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年,一本名叫《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的小说出版后引起轰动,头一个月便售出2000册,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这部书信体的小说由175封信构成,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上流社会勋贵之间荒淫堕落的男女关系。本书作者皮埃尔·乔德洛斯·德·拉克洛(Pierre Choderlos de Laclos)18岁进入炮兵学校,毕业后从少尉一路晋升到炮兵司令,是位水平相当高的火炮专家,曾被授衔为陆军准将。他在奥尔良公爵(路易·腓力·约瑟夫)身边工作过,见识过不少法国上流社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拉克洛的业余爱好是写作,他狂热的崇拜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和其作品《新爱洛伊丝》(Julie, ou la nouvelle Héloïse),认为那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一部小说’,并在闲暇时仿照其书信体格式撰写了这本《危险关系》。
当时大部分文学评论认为此书是有害的、危险的,拉克洛被舆论抨击为是和SM狂‘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恋足癖雷蒂夫·德·拉布勒托纳(Rétif de la Bretonne)一样伤风败俗的色情文学作家。在被舆论骂得体无完肤的同时,《危险关系》却越骂越红,两年内再版了十几次。以奢侈无度著称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电影《绝代艳后》讲述了她的故事)一面指责这本书诽谤王室,一面却将其收为私人藏书,派人把这本书包上空白的封皮,这样就没有人知道作者和书名了。拉克洛在《危险关系》出版十多年后,因为卷入法国大革命而下狱,碰巧和‘萨德侯爵’关押在同一所监狱,这两位声名狼藉的作家并没有因此惺惺相惜,而是相互厌恶。
这本在十九世纪被巴黎法院以“违反公共道德”为由两度封禁的小说,在二十世纪却受到艺术界的青睐,被多次改编为舞台剧、电影及电视剧。
迄今为止,该书被十几次改编成影视剧,计有:
1959年法意合拍版《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1976年法国版《红杏初恋》(Une femme fidèle),
1978年日本版《危险关系》(Kiken na kankei),
1980年法国电视电影版《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1980年捷克斯洛伐克电视电影版《危险关系》(Nebezpecné známosti),
1988年美国版《危险关系》(Dangerous Liaisons),
1989年英法合拍版《最毒妇人心》(Valmont),
1994年美国电视剧集《危险关系》(The Dangerous Liaisons),
1999年美国版《危险性游戏》(Cruel Intentions),
2003年法国电视迷你剧版《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2003年韩国版《丑闻:朝鲜男女相悦之事》(스캔들 - 조선남녀상열지사),
2012年中韩合拍版《危险关系》
这些影视作品中被公认最忠实于原著、最能体现原著精髓的首推1988年的美国版。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十八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侯爵夫人梅特伊(Merteuil,格伦·克洛斯 Glenn Close 饰)和浮华浪子瓦尔蒙子爵(Vicomte,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饰)是两个狼狈为奸的阴谋家,常以玩弄异性直至对方身败名裂为乐。一日,两人设了一个赌约,梅特伊提出让瓦尔蒙去诱奸即将出嫁的纯情少女塞西尔(Cécile,乌玛·瑟曼 Uma Thurman 饰),如果成功,奖品便是梅特伊和瓦尔蒙共度春宵。而瓦尔蒙认为这样太缺乏挑战性,他非但引诱了塞西尔,还追加赌注勾引素以贞节著称的杜薇夫人(Tourvel,米歇尔·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饰)。最终杜薇夫人经不住诱惑投入他的怀抱,而瓦尔蒙却渐渐真心爱上了她。梅特伊心生妒火并毁约,两人遂决裂。梅特伊让自己的新情人达士尼(Danceny,基努·李维斯 Keanu Reeves 饰)替她报复,结果,瓦尔蒙在与达士尼决斗时身亡,杜薇伤心致死,而梅特伊也因丑闻败露而名誉扫地。
