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还记得沈先生的那一座边城?

沈从文在《边城》的题记中说他所描写所给人呈现的是世界一小角隅的农村与军人.他故事的来源与意境全来自于他生命诞生的角落—— 湘西,故事主人公的人生也是角落里最为平凡宁静的人生. 边城在那里?在湘西,在中国内地的那个几乎让人遗忘的角落,这个角落被人轻视,在轻视中形成了闭塞,感谢这轻视,也感谢这闭塞,是它们造就了那一方纯净的水土风物,是它们造就了湘西人 物哀 的心境和多少有点像川端康成笔下的那种 幽玄 情愫。

图片发自App


在这个背景下,边城的故事发生了,而事实上并没有真实的发生,但却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所以〈边城〉并不是虚构,也在沈从文笔下写成了,写成的地方不是湘西,是城市,在湘西是写不出〈边城〉的,湘西的冲淡让人觉得写边城毫无必要,只有城市的喧闹与肮脏才会使人想起这块不会让人变甲壳虫的地方。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而我则仿佛正坐在火塘边,呷一口浓酽的苦茶听一个遥远的故事。故事里的美丽,淡漠,哀伤让我的心霎时为他们而跳动,我虽处鄂西,但同样深处大山,地理上的相似和接近使我们有了一脉相承的情感。可以说我也生活在边城,当然这单纯指在沈从文的时代。

图片发自App

近乎原始的单纯生活,淳朴自然的民风,善良敦厚的本性,温柔的河流,清凉的山风,满眼的翠竹,白日喧嚣夜里静谧的渡船形成了一种让人“望峰息心”的优美意境,但生活在这种 意境中的人似乎没有局外人看的那么亲切,反而觉的局外人有叶公好龙之嫌,因为毕竟这是角落,是充满痛苦,伤感元素的角落,景色的优美他们意识到了,人与景色也和谐的溶为一体,成了纯乎自然的东西,人们生活在与自然融和的意识流中,共同构成了这个令人伤感的角落与故事。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拥有了复杂的感知力,这种感知力所给予他们感情的折磨远胜于生活艰辛带给他们的痛苦。所以也就注定了故事主人公翠翠的悲剧,因为生活的艰辛与人感知力的交织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微妙,以至于无法达到本质的沟通,就连恋人也不例外,翠翠与傩送也才会在无谓的躲闪和误会中错失良缘。更不消说其他人是否能够理解与沟通了。

人与人之间真得无法沟通吗?

翠翠的名字源于满山的翠竹,她属于自然,她渴望真诚的沟通,但在寂寞和缺乏父母亲情的情况下,虽有祖父但也构不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因此她不可避免的缺乏沟通的本领,汉族文化的影响和当地婚嫁观影响了她和人们的视听……它们共同扼杀一种自然感情的成长。谁是始作俑者?谁知道?所有的解释都是肤浅和苍白的,只有一种解释最易令人接受,那就是命运!

关于命运的故事数见不鲜,但多数都是那么的浮华和躁动,是那么的充满物欲…… 然而在这几乎不为人知的角落,以及这同样鲜为人知的命运和在其中挣扎的人们却那么深切的拨动了我的心弦。这是一个传说吗?这是一场戏吗?不是!这是存在于我们角落的一种真实的人生,这人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在物欲中跋涉的心恢复知觉,它让我们思考人生的真谛,它让我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图片发自App

溪水依然流淌,也许不再清澈温柔,满山翠竹也在,也许不再逼入人们眼睛深处……但翠翠孤独的身影却依然在守望……

同时在楼高车快的城市里,在一个充满困惑和迷茫的角落里,一个叫沈从文的人也在守望——何时才能归来?他不确定,所以他对翠翠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

郑智化唱道:寻寻觅觅找不到活着的证据,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出足迹,骄傲 无知的现代人不知道珍惜那一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只有远离人群才找回我自己……是的,在现代文明的天空下,我们被异化的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边城》就是作者反思后的回忆,在这回忆里我们意识到了我们人本身,而《边城》也成为我们寻根的落脚点。

图片发自App

沈从文来自于角落,思考于角落,他描绘了人在命运的变数面前无助与无赖的忧伤,但也告诉了我们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青山做证,绿水为鉴,我们曾这样活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可还记得沈先生的那一座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