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心得体会

从开学上传播学概论课以来,我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曾经的我立下一学期看完12本书的目标,最后竟只看了一、两本。如今阅读、写,零零总总算下来,我也看了六、七本书了。读书一直都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事。很多知识,价值观都是要通过阅读才能体会。在现在这个网络时代,能够沉下心阅读实在需要暂时放下浮躁。这学期我较为悠闲的时刻,便是拿着阅读器窝在宿舍读书的时候了,颇有些“浮生偷得半日闲”的滋味。

在我看来,只要是读书便就是有益的。不同种类的书,扩宽了我们的的知识宽度,而关于我所学专业的书,则开拓了我们的知识深度。过去几周,我阅读了与自己专业似乎毫不相干的书目,也颇有自己的见解与体会。这本书是《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很学术的建筑书籍。书中提到不同的建筑类型,类似于广场、村落等。书中关于集会的理解也很有意思,其中提及到“福建土楼”的描述,都带着一丝哲学的韵味。由此可以体会到建筑中的哲学理念,砖瓦或钢筋水泥也与自然地理、文化哲学息息相关。同时我也阅读了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这样的文学散文,我欣赏王小波的价值观与他的人生态度。最初吸引我阅读的理由是王小波与他妻子李银河对于同性恋的研究。我很佩服他们夫妇在上个世纪就对于这样在当代都带着些许禁忌问题的大胆探讨与支持。王小波的文章风格独树一帜,其思想也超脱前卫,不禁让人感叹一句,世上再无王小波。

关于传播专业相关的书我也看了几本,其中包括尼尔波兹曼的两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这两本书文学性相较于其他传播学书籍较强,可惜的是尼尔波兹曼老先生于2003年就去世了,要不然关于互联网的感慨,足以又出巨作。

关于写,是思考的过程。在阅读时,我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写下自己的感受,却是对知识的复述与自己新的思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观看同学的,也是彼此的一种交流方式。

作为新传类的学生,要随时关注热点事件才能保持嗅觉灵敏。关注热门话题,我们才能保持自身的“时新性”。在收集的同时,分析点评也是我们抒发观点与思考的机会。思辨能力是一名大学生应具备的。在面对热门话题、事件时,我们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加以分析,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关心时政也是优秀大学生责任内的一部分,更是衡量我们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期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