1985年,英国著名编剧克里斯托弗·汉普顿(Christopher Hampton)根据原著改编的《危险关系》走上伦敦舞台,经由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的精彩演绎而大获成功,该剧荣获1986年劳伦斯·奥利弗最佳话剧奖(Laurence Olivier Award for Best New Play)。1987年剧组移师到纽约百老汇,连续上演149场,从此成为经典剧目之一,至今仍在百老汇、悉尼剧院等地演出。1988年汉普顿应华纳兄弟公司之邀,把舞台剧改编为电影剧本,其中精华大多保留,那犀利、精辟的对白至今都让观众震撼不已。汉普顿因此获得第61届奥斯卡(1989)最佳改编剧本奖、美国编剧工会(WGA)最佳改编剧本奖、1990年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最佳改编剧本奖等一系列奖项。
本片导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之前在英国电视界工作,执导过几部小成本电影。这位在美国默默无闻的英国导演凭借本片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佳片不断,为观众带来《骗子》(The Grifters,1990)、《小人物,大英雄》(Hero,1992)、《致命化身》(Mary Reilly,1996)、《非恋不可》(The Hi-Lo Country,1998)、《女王》(The Queen,2006)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曾有六位女星获得奥斯卡影后提名,其中海伦·米伦(Helen Mirren)夺冠。(BTW:他是美剧《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的忠粉。)
为了让影片具有浓郁的法兰西韵味,剧组来到法国实地拍摄,各个法式城堡,包括凡尔赛宫旁的Montansier剧院都被收入镜中。于是,1988年的美国版《危险关系》形成一个有趣的格局——英国导演和编剧领着一群美国演员在法国拍了个法国故事。
影片伊始,侯爵夫人梅特伊起床、沐浴、上妆,仆从环绕,用具考究,服饰精美,好一幅十八世纪宫廷贵妇图。
梅特伊在片中被描绘成一个狡猾的、喜欢操纵他人的女人,用美貌和聪慧维持自己社交女王的地位,贵族礼仪的教导让她很好的掩盖住恶毒、放荡的本质。对于大多数单纯善良的人来说,梅特伊脸上写满了道德公义,这使她看起来像是一个和善的清教徒,于是成为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倾谈的对象。不过,在和自己同一阵营的瓦尔蒙子爵相处时,她偶尔会摘下面具,显露自己真实的一面,毕竟伪装太久也是件苦差事。
“残酷”——是梅特伊最喜欢的词儿,她认为这个词极富贵族气质。她对瓦尔蒙说:“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一向知道自己是为主宰男性替女性复仇而生。我15岁初入社交界时,已意识到那条令我深恶痛绝的规矩:保持安静,言听计从,但这给了我倾听和观察的绝好机会;并非是倾听观察别人教导我的东西,那通常是乏味至极的,而是他们企图隐瞒的一切。我练习喜怒不形于色,学会了如何在桌下将叉子刺入手背的同时,在餐桌上却依旧笑颜如花……我成为一位欺瞒大师。接下来我追求的不是欢愉,而是知识,我请最严苛的道学家矫正言谈举止;请哲学家领悟思维方式,和小说家探索价值底线。最终我将所有的一切总结为一句言简意赅的原则:不胜利,毋宁死。”
格伦·克洛斯绝对是好莱坞最被低估的女星之一,七获奥斯卡奖提名的她出道不久就展露出惊人的才华,常常会被误认为是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携自己在《致命诱惑》(Fatal Attraction,1987)中‘蛇蝎女人’的余威,她在本片中展现出强大的气场。在一袭优雅华贵的洛可可宫廷长裙的映衬下,她眼神中时刻透露出的冷漠和红唇里吐出的尖刻令人不寒而栗,她或许谈不上原著中所说的‘美艳’,却拥有那种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与傲慢,令无数影迷为之倾倒。
