪录的方式可以更好的处理这些结,处理由此带来的一些关系上的矛盾。
1 我们需要多大的房子?
对大小开始留意是近几年全家出行找宾馆,童强都会在跟我商量的时候跟我说房间的面积大小。然后是,伴随着童梦泽的长大,开始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没有为她准备好独立的空间,更不用说即将到来的第二个孩子。
过去理想中的房子肯定是越大越好,而且这些年看过的心仪的样板房也确实如此。我们也被各种各样的“美好生活图景”灌输着要买就买大的。这样一来,三房似乎就是刚需。
读到《造房子》以及后面陆陆续续的一些新思考让我开始理性的思考:我真的需要一个三房甚至四房吗?或者说,我真的需要“理想中的大房子”吗?我们的问题是出在面积上,还是出在心态上,或者是出在“不会住”上面。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接下来的6年,二房是差不多可以基本满足我们的所有居家需求的,三房会完全满足我们的居家需求。从面积上来说,可能70-90平就可以。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安宁了很多。
2 我们要往前考虑几步?着重考虑什么?
一直以来,我和童强属于金融理财方面很不在行,也基本上不去考虑的。这个背后的问题是,我们是特别偏向于低风险的那种人。另外一个就是,也没多少钱可以去理财也是事实。而我们害怕面对的是,似乎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不足,背后有很多消极的对经济的看法。
在筹备买房期间,我们被两种观点困扰,一种是,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是不是要多给自己一点压力,压力才是动力;另一种是,投资买房要做长线考虑,考虑的越长越好。
可是,这个往前考虑,或者往“钱”考虑实在让我们不是很舒服,总觉得像是个服装销售人员硬要给我们推销一件漂亮的衣服,帮我们赢得一场谈判。我们是要往前考虑,但不只是往“钱”考虑。
今年我30岁,童强33岁。我们这个年纪理应还有很多的可能性。从更大的图景来看,很明显,我们的可能性不应该是通过房子来创造,也不需要通过房子来证明。金钱是我们拥有的有限资源之一,这种资源的再生能力很有限,但是因为很可见,所以很容易遮蔽我们的视野。除了金钱,我们还有哪些资源,而这些资源如何能够发挥更强的作用呢?
往前看,10年后,我们希望这个家庭中孩子是健康的,身心灵都很健康。目前来看意味着我们要“陪伴”,这个陪伴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是每日里真实的抽出足够多的时间、心思和精力陪伴。就现在跟梦泽的陪伴来说,我们夫妻每天给到超过5个小时的在一起,和至少1个小时的真心实意的陪伴,几乎所有的周末、节假日都是和她一起精心设计一起度过的。这个投入对我们夫妻来说是非常值得并且算得上是高回报的。
往前看,10年后,我们希望和父母的关系是更加紧密。就父母来说,除了为他们的保险保障做的更好,照顾他们的不便或者生病的时刻以外,更关键的可能是在日常中怎么更真诚的倾听、反馈。前面我做了很多的努力在“说服”,或者说“相互说服”上。主要说服的是,我们已经成年,自己有能力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重复或者遵循他们认为好的生活方式;时代已经变了,他们的那套不适用了……为了说服,我们彼此做了很多相互伤害的事情和话语。在这样的关系中,说服成功的人成为权威,而被说服或者说服不成功的人成了听从者,或者不好听的就是“不中用”。我反思,在和我父亲的相处中,我采取的是表面顺从,暗地里我行我素的一套。时间久了,他其实是很明了,并且也很智慧的从权威的位置上走下来。可是,这样的关系,现在想来是有很多遗憾的。我们本来可以把更多的机会留给“联结”的,可是似乎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跨出这一步。现在父亲走了,只剩下母亲的时候,她总是将小小的决定都跟我说,大概这些都是当时她可以跟父亲商量的内容。而我,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根本没有耐心跟她去商量,因为我看不出这些决定要我参与的意义和价值。现在想来,这些小事情都是和她建立真正联结的法门吧?而我需要比她更努力一点,去找到这个法门的价值和使用秘密。和公公婆婆的相处更是似乎一波又一波的大大小小的抗战胜利或者失败的历史,几乎跟他们一样固执的以为,时间长了,对方就知道自己是怎么“好心”,怎么“正确”。然而,这背后隐藏的我们都没有读出来的是,时间长了,对方就知道对方自己怎么“自私”,怎么“愚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很逃避跟他们相处,甚至是共处一室。在孩子的抚养上面,也尽可能的不“劳驾”他们帮忙,增长了他们的气焰和在争执中的筹码。这就是真实的我,在这段看似不错的关系中的我。好在我内心坚定我们彼此都是认可对方是个“好人”,是“一家人”,现在可能要挑战我们的是,能否在这段关系里面都成为更好的人。
除了至亲,和亲朋好友的相处也是如此。亲朋好友不是简单的“关系网”,这些关系如何真实的和我们的生活共生共长似乎是我们更应该考虑的。前些年特别拮据的时候,以为关系要靠金钱,这些年手头宽裕的时候,以为关系要靠时间(时间更贵了)。弄的复杂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处关系了。所以,干脆,尽可能逃避所有的大团聚时刻。在重要朋友的相处上,也会算着点出门和回来,而背后是越来越不敢承诺什么,当然也从不奢望什么,只是感恩,似乎这样才不至于让彼此失望。并非所有的关系都是如此,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整体的关系有待改善的空间非常之大让我们望而生畏。接下来,我们期待可以有更多的正向反馈的更深度的关系建立。而在这点上,我们会投注更多的心思和时间。
