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小禾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只需要我们明白这一点:不要轻易越过边界。
01
与朋友交往做到不越界。
大华和晓晓是一对好朋友,两人形影不离,吃饭睡觉都在一起。
大华性情豪爽,比较直,有点男孩子的性格,而娇小玲珑的晓晓比较温柔,不同性格的两个人,相处的却很融洽。
直到晓晓有了男朋友阿伟,刚开始,经常会看到三个人在一起玩,渐渐的大华就不再参加三人行活动了。
不过,晓晓会告诉大华,她和阿伟的一些事情,爱情是甜蜜的,但是,偶尔也会有些小摩擦。
每次闹点小矛盾,大华都会帮晓晓出头,跑去责怪阿伟一番,时间久了,阿伟就不高兴了,开始抗议大华管的太多了,阿伟和晓晓抱怨:我到底在和谁谈朋友?
晓晓的心里也会有些不爽,因为她觉得大华处理事情有些过激,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因为大华的参与,反而激化了她和阿伟之间的矛盾。
慢慢的,晓晓逐渐疏远了大华,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因为没有分清界限,反而变成了陌路。
朋友关系虽然看似亲密无间,但是事实上,人和人之间都是有距离的,需要保持一定的界限,过多的去干涉朋友的生活,模糊了边界,只能把朋友关系处的越来越糟糕。
02
分清边界的夫妻就会有爱的自由
朋友燕子和老公都是制作紫砂壶的工艺师,但是两个人都有各自独立的工作室,工作上,互不干涉。
虽然夫妻俩都是制作紫砂壶,但是,两人做壶的风格却完全不同,老公阿峰做的壶更大气、厚重一些;而燕子做的壶更加细腻一些。
我开玩笑说,你俩不会因为意见不同打起来吧。
燕子笑着说,在制作壶的过程中,每个工艺师的创意是不同的,但是燕子和阿峰从来不会干涉对方,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
相反,总是多鼓励对方,尊重对方的想法,小的细节上适当的给一些建议。
燕子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两人从不越界。
正是因为两人明白了这一点,所以虽然两人结婚多年,却依然恩爱如初,并且两人在事业上也做到了比翼双飞。
由此可见,夫妻之间是需要有边界的,只是我们大多数人平时不注意,模糊了界限,没有意识到分清边界的重要性。
其实不然,夫妻之间如果没有边界,就会没有自由。
如果没有了自由,就会放任、任性、为所欲为,不尊重对方的边界!
如果越过了边界,就会随意侵犯另一方的自由,让对方觉得没有安全感。
如果失去了安全感,又如何让对方有幸福感。
如果夫妻在一起不幸福,又怎能有爱。
所以,夫妻要通过理性的沟通确立边界意识,给对方以独立的物理时空以及心灵的独处时空,用心去感知对方的心理边界,
03
父母和孩子也需要分清界线
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我家那小子》,网上评论很高,讨论最火的要算朱雨辰和他的妈妈了。
70岁的朱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儿子,就连朱雨辰外出演戏,朱妈妈也会不辞辛劳的,跟着一起去。
朱雨辰走到哪里,朱妈妈就会跟到哪里,很乐于做儿子的移动厨房。
朱妈妈精心安排朱雨辰的起居生活,细致到朱雨辰吃什么水果,每天帮朱雨辰榨好果汁,可是朱雨辰并不喜欢喝果汁,但是妈妈非让他喝。
朱妈妈不仅在生活上管着朱雨辰,而且还干涉儿子的婚姻生活,以至于39岁的朱雨辰如今仍然是单身一族。
朱妈妈不知道,正是她这种对儿子分不清边界的爱,反而害了朱雨辰,造成了他性格上的严重缺陷。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候经常被父母控制,不能有自己的主张,那孩子和父母之间是没有心理边界的。
父母经常给他灌输:“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这种思想很难让他建立和识别自己的心理边界。
即使长大成人了,却依然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心理上更加依赖父母,也就是巨婴症。
在西方国家,他们倾向于把边界分清楚,孩子从小开始培养这种意识,如果孩子看上了某样东西,心里非常喜欢,并且想要得到它,而父母不给钱,孩子就会意识到“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要自己解决”。
而在中国的家庭,父母和孩子是没有边界的,如果孩子要创业,那么就会全家一起创业;孩子需要买房,那么全家行动起来买房,孩子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就该这么做,这就是很多家庭的界限模糊的结果
孩子心理边界建立的前提是:和父母要有一个边界,这个边界限就是心理上的断乳。
虽然父母还在养育着孩子,但是父母有责任让孩子逐渐建立一种边界,让孩子清楚哪些责任是自己必须承担的。
只有做到心理独立、真正“断乳”的孩子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负起责任,当他面对挫折、面对困难的时候,才有勇气和力量去担当。
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毕竟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辈子。
04
人类最初组成群体,形成社会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边界,并且细化到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边界。
严复先生把洛克的《论自由》翻译为《群己权界论》,边界就是确立权利的,权利确定了,边界确定了,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自由。
每个人都应该有清楚的自我界限,只有清楚了自我界限之间的情感交流,才是最深厚、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处理朋友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上,才能很好的把握尺度,只有分清了边界,不越界,反而会让我们更加亲密,生活也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