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年轻的时候》读后感

读张爱玲,看到的是一世的冷。

读张爱玲,看到的是红男绿女的世俗。

读张爱玲,感受到的是热血接触到的繁花似景的无奈。


每一个人都年轻过,或正在年轻,或将要年轻。

可是,年轻是什么?

青春岁月是黄金,但是黄金却买不来青春岁月。这么宝贵的青春岁月却充满了迷茫、伤感,当然还有浪漫。但这个浪漫终究不能碰到“不加润色的现实”,碰到了便成了“不大合适”。

读张爱玲的小说,总会在心头泛起莫名的酸楚,感觉到现实的无奈。

《年轻的时候》是张爱玲的一篇短篇小说,她的小说每读一遍便会有一遍的感受。她笔下的青春像是清晨迷雾细雨下的忧伤花朵,层层地、层层地绽放并逐渐毁灭。

一、青春是一场逃离

满大街“说走就走的旅行”便是最好的印证。

年代不同、贫富差距不同、国别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人性。年轻的时候总想要逃离,逃离那个庸俗的世界。

潘汝良“是一个孤零零的旁观者”,他冷眼的看着自己的家人:“油炸花生下酒的父亲,听绍兴戏的母亲,庸脂俗粉的姊姊。”

他的世界到今天仍然是我们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便是这样。在年轻人的世界里,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对这些世俗的东西满是陌生和不屑。

我们集体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渴望逃离和挣脱,但是终有一天,也会猛然醒悟:“绍兴戏听众的世界是一个稳妥的世界——不稳的是他自己。”

二、青春是自恋

爱情就是爱上另一个自己。

这句话像是在玩文字游戏,可是自有其道理。爱源于心中,心是什么?是虚无缥缈的;是看不见的;是流动着的思绪。

潘汝良在读书时,总是在“书头上画小人”。突然有一天,有一位姑娘与他相遇,他发现画的小人特别像这位姑娘,可是,他心里知道他画的并不是她。但是,不是又怎样,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男人和女人相遇,在彼此倾慕时,互道一声:”原来是你。你是我的,你不知道吗?“

多么浪漫,可是浪漫的背后是不是自恋呢?

三、青春是"无端端的快乐"

"汝良肚子里装满了滚烫的早饭,,心里充满了快乐,这样无端端的快乐,在他也是常有的事,可是今天他想,一定是为了沁西亚。"

沁西亚是他在书上画满的"侧影"。这是个偶然的相遇,但是,这个“偶然”却带来了“无端端的快乐”。

年轻的时候,生活是飘着的,是形而上的。

可以无缘无故的流泪,当然也可以无缘无故的笑。流泪和笑,有时候变成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不需要什么意义,只是发生了。

说不上好与不好,这份“无端”是人生的无根水,不能长久。但是,少了这个“无端”,青春的岁月似乎太乏味了。

还是留着点儿吧。

四、青春是迷茫

与其说青春是迷茫的。不如说,人的一生都是在迷雾中行走。

在人生的旅程中,有目标、也会有同伴。但是,为何每每在夜深人静处醒来时,总会感觉孤单呢?

回到小说,潘汝良在最初的爱情中,慢慢意识到,他所爱的人不过“是个血肉之躯的人,不是他所做的虚无缥缈的梦。”

人生就像一场梦。梦醒时分,有无数滋味却上心头。

人生的界限是什么?

依我看,不过是这个“血肉之躯”。

五、青春是想要毁灭的躁动

“冒失的婚姻很可以毁了他的一生。然而……仅仅想着也是够兴奋的。”

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害怕,反而对危险的事情感觉小小的兴奋。因为,这打破了常规,这是划破夜空的奇迹,这足可以让世人看到自己。

对,看到自己。

年轻人渴望被重视,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成长是要被捆绑的,否则便会让你跌的头破血流。社会有很多的规则,如果有一天有一件事情,你自己可以决定,为什么不小小兴奋一下呢?

对抗带来的存在感,就像咖啡一样让人欲罢不能。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

一种是毁灭;另一种是浇灭你的躁动!

六、青春终究会“沦陷”在时光中

“只有年轻人是自由的。年纪大了,便一寸一寸陷入习惯的泥沼里。不结婚,不生孩子,避免固定的生活,也不中用。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

沁西亚嫁给了一个“俄国下级巡官”,那个婚礼,只有沁西亚是虔诚的,周遭的一切都是阴郁世俗的。

终有一天,青春会结束在“漠视”的双眼中。

在没有变成漠视的双眼前,那双眼睛应该是透彻美丽的。

生活终究辜负了美丽的姑娘,绚烂的青春。

她的青春沦陷了。

“汝良从此不在书头上画小人了。他的书现在总是很干净。”

而他的青春终于浇灭了!

青春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无关乎年龄。

青春便是那大梦惊醒后的一身冷汗,你被惊醒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爱玲:《年轻的时候》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