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探寻背叛后的心灵救赎之路

大学毕业之后,无意间与《追风筝的人》结缘,买来读了一遍,认识了一个能为朋友舍弃一切的“哈桑”。从那以后,“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就扎根在我的脑海里。

图片来自网络

只要想起它,哈桑憨厚、真诚、忠实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令我羡慕不已。由此联想到自身,还真没有一个像哈桑一样能为我赴汤蹈火的朋友。

他能在阿米尔受人欺负的时候挺身而出,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他能为了捍卫朋友的胜利成果而战斗,哪怕付出惨痛的代价;他甚至能为了守护朋友的房子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哈桑让无数人感动。是的,感动!可又显得不那么真实。

最近几天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一直待在家里,就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却发现这令无数人为之激动的友情,过于崇高。

除了父母以外,还有谁会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为了别人呢?成年人的友情更多的是温情面纱掩盖下的相互扶持与利益交换。

这样一看,反而犯了错误的阿米尔更加真实可信,也更符合我们普通人的形象。他会因为胆怯与怯懦而犯错,也会因犯下的错误而深受折磨,更会在有机会拯救自己的时候辗转纠结。

下面我们就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从三个方面探寻阿米尔的心灵救赎之路。

一、幼年时期的逃避意识:”本我“的利己主义

说起阿米尔,就不得不说一下他的家庭环境,阿米尔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之中,这可以从他家居住的房子看出:

“人人都说我父亲的房子是瓦兹尔·阿克巴·汗区最华丽的屋宇,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全喀布尔最美观的建筑。它坐落于喀布尔北部繁华的新兴城区,入口通道甚为宽广,两旁种着蔷薇;房子开间不少,铺着大理石地板,还有很大的窗户。爸爸亲手在伊斯法罕选购了精美的马赛克瓷砖,铺满四个浴室的地面,还从加尔各答买来金丝织成的挂毯,用于装饰墙壁,拱形的天花板上挂着水晶吊灯。”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阿米尔是幸福的。不仅如此,还因为他有一个仆人——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哈桑。

图片来自网络

1、不平等的友情

说起哈桑,他弱小的身材里蕴藏着极大的能量。他对阿米尔的付出是无条件的,是不求回报的。

在阿塞夫第一次找阿米尔麻烦的时候,虽然他也吓得浑身发抖,仍毫不犹豫地拿起弹弓把他们吓跑了。他为了替阿米尔去追风筝赢得比赛,可以跑遍大街小巷,就算累地跑不动也要顽强地坚持。

在阿塞夫要求他只要放下风筝,就放过他的时候,他恪守着对阿米尔的承诺,以至于遭受了对阿富汗男人来说最大的侵害。直到最后,他和妻子的生命也是为了守护阿米尔家的房子而牺牲。

所做的这一切,哈桑都毫无怨言,因为他从心底认为阿米尔是他最好的朋友。这句话感动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人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流露出一个人最真挚的爱和愿意付出一切的最无私奉献。

反观阿米尔,他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哈桑的关怀与照顾,甚至是牺牲与奉献。他随意地指使哈桑,支配哈桑,因为他明确地知道哈桑不会拒绝他。

他让哈桑打狗,哈桑就去打狗。他怂恿哈桑做的很多不善的恶作剧,却统统都由哈桑帮他无偿的背黑锅。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自始至终,他从来都没有把哈桑当作真正的朋友。一方面源于他自以为的身份高贵,另一方面是心理上的不认同。

“可是他并非我的朋友!我几乎冲口说出。我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吗?当然没有,我没有想过。我对哈桑很好,就像对待朋友,甚至还要更好,像是兄弟。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何以每逢爸爸的朋友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拜访,我玩游戏的时候从来没喊上哈桑?为什么我只有在身边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才和哈桑玩耍?”

