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持续复盘力训练营MBA导师班第十一天随笔

        今天上课已经第十一天了,每天早上7点到9点与100位师兄在线上相聚,在小乐老师、何伊帆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成长真的可以说是一种幸福。转眼间课程已经过半,而我们学的东西也越来越深入、空间越来越广。今天课程我们就是借着腾讯公司的商业案例一起重新学习了情怀复盘力公式:情怀复盘力有理想 + 不理想化 + 专注核心问题。同时进一步深入讨论了当下的消费主义,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对情怀、物质等问题又有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腾讯这家公司在中国估计没有人不知道,从PC端时候的电脑QQ发展到手机QQ,后来出了微信,这一路走的一路顺风顺水,而且这场仗打的非常漂亮,可以说腾讯是PC端和移动端的社交领域的老大,但看似顺利,一切真的如此吗?我不禁又想起了这句话“没有一家的企业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一家企业的成功是提前设计好的,所有的圣人都是从泥泞中爬出来的”。腾讯公司也是如此:在刚刚转型移动端的时候,QQ的电脑业务部和移动业务部就发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甚至很多调整改变都是用户无法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腾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最终马化腾做出了三点改变:拆掉部门间的墙、产品深入补课、用户定位年轻人市场;就是这三大改变帮助它顺利地把QQ从电脑端过渡到了移动端,虽然还是一个QQ,但是群体已经大不一样。

        从腾讯的案例中,我们就看到所有的事情还是要回归到现实,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就只需要现实呢?我曾经一度认为情怀就是要乐于付出、不计回报,甚至赔本赚吆喝。但我们毕竟是人要生活,谁也不是神仙,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那到底现实和理想,情怀和物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想回到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如今社会吧,中国可以说到处都充斥的物质消费。可以说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消费,没有你找不到的消费。可以在这样的物质消费中,有些人认为抵制消费主义就是情怀主义,真的如此吗?

        日本现如今已经进入了低欲望社会,低欲望社会的典型特征就是没干劲儿、没梦想、没欲望,面对这样“三没”的年轻群体,基本汽车、房子、婚姻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完全提不起兴趣,那么到底这种选择就宅在家里的不消费的行为是不是就是有情怀呢?我想不能简单如此定义吧,听了这样说法肯定也会笑出声来。想想日本为什么会进入低欲望社会?这是因为日本的制度体系确立,新入职的员工不可以对前辈提出质疑,部分年轻人可能一出生就背负债务;日本经历了20年的经济大萧条导致日本经济停滞,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没有购物欲望。这里有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到底是年轻人不喜欢购物了,还是想购物没有能力没有钱所以理智压制了呢?

        我想应该是后者,有一份国际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指出:日本的GDP居全球第3位,但是幸福指数却排名在78位。通过这份调查我们可以推导出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一定不是这些年轻人看破红尘,真得从内心放下这些物质了,而是因为不能所以不得。这样也就更加容易理解了低欲望的三个特征了,可以想像如果我们觉得如何奋斗都没有未来的时候一定也会选择放弃的。这么看来中国的社会阶级固化还远没有形成,因为很多人还是可以通过奋斗、高考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实现阶层越迁的。那么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是否脱离了消费主义呢?我们可以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下看。

        在中国现在除了经常购物的消费者以外,还有一部分群体是经常攒钱,这看似是摆脱消费主义了吧?但是我们继续想一想,这些人攒钱的目的是什么呢?他们不去买那些小的玩意,比如高档手机、钻戒之类的,但是攒钱的目的是不是要买车呢?如果不买车,是不是要买房呢?买了房是不是要买更大的房呢?再或者攒的钱是不是要去旅游呢?是不是要结婚呢?婚后生孩子是不是要各种教育经费呢?好,如果我们不结婚,不买房,不买车,就是宅在家里,那是不是要养宠物呢?是不是要玩游戏呢?……我们会发现即使攒钱,我们攒钱的目的还是要消费的,所以这虽然在攒钱了,没有随便消费,但是依旧没有跳脱出消费主义。那到底什么才不算是消费主义呢?

        美国作家赫伯特·马尔库塞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单向度的人》,单向度这个词简单的说就是对于现在社会的完全单一的态度,比如有肯定向度和否定向度。肯定向度就是对于当前社会的物质消费主义完全接纳和认同,而否定向度是要脱离现在这种物质消费主义社会,过另一种生活。但可怕的是商品已经渗透了所有领域,我们想到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有人给我们造出来。如今我们的需求到底是我们的真实需求还是被他人创造出来的需求呢?

        说到这里,我们其实已经探讨了消费主义的四个层次,分别是:

        负一层:低欲望社会——欲望调动、被现实压抑;

        第一层:物质至上——不断洗脑,成为商业体系的奴隶;

        第二层:攒钱为主——节约克制、务实;

        第三层:马尔库塞指出的否定性;

        但即使是马尔库塞指出的否定性,我们现在真的能离开物质消费主义,完全活出另一个生活吗?比如我们想追求海子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想要的人多了,很快就会有人给我们海边造房子、弄出海游艇、营造那种氛围……所以会发现我们所有的否定似乎依旧无法逃脱出这个商业体系。消费社会消除了人们不同的思想,不断地禁锢着我们。那么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到底物质和情怀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我们人活着离不开衣食住行,所以商业社会目前来看是脱离不开的,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内心真实需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这样才不至于被外界诱惑吧!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也就可以区分情怀和物质了,我想以赚钱为信仰,以消费为目的的消费主义,我们肯定是不提倡的,这样只会让我们越活越累。但是正常的物质消费还是需要的,而情怀就是需要我们真正找到自己内心所追求的事物,同时明白自己的真实需求,这样才能跳脱出无限循环的消费商业“牢笼”,让自己的内心真正的自由吧!所以消费和情怀永远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

        而这一切和我们持续复盘力今天的情怀复盘力公式、我们企业经营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想如果明白了当今商业形态的牢笼,从企业经营可持续角度思考,可能有两点问题会有思路:

        1、消费从基础需要变成了一种符号象征

想一想我们需要吃饱穿暖,这些是人的基础需求。但是买豪车、豪宅,或者选择什么样的手机、选择穿着如何真的是基本真实需求还是一种身份或者符号的象征和标榜呢?就如现在的潮鞋、潮服等。如果产品消费是一种符号和象征,从企业家的角度我们需要考虑到底我们的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感受,这就是我们需要赋予产品内的符号和价值所在了。

        2、如果我们的客户随着年轻化群体也进入了低欲望消费,我们作为企业主怎么办呢?

我想这个可能就是我们需要多思考半步的问题了,随着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负债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那么很多了90后,00后是否有钱买车、买房,甚至在大量负债后,是否会选择另一个极端不再消费?我在网上查了些数据,有资料说中国年轻代渐渐进入“被低欲望”时代,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做企业的到底应该如何做呢?我想这个问题不一定有答案,每个人想的不一样,我自己家就这个问题的思考是如果真的如此,我们需要想到对方的最核心、最真实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日本的低欲望群体,他们是对未来不抱希望,是一种无奈放弃的心态,但是誓问如果能选择有人愿意选择难堪过一生吗?有人愿意不变的更好吗?一定没有,只是对于这群看不到希望的群体,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今天学习的最后两点完全是我自己的思考,和课程内容无关,所以不一定正确,只是做个分享,希望能有相互的思想启发。

思想碰撞 擦出火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费主义——持续复盘力训练营MBA导师班第十一天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