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帅中国财富报告笔记(五)

八、纳斯达克和道琼斯,哪个值得买?

美股也是全球股市的指针,弄清美股涨跌的底层逻辑,不但能帮你做好全球资金配置,也有助于你做A股投资。美股的两个代表性市场指数——纳斯达克和道琼斯指数

1、纳指和道指各自代表了什么?

过去100年,美国经济增长主要由美国企业承载,买美国企业股票,相当于买到了美国经济增长。这句话落实到具体操作就是“买道指和纳指及其股票”。

道指,也叫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股指,包含的30只成分股都是最能代表美国经济的蓝筹股。过去100多年,道指30个蓝筹股名单经历了超过30次变更,整个历程就是一幅美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图谱。美国大蓝筹股经历了铁路、电报电话到石油、煤矿、钢铁、公用事业、汽车,再到连锁商业、金融、医药、大众消费品、IT、电信的变化。道指每个时期纳入的行业都代表着对美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指南针。

纳指,就是纳斯达克市场的指数。纳斯达克在企业规模、盈利记录等方面降低上市标准,让这些企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纳斯达克100指数在3000多个上市公司中精选出的100只成分股,都具有高科技、高成长和非金融的特点,是绝对的“美国新经济发动机”。

在很长时间里,道指都代表美国经济的“主流”,纳指更“边缘”。但21世纪初开始,这个风向渐渐改变,1999年微软和英特尔被纳入道指。2015年,苹果取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为道琼斯成分股——至此,微软、苹果、英特尔等几家纳指权重股均进入道指。这意味着纳斯达克代表的“新经济”开始进入美国经济主流。

2、纳指和道指的表现:分化,分化,再分化

这两个指数的表现,两个字可以概括——分化。

(1)股价分化

2020年,美国纳指vs道指的表现和中国A股主板vs创业板的表现颇为类似,一个生猛,一个温吞:纳指上涨42.8%多,道指上涨5%。更重要的是,刨除头部企业(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微软)的涨幅后,纳指剩下95个成分股的涨幅仍然有34.3%;而道指呢?刨除苹果和微软后,道指剩下的28个成分股仅仅上涨了0.87%,几乎没涨。

从1990年到2020年,纳指的累积回报率是54倍,道指则是10倍左右,相差5倍。纳指涨得凶也跌得猛。但金融危机后的10年牛市中,纳指和道指的涨幅又拉开了差距,纳指平均年化收益率是16.7%,道指则是10.6%,累积下来相差一倍多。

(2)基本面分化

过去10年,纳指和道指的净利润增速分别是9.7%和1.5%,营收增速则分别是9.4%和2.5%,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增长远远超过道琼斯上市公司,增长速度的差距甚至比股价的差距更显著。

3、纳指和道指的分化到底说明了什么?

道指和纳指股价和基本面的分化都说明了:2010年到2020年,美国经济的“换挡”逐渐在股市上完成——纳斯达克成为美国经济的真正晴雨表,纳斯达克公司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换句话说,现在纳指才是美股的“主板”。

美股优势:半导体、软件服务、医疗医药三个科技创新行业占据了半壁江山,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遥遥领先,且消费品牌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美股弱点:产业结构的脆弱性。第一、科技企业头部效应极强,企业本身效率高、利润高、增长快,但是带动的就业少,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极化,长期影响社会消费增长。中产消失与之有关。第二、美国制造业,包括科技制造业,确实有空心化趋势。美国经济在“生产端”具有较高的对外依赖度,从产业基础和劳动市场结构上看,有失衡的可能。第三、科技创新企业本身波动大,低利率环境使资产价格对利率变动更加敏感。因此美国经济的波动会因此更大。

4、总结

(1)纳斯达克已经成为美国经济主板。尽管道指会不断调整成分股,但换血毕竟需要时间,从长期投资角度,纳指可能会更多承载美国经济增长。

(2)由于产业特征,纳指的头部性会较强,波动性会很高。头部性强意味着少数企业占有绝大部分市场涨幅,所以投资上要么买指数,要么就挑绝对头部。波动大则意味着“入场时间”很重要,需要看好趋势。

(3)最后多做一个判断,站在2020年年底这个时间节点,纳指已经有泡沫化的迹象。尽管长远看前途光明,但是短期也许道路曲折,需要非常谨慎。

5、投资启示

(1)不要拿纳指轻易对比科创板和创业板。看看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环境和基础,就会明白。

(2)中国现在的产业结构更接近美国70到90年代,从生产逐渐转向消费服务,当年美股崛起的就是消费品牌、金融服务等领域。接下来A股市场的消费市场会进入品牌年代,国产品牌可能会有较大作为。

附:国内头部基金公司的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产品:




九、中概股有多火爆?值得买吗?