往前看,我们怎么变得更好?前面的这些和他人关系方面的成长是我们渴望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个人和作为夫妻共同成长的中间部分,不是核心也不是结果。更核心的部分应该是个人的成长,而更结果的部分是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或者说,我们可以带来的影响的(影响这个词好大,但是斟酌再三,还是用这个词,希望作为一个社会成员能够为这个社会和世界带去积极的影响)。处于创业期的我们,每日都需要埋首在各种或琐碎,或需要考虑庞大的事务中。可是,老实说,我们几乎没有在公司10年做多大,做成什么样子,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力上达成过共识(这样的讨论也不是很多)。更不用说,这个关于更大更强的梦想跟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了。在这件事情上,我跟童强几乎是走在两个极端的路上,我想的很美好(我沮丧的时候也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好高骛远),他想的很现实(我高兴的时候常常怀疑他没有梦想)。虽然很不一样,我们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争执,知道往前走是对的,并且往前走能仰赖的除了运气、朋友和客户的帮忙,除此以外就是务实了,拿出每日行禅的精神做好每一件小事。但是,就这么摆出来的时候,就知道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的未来会更好,是需要去做选择,爬“珠穆朗玛峰”还是“佘山”的,或者爬个松江9群峰。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在慢慢的说服自己,爬哪座山都是有意义的,我爱爬山才可以让这段经历对自己和他人有意义,我们既然一起爬就得有商有量。另外,我们要讨论的是,选择不一样的山头作为目标,选择不一样的节奏来爬是否可以的,是否是对彼此更好的。我们怎么在搞清楚自己之后,有余力和愿力更深度的协助对方,是不是可以在那些寻找和助力相同的同时,接纳欣赏和创造彼此的不同。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很期待能看到我们的共生共长共益最后会长成什么样子,也非常坚信这样的努力本身就可以带来所谓的结果。我们会有自己的通道,回馈这个给予我们机遇,资源的世界。
说点正常的,就是,我们会去做更多的隐形因素的考虑。
3 我们想要通过居所创造什么?
在写完上一段的时候,我发觉可能要给未来的我以及现在的你写一点更直接明白的。我特别想用“我们想要通过居所创造什么”来开启,并且希望自己能表述的越清晰越好。
我想创造一个独立空间
一方面是,我和童强有能力作为经济独立的个体(主要是不要依附父母,或压榨他们的财富)为自己也为孩子、父母构建一个安全的,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这个空间中,我们是家人,也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做独立的自己。例如,凌晨5点到7点的时刻,客厅是我的独立工作空间。阳台在梦泽放学回来到入睡前都是她的独立空间,她可以随心所欲的布置和游戏。
我希望我们的家庭在房子这个空间中创造处自己的独立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排解自己的一些烦恼忧愁甚至无聊。
我想创造一个有共识的家庭个性的表达空间
我相信,作为一个家庭,我们是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这个独特个性也是在不断生长和变得逐渐明晰的。例如,过去的3年时间里,我们家庭的独特个性有:特别热爱户外活动,几乎每周都有茶话会,每天的亲子阅读。最近的三个月,我们家庭的独特个性成了特别热爱桌游,每天早上的英文歌曲共学,每周精心准备一次大餐。伴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我们在尝试的准备之一,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增进对彼此的行动上的关爱,简单说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一起做家务。
这些家庭个性跟空间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夏天的时候茶话会是在阳台上进行的,席地而坐,透过玻璃窗,一边喝果汁吃一边聊天;冬天的时候茶话会是在床上进行的,梦泽睡在中间,趴在床上,从被子里面探出头,兴奋地时候就总是想要探出头来。春秋的时候,好像多在客厅,伴着音乐,有时候会来一段群魔乱舞……
我们的家庭布置偏简约,这些记忆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在即将搬家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些全部记忆是很宝贵的,也是很神秘的力量。这个力量跟居所还是有关系的。可能并不是找到一个理想中的房子,设计出理想的样子,而是和房子一起,找到用我们的个性去塑造这个房子塑造这个空间的通路。有时候简单的就好像,桌子要多大,放在哪里最合适我们一起玩、工作和学习。墙面上哪些地方是专门留给孩子们自己去创造的,哪些是用来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的。而背后是,我们共同欣赏什么,向往什么,在做什么努力……
我想创造一段社区生活
这里的社区有几层不同的含义。一层是,怎么邀请其他小朋友或者大朋友来我家玩,或者怎么跟其他的小朋友或者大朋友怎么在家附近玩。我们怎么去和陌生的邻居建立信任关系,怎么实现互助,然后才是更大范围内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创造什么样的对于社区乃至世界上人和人关系的认知。
第二层是,怎么使用社区的公共资源是更高效的,例如绿地、公共图书馆、公共游乐场等。这些公共资源是仅仅只有使用关系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促进这个资源的事情,例如,怎么更好的遵守公共资源的规则,自己和孩子定期去做志愿者,看看是不是发起一些公益活动让社区更多的人受益。
第三层是,我想要带来的“关心”改变,是不是自己透过居所所在社区就能开始。我总是说自己在鼓励更多的“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发生。这些发生是不是根植于自己的实践经验,而这些实践应该是从我们的居所所在的社区开始的。
以上大概就是对居所的一个近期反思,期待2019有更多机会和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