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所作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却有无数的同胞饿死?为什么有些人接受了援助生活却没有变好?在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答案。
这本书是一个由无数实验和调查构建而成之作,当时看到这个标题时我在想“既然这是一本讲关于贫困是什么的书籍,那我完美的避开不就可以成为传说中的富人了吗?”事实证明 不是这样的!!
首先看看书中的主要思想吧 ,就是穷人为什么无法摆脱自己的状况。对,就是这么一句话的事。如果和我看书前的想法一样的话,那这本书50%推荐了。因为它只是讲了很多本质的问题 ,而且很多非洲的例子 怎么说呢,有点遥远。不过里面有很多事情是相通的,我们大多数也都是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中产。你可以从中看到生活中的一些影子。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奔主题吧。以下观点是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点,里面也有个人的想法加入,分享给大家。
1.贫穷陷阱
举个栗子,因为穷没办法吃饱饭,所以就没有力气干活,于是赚更少的钱,更吃不饱饭……就陷在这样一个怪圈打转……
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贫困陷阱”,有时候我们可能自己也意识不到,或者无能为力。比如一家水果店因为滞销,水果不新鲜,顾客不愿意来购买,从而导致更多的水果不新鲜。
如何跳出来?首先发现问题——水果不新鲜。
其次应该怎么做——你能放弃小的利润把次果丢弃吗?或者发现之初就打折出售?
最后怎么避免——怎样才能减少瓜果滞销?了解本地顾客口味喜好?每天晚上定时促销?
不过也有很多我们自己陷在其中却不能自或者无能为力的境地 ,比如公司内部运营的问题。
2.关于“面子”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亲戚或者认识的邻居在什么地方花费最多?能看到的那种,(指普通人)是嫁娶、生育、葬礼的花费。
奇怪的是,我们认为这种事情理所应当,可能父母攒了半辈子的钱只为子女结婚所用,我们竟然没有去思考过这件事情。我们会比较同社区的家庭在这方面的花费,谁家比较有钱似乎都在这里表明了。
但是就这样奢侈的一天花费了一家人不少的积蓄,如果把这些钱留下来作为以后的生活花费是不是更好?并不是说不要举办,而是说简洁点。当然现在的浮躁气氛下,没有爱情最起码要有钱,有面儿,这种想法会幸福吗?我不知道。
3.享受当下
当一部分穷人得到金钱援助后,本该吃健康补充能量的食物如小麦、小米,但是他们却用来购买猪肉、虾。这样不仅得到的援助花费更快而且本身需要的能量也许还不够,这种吃好点的想法促使他们不去考虑以后。
一些人赚钱之后不是把钱存起来,而是选择买些好吃的。他们甚至不愿给孩子教育投入太多金钱,却愿意购买一台昂贵的电视。
这里可能是因为受教育水平不够,所以有些事情我们角度来看,可能觉得其实这个贫困陷阱很好跳出来,其实不然。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买几只口红不愿意报培训班?或者宁愿买一双球鞋不乐意为书店那本书花费金钱?
即使我们受过教育,我们也被社会推着走,被周围的人影响着。这种享受当下的快感来的更强烈,而以后?太遥远又不可及,我为什么为一个看不清的东西牺牲当前的快乐?
4.发展的困境
其实穷人会面临很多的风险,已种地为生的人如果收成不好会怎样?刚开的小超市长时间无人问津会不会破产?小水果摊水果今天卖不出去呢?家里突然有人生大病呢?正是因为没钱,我们承担着更多的事情,创业一旦失败将失去十几年的积蓄……所以体制内的工作、不温不火的小作坊、小超市等才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想要发展怎么办?借钱?银行不会干的!对于一无所有的人走进银行,那只有柜员的白眼会留给你。对于穷人,银行需要做调查和花费时间来知晓你是不是一个好的借款对象。但是想象一下只借几千元的你,银行愿意花费过多时间吗?
书中讲到一种小额贷款,是一种较高还款利息,利用关系网监督威胁还款,定期还款的变相放贷机构。可是穷人大多数会接受,因为急用,因为小额,可以至少在小生意上有所帮助。
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实验结果以及研究结论,比如政治、政策,孩子教育,社会援助作用……有很多研究案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里面大多数是我感兴趣和认为不错的点。在整本书中只是很小的部分,其他的对于我们来说也有值得了解的地方。总之,有点偏学术,一般推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