1、中概股火爆吗

2020年确实是赴美上市融资的大年,一共35家企业赴美IPO,融资金额100多亿美元。从过去十年看,只比阿里巴巴上市的2014年低。但是仔细再看数据,你就会发现这不是“中概股热”,而是美国IPO热潮下的一个缩影而已。2020年美股IPO创了历史新高。

2020年中概股在美IPO也就是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在收益上来看,中概股2020年的平均收益是30.03%,比纳斯达克指数的平均水平要低。且中概股内部分化非常严重,头部30多家企业占了中概股市值的90%以上,其他都是mini股不值一提。

整体上,从IPO市场来看,2020年是中概股的“平凡之年”,既没有因为中美摩擦而一落千丈,也没有因为中国力量而火爆雄起。中概股在收益率上的抢眼表现,是盈利驱动的结果。

但是,2020年中概股确实呈现出“大机构增配”的趋势。“加仓优质中概股”仍然是很多国际大型机构投资者的选项。道理很简单,“超低利率环境下,安全优质资产是极度稀缺的”。不说别的,从2018年开始,全球负利率资产规模飙升,中国敞口成了收益的重要来源。资本市场理性务实得多,J.P.摩根、高盛,很多大投资人都公开表示,增配中概股是个趋势。尤其像阿里、拼多多这些头部公司。

中国是少数能维持不低增长率的大经济体,又拥有人口红利,这些头部公司属于优中选优,资金自然涌入。

2、从中概股看到的投资风险

中国“新经济”的演化历程:90年代末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2000年后的网游,2010年后的电商,2015年后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最近这两年的文娱消费(斗鱼、腾讯音乐)、医药健康、新能源车。这基本上就是这20年“新经济”每个阶段的聚焦,当然也是泡沫飞扬的地方。

由于美股市场是注册制,宽进严出,所以投资中概股的风险也是很高的,一个不小心投资就缩水90%。

2000年以来在美国募资规模比较大的中国企业名单:


“平台”类似“线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长,回报率高,但是建成以后使用期也长。平台经济中,后来者的边际回报会下降。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今天为止,中概股优质头部企业基本还是过去20年平台经济的红利,尤其是消费零售(电商)平台的红利。

3、总结

(1)中概股的真实处境,既不像媒体说的那么火热,也并非中美冲突下的岌岌可危。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表现,更多是业绩基本面驱动,“波澜不惊”的背后是国际机构投资者理性、务实的投资策略。

(2)过去二十年中,中概股中诞生了新浪、阿里、新东方等一大批优秀的“新经济”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中概股”作为整体都是优秀的投资标的。在美股宽进严出的市场机制下,对个股的投资价值判断必须非常谨慎。


十、社交媒体和比特币价格之间有什么关系?

社交媒体不但会影响到资产的定价过程,还会影响到资产价格的上下波动。

1、比特币:一次成功的叙事

比特币价格走势和社交媒体活跃度高度相关。

“资产价格取决于预期的未来现金流”。投资者对于这家企业的“信念”和“共识”。信念越强,价格越坚挺。

罗伯特·希勒用“叙事经济学”做了解释。按照希勒教授的说法,叙事就是“通过口述、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得以病毒式传播的大众性故事”。当某种叙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时,会引起广泛的情绪共鸣,然后影响人们的判断、决策和行为。资本市场上,叙事改变人们的投资行为,影响资产价格。

投资者逐渐觉得“颠覆”这个事能兑现,市场情绪更加高涨——“叙事”慢慢变成集体信念、交易行为,最终进入资产价格。如果这种集体信念是错的,那么现有资产的价格就是泡沫,最终会破灭;但是如果这种集体新年被大面积接受,成为公共信念,被固化甚至传承下来,就会变成资产价格形成的内生因素。比如钻石。

近年来全球经济中最成功的叙事就是比特币。-形成关于“未来货币”的集体信念。

在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中,“信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媒体在构造公共信念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它们创造话语体系,塑造并传播这些信念。而社交媒体的出现,更是加速并且强化了公共信念的塑造和传播。

社交媒体影响预期,预期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社交媒体影响了金融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而比特币不过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

3、社交媒体让资产价格波动更大

社交媒体让资本市场估值的波动更大,更容易形成泡沫,也更容易消散。

“公共信念”越来越容易形成,也越来越容易摧毁。这件事反映在资产世界里,就是资产价格会大起大落:一方面,公共信念很容易形成,资产定价更容易形成“共识”,这更容易让人产生“与泡沫共舞”的倾向;另一方面更,这种共识也非常脆弱,很容易发生反转。

那社交媒体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好是坏呢?

很悖论,很复杂。

如果信息正确,羊群效应也可能提高定价效率。但是,它的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就是资产价格波动会被社交媒体加大。尤其是那些信息透明度差,基本面的未来不确定性大,更依靠“想象力”的资产,会是过山车一样大起大落。要不要随泡沫共舞,可能就真的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4、总结

(1)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公共信念的塑造和传播过程,也影响了资产价格的形成过程。

(2)社交媒体的特性加大了资产价格的波动,一方面可能提高定价效率,另一方面这也会助长资产泡沫的形成。

(3)未来泡沫常态化,要不要随泡沫共舞,真的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帅中国财富报告笔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