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点评视角训练之28-社会化与各类猴子(王明鹏)

判断一个人心理成熟程度,离不开“社会化”这个概念及其具体表现。社会化简单说就是从动物到人的成长过程,从生物个体到社会个体的过程,按照社会要求和预期不断成长变化的过程,代表着一个人文明程度提高。

按照心理学教材说法,社会化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早在公元前328年,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比人低级,要么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

社会化类型分作四种:正常社会化、未社会化、反社会化、过度社会化,按照李克富老师的归纳,利用“方和圆”比喻分别是:外圆内方、外方内方、外方内圆、外圆内圆。这里的方和圆本质就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象征,一个人正常社会化就是动物到人的过程,也可以说不断自我分裂的过程。这里的分裂当然是个借喻,类似于文明程度的演变。

按照“自我分裂”程度(文明程度)不同,也可以比喻为:正常人、原始人、病人、猴精人。

正常人是可以区分出梦与现实,在私人空间和公共场合由此有了不同行为表现,也即能够根据不同场合做好角色扮演,相当于“穿上衣服的猴子”。

原始人因为文明的分裂程度不够,更多时候按照动物本能从事,不能区分场合行事,做不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还处在自我中心“率性而为”的初级阶段,相当于“不穿衣服的猴子”。

第三种社会化的人即病人,也穿上了衣服,但是要么穿反了,要么穿错了,比如人家是上衣下裤,他是上裤下衣,表现为固执、执着、装睡,相当于“穿反衣服的猴子”。

第四种社会化的人已经成为猴精,不仅穿上了衣服,还时刻打扮的花枝招展,处处表现的不同于原本的猴子模样,试图去掉猴子的特性,然而一不小心确露出“猴子尾巴”。相当于“人妖猴子”。

因此,不同社会化人可以认为是穿的衣服不同,正常穿衣人,穿错衣服人,不穿衣服人,还有奇装异服人。

本质上,这些不同的社会化人,都是自我中心程度不同的表现,不穿衣服是完全自我中心,奇装异服是试图去掉自我中心本质却强化自我中心,合体衣服是自我中心基础上尊重社会要求,穿错衣服是一味尊重社会标准却忽略了自我情欲。


为此可以解释生活中听说和见到的“奇怪人”,比如我听说有个女人恋爱时候,被人家拉了下就说人家是“流氓”,结婚当晚进入洞房不久,被碰了一下就大喊起来,并不奇怪的是她母亲竟然守在门外,就突然趁机冲进去,于是三天后这个女人离婚,而后再无婚恋。外人看的很清楚,这个女人深受其母亲心理暗示和影响,已经不是正常人,属于病人范畴,看着似乎也穿着衣服,但是把外衣当成了内衣,角色混乱了。

因此“如果丈夫在婆婆面前穿着暴露,妻子该怎么做?是视而不见?还是严肃制止?”这个情况最好的是恋爱时候就远离这种男人,他不是正常社会化的人,改变是很难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真的遇到了此类情况,作为妻子恐怕最好的做法要针对其婆婆下手,因为这个没有社会化的男人主要是因为有一个没有社会化的母亲。

也因此,如果有人说“女强人是拼命干出来的,好女人是被社会和男人呵护出来的,优秀的妻子和母亲都是从对自己不该做什么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绝不越俎代庖起步的”,从社会化角度看无疑是正确的。社会化是群体生活的结果,人人都希望追求正常,但是正常不好把握没有标准,唯有异常可以觉察,比如不穿衣服是原始不文明的,穿错衣服是不合常规的,奇装异服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因此知道“不该做什么”远比“应该做什么”要容易,也好把握,更具有操作性。一个不过分干涉子女的家长,才能让子女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较好的完成社会化。

当然,所有的分类,包括社会化程度的分类,不过是为了好表达,其实现实生活极端的人很少,或者说每个人也都会有各种极端情形。当我们知道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不能做什么要比能做什么更重要,也就可以避免自己的种种尴尬不已,同时也给别人一个正常的环境。

作业:(1)熟练掌握“社会化”的概念并与自身结合理解重要的社会化类型;(2)认真思考并回答“如果丈夫在婆婆面前穿着暴露,妻子该怎么做?是视而不见?还是严肃制止?”(3)谈谈您对“女强人是拼命干出来的,好女人是被社会和男人呵护出来的,优秀的妻子和母亲都是从对自己不该做什么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绝不越俎代庖起步的”的理解,支持与反对,请说明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点评视角训练之28-社会化与各类猴子(王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