哈桑作为一个哈扎拉人,在当时的阿富汗,是受歧视的种族。同时,哈桑连同他的父亲都是他们家地仆人,对阿米尔来说,他不过是一个无聊时的玩伴而已。在阿米尔的心底,他与哈桑之间,等级分明。

2、渴望父爱

虽然生活舒适,有玩伴,可是阿米尔的内心又十分苦闷,由于从小没有母亲的缘故,父亲就是他一直的仰望。他一直在追逐父亲的眼光,渴望父亲的认同。

“‘我想我得了癌症。’我说。和风吹拂着那些手稿,爸爸抬头,告诉我可以自行去拿些苏打水,我所能做的,便只有去搜寻那轿车的行李箱。”

在他说出这样的一句话的时候,他的父亲却丝毫不关乎,也不与他沟通。在恤孤院落成庆典的时候,他爸爸让他去捡被风吹落的帽子,他很高兴,只因为大家可以看到他是他父亲的儿子。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对子女而言,父母是否能为孩子着像并且在实际行动上达到符合子女身心需求的目标,才能帮助子女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可以独立自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的独立个体。

阿米尔就像一束温室里的花朵,缺乏抵抗风霜的力量,性格敏感而又自卑,胆怯而又懦弱。这又与他父亲对他的期望背道而驰,父子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可是他只是一个孩子,始终想着改变自己来换得父亲的喜欢,越发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做出让父亲不开心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

因此也就变得更加懦弱,这为后来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3、害怕泄露真相的掩盖与逃避

导致悲剧发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嫉妒。阿米尔的胆怯与懦弱,使他父亲十分不满。可在他的身边,却有一个深得父亲喜爱的伙伴——哈桑。所以当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仆人哈桑被霸凌,却什么都没有做。

甚至他心里在想:“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

就这样,他拿回了象征着荣誉的”蓝色风筝“,打开了父亲的心门。可从此以后,每天被深深的罪恶感觉侵袭,他寝食难安。为了解脱,他又导演了一出监守自盗栽赃诬陷的把戏,成功地让哈桑离开。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说: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这个时期的阿米尔就处于”本我“意识占据主导的阶段。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遵循内心的快乐而出发,自私自利,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遇到问题,由于性格的原因,不曾想着解决,更多的是逃避。

二、成年时期的成长与成熟:人性本善

1、人性本善

童年时期的阿米尔尽管懦弱,但又是善良的,他会羞愧,会自责。他背负着这个谎言度日如年。

成年后的阿米尔接纳了婚前失身的索拉雅,原谅她年轻时候犯的过错。因为他心地善良,能够接纳别人犯的过错。但同时他又无比嫉妒她,说出自己的秘密,获得心灵的宁静。

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过去,或许也像他一样期待着获得救赎的一天。

他也慢慢地读懂了父亲,明白了那个被人们崇拜的男人,并不仅仅只是因为钱财,更多的是因为随手给予别人的帮助,就像他花费大量钱财致力于恤孤院的建设;在逃往美国的路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拯救一个女子的清白;还有他去世后,众多人们的私语,表达的都是对他帮助的感激……

从这种种事迹,阿米尔读懂了父亲一直想要交给他的道理:勇敢、坚强、善良!

我们生活在世,难免犯错,那么又该如何去追寻心灵的慰藉呢?那就是保持善良。

只有善良的好人才能体会内心的痛苦。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在逃避的那些年里,为了“超我”的“自尊”,阿米尔掩盖了自己犯下的错误。虽然26年过去了,可这些至始至终未能赎还的罪行,这些陈年旧事,始终清晰又深刻埋在阿米尔的心底,一刻也没有解脱。

紧接着,他父亲的离世,让他再无依傍,只能依靠自己去面对各种问题。虽然无助,却也让他逐渐成长起来。可是心底对哈桑的那份愧疚,却一直盘桓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直到接到拉辛汗打来的电话。

图片来自网络

2、他人的帮助

说起阿米尔,其实他很幸运。童年时期有一个好朋友愿意为他赴汤蹈火。成长过程中还有一位良师益友——拉辛汗。

他尊重孩子的梦想。阿米尔从小就对写作痴迷,在他父亲对他第一篇创作无动于衷的时候,拉辛汗却对他大加鼓励;在他生日的时候,别人送来金钱、玩具,而拉辛汗则送来写作用的笔记本,帮助他开启写作之路。梦想对一个人来说,何其重要,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人更功不可没。

他关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阿米尔的父亲对他不知该怎么管教的时候,拉辛汗从旁开导他的父亲,让他发现孩子的优点,接纳孩子的性格特点。在阿米尔发现父亲一直掩盖的真相,痛苦不堪的时候,他开解阿米尔的心情,让他明白原来从小父亲的严厉其实并不是针对他。

他对哈桑也关爱有加。发生在哈桑身上那件其他人都不知道的屈辱事情,拉辛汗却很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

