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农村老话常说,“旱出蚂蚱涝出鱼”,

在农村里,有着许多经典的俗语老话,都是人们根据自然规律、生活环境、各类现象以及经验的总结。因为通俗易懂至今在农村仍然广泛流传,这些对农民的生活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方便人们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应对。

在农村里流行这样一句话,经常听老人讲,“旱出蚂蚱涝出鱼”。当干旱的时候总容易出现蝗灾,每当暴雨洪涝的时候就容易产鱼。人们根据这样的现象来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避免庄稼造成过多的损失。另外还有了“旱时蚂蚱涝时鱼”的说法,过去人们普遍都认为干旱鱼会变蚂蚱,在洪涝的时候蚂蚱就变成鱼。虽说是人们臆测想象的事情,但跟自然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

过去农村里靠天吃饭,但凡发生什么自然灾害吃不饱饭是常事。其中干旱和蝗灾尤为严重,并且这两种灾害经常会同时发生。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听许多老人讲过关于蝗灾的事情,干旱起蝗灾,并且也容易发生在洪涝过后的第二个年头。遮天蔽日的蚂蚱将村里所有庄稼都吃了一个光光杆,等吃完了吃饱了又飞到其他的地方去祸害。在没有农药的年代里,靠人力的扑杀基本无济于事。

其实这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于蝗虫的繁殖,生长有着诸多便利的条件。在干旱的年份,水位下降,土壤变的比较结实含水量减少,地面的植被也变的稀疏。蝗虫产卵量也开始增加,尤其在一些低洼裸地,为蝗虫产卵提供了合适的场所。一旦孵化后生长的较快,并且也因为干旱引起爆发性的迁徙,从而引发蝗灾。

在农村里有这样的现象,暴雨过后出现的水洼里总会出现一些小鱼苗。直到现在仍然能见到这样的现象,肯定不是人为放生,好像凭空出现的一样。过去老家里经常闹水灾,一些洼地里的庄稼都被泡在了水里,除了耐涝的高粱其他的都不结籽。漫山遍野的水却成了鱼活动的场所,沿着田埂向地里看去,总能发现许多鱼在游动。没有粮食人们就抓鱼吃,也不至于饿肚子,并且还有了“黍面饼裹小鱼”,这样一种美食。

当时就想,这些鱼是怎么来的,问过老人都说是蚂蚱变的鱼。后来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鱼离开水后会死亡,但鱼卵的能在干旱的条件下存活极长的时间,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孵化出来。下雨后形成了一些洼地,恰巧其中又有鱼卵的存在,这时候便会出现许多的小鱼。

农村里说的“旱时蚂蚱涝时鱼”,也都是根据这些现象得出的结论。相对的“旱出蚂蚱涝出鱼”,则是人们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的预警。另外鱼和蚂蚱根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不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

此文为看点(生活小技窍)原创内容,特此声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农村老话常说,“旱出蚂蚱涝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