他是阿米尔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在阿米尔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有勇气去挽回曾经犯下的过错时,拉辛汗却相信他,给他打电话,告诉他:“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道路。”可以说,正是这句话,为阿米尔指引了一个回归的道路。

在阿米尔严重自我怀疑的时候,自以为懦弱得不愿救回索拉博的时候,他坚定地说:“如果我这样想,我就不会求你到这儿来。”他始终相信阿米尔是一个善良的人,可以为自己挺身而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懦夫。

直到现在阿米尔终于能理解父亲了,也终于明白父亲做出那些善行的原因,他正在用他的行动,赎还他当年偷走阿里尊严的罪行。童年时期不被父亲重视的原因也终于得到开解,他终于明白了那个小时候对自己无比严厉的男人内心掩藏的无言苦楚。

图片来自网络

他释然了,却又更加清楚地认清了自己的职责:救回索拉博,救回他的侄子,赎清父亲与自己欠下的罪责。

三、认识错误后的主动挽救:觉醒与承担

1、觉醒

若说拉辛汗把阿米尔叫回来的时候他是被迫面对自己年少时候的罪责,可是现在,更加清楚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他明白了,现在已经不能再逃避了,这是他和父亲两代人对哈桑的歉疚。

基于责任,基于成长后的善良,或者仅仅是基于他的愧疚,阿米尔踏上了找寻索拉博的道路。道路的开启,也是他直面错误的开始,那么到底是什么支撑着阿米尔呢?瓦希德问他:“他是你的朋友?”这是一句灵魂的拷问。正是这句话,让阿米尔正视自己的内心,正式这段寻求救赎的道路。

他的心里到底在想写什么呢?当他直面塔利班头子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

“这不是你,阿米尔。我体内有个声音说,你懦弱,这是你的天性。这并非什么坏事,因为你从不强装勇敢,这是你的优点。只要三思而后行,懦弱并没有错。可是,当一个懦夫忘了自己是什么人……愿真主保佑他。”

他在犹豫,可他也在改变,沉寂二十多年的痛苦,让他开始正视当年的自己。

戏剧性的,依旧是年少的那个伤害他和哈桑的人阿塞夫,而且抓走的也是哈桑的儿子。但是实际的生活中”,又怎么会有如此戏剧性的一面呢,这么恰当得让你能再次直面年少时的选择?

有多少人留下终身的遗憾,就是因为没有机会去弥补,所以当有机会赎回自己犯下的错误时,我们要抓住机会。

阿米尔是幸运的,他还来得及补救。当然心里的挣扎是必然的。这也是阿米尔超我与自我的斗争。

不负众望,原先那个懦弱的小男孩,现在终于鼓起了抗争的勇气,与其逃避退缩,不如勇敢地正视当初的折磨。他当年因为害怕而退缩地身影现在终于迎了上去,开始直面当年的矛盾。他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也因此,他体会到了当时哈桑保护他的感受。

他被打得身受重伤,可在这场鲜血的洗礼中,心病终于开始痊愈。

强大自我终于树立起来,战胜本我与超我。在找回索拉博的过程中,他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内心,认清孩童时期的怯懦,深受为保留超我自尊的痛苦折磨,都在他寻找索拉博的路途中被推翻了。

小时候欠缺的勇敢与胆量到现在终于找回来。他战胜自我,获得了性格的完善,开始获得心灵的救赎。

2、承担

然而,虽然当年的被保护者变成了现在的保护者,他战胜了懦弱,却终究无法获得死者的宽恕,使心灵获得解脱。

“这么说吧,我们都是罪有应得。”他开始正式自我,直面自己曾经的过错。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事情,很少有人能迈出那个承认自己错误的步伐,揭露自己错误,可是阿米尔终于做到了。凭借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打开孩子心结,获得自己心灵的救赎。

图片来自网络


回顾他的这段赎罪的历程,首先值得庆幸的是他还有挽回过错的机会。但是,我们从中感受到更多的,是相信人本善良,年少的错误,当我们认识到的时候,敢于去挽救和弥补。

【小结】

阿米尔在二十多年,因为曾经对好友的背叛,内心善良的他一直自责,饱受煎熬,直到最后冒死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救出,成为那个为索拉博追风筝的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褪去年少时的胆怯,在良师益友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他终于找回缺失的胆量与勇敢,由原来被动承担错误,到主动挽回错误,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

走过阿米尔的心理路程,深觉阿米尔的幸运,也期望心地善良的人们,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探寻背叛后的心灵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