得益于汉普顿卓越的剧本,格伦·克洛斯在片中经常脱口而出令人称绝的台词,比如对老情人瓦尔蒙子爵,她说“只有你才能满足我的自尊,我有生以来唯一一次被欲望所主宰”,显然这对世上所有心术不正的男人来说都是最上乘的恭维与诱惑;当梅特伊引诱少女塞西尔时说“你会发现羞耻犹如破身之痛,只在第一次时有感觉”(You'll find the shame is like the pain, you only feel it once.);当她发现瓦尔蒙心生不忍时,告诫他“爱与虚荣,水火不容”(Vanity and happiness are incompatible.),并为他找到开脱的借口“对此我爱莫能助”(It’s beyond my control!);当两人决裂时,她说道:“好吧,开战”(All right,War.),虽是只是轻轻一句话,却如重锤猛击对手。‘梅特伊’的台词和表演后来成了好莱坞教科书一般的存在,不少新人试镜时都被要求过此关。
格伦·克洛斯因饰演‘梅特伊’被提名第61届(1989)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遗憾的是她在第60届和第61届奥斯卡连续两次被提名影后却两次败北,前次输给《月色撩人》(Moonstruck,1987)中的雪儿(Cher),后一次又输给《被告》(The Accused,1988)中的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这当然不是她的问题,或许是保守的学院派对坏女人心存抵触吧。
瓦尔蒙子爵是情场圣手,“爱与复仇是他的最爱”。与打小刻苦训练的侯爵夫人不同,他更像是一匹天赋异禀的种马——他与片中几乎每个女性都发生过关系,并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他并不顾及被自己玩弄过的女性的痛苦,认为这正是游戏所带来的好玩、刺激之处,大可以让贵妇们在寂寞空虚冷的时日里慢慢回味。瓦尔蒙对勾引一个待嫁的处女不屑一顾,觉得有损自己的名誉,因而把游戏难度提高到去勾引名门淑女、有夫之妇的杜薇夫人,“还有什么比勾引一个以道德严谨、信仰虔诚且婚姻幸福而闻名的女人更能提高自己的声望呢?”
原著中的瓦尔蒙是个风流倜傥的帅哥,不过片中的马尔科维奇长相实在谈不上帅,这位老兄时刻都像是一条伺机而动的毒蛇,他的甜言蜜语和惺惺作态都仿佛是‘嘶嘶’吐芯一般充满邪恶。在勾引杜薇夫人时,我们看到了瓦尔蒙运用的种种技巧:施恩于小民以博得美人好感;把放荡与仁爱混为一谈,吹嘘成是自己的特立独行;大胆告白只因情难自禁;不仅要赞美容颜更要吹捧美人的德行;面对拒绝时要扮可怜,指责对方虚伪缺乏爱心;适当调整进攻节奏,今天的撤退是为了明天大踏步地前进;机会合适立刻扑倒绝不犹豫;得手后还要制造点暧昧以激发美人的忌妒心……面对这样层层攻势,丈夫常年不在身边的杜薇夫人怎能不乖乖就范。
只是瓦尔蒙没有想到,本是猎手的他最终却沦为猎物,因为他真的爱上了杜薇夫人。在梅特伊的蛊惑下,被虚荣心所驱使,他决绝地抛弃了杜薇夫人,机械的对她重复着那句话:“对此我爱莫能助”……而从那一刻起,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再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最后才甘于死在达士尼剑下。在迷离之际他流露出对杜薇夫人的悔恨和深爱——“她的爱情是我唯一所知的真正幸福”,让观众不禁对这个浪子产生一丝怜悯。
马尔科维奇后来在法国侨居十年,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他一直对《危险关系》情有独钟,2012年还执导了法国‘作坊剧场’(Théatre de l'Atelier)的同名舞台剧。
米歇尔·菲佛扮演的杜薇夫人是意志薄弱的写照,她代表着不少此类的女性,恪守妇道、抑制欲望只是因为诱惑来得还不够猛烈;她们面对浪子总是或多或少的爱心泛滥却匮缺应对的手段。碰上瓦尔蒙这样的猎艳高手,杜薇夫人从拒绝到犹豫,从彷徨到爱怜,从沉迷再到绝望的种种情绪变化被米歇尔·菲佛刻画的丝丝入扣、层次分明,令人难忘。被瓦尔蒙抛弃后,杜薇夫人不幸染上天花,曾经精致如瓷器的脸上伤痕累累,一只眼睛也失明。在得知瓦尔蒙的死讯后她沉默不语,黯然离世,也许这对陷入情欲挣扎的恋人共赴天国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菲佛不仅美貌,而且极富灵性,她聪明的没有去扮演这个角色,而是彻底融入这个人物,体验了一场真实的情感风暴。她的表演得到一致好评,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和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女配角。
正因为入戏太深,在拍摄期间马尔科维奇与米歇尔·菲佛擦出爱火花,马尔科维奇精湛的演技和邪气的外表对于“喜欢疯狂点的男人”的菲佛有着难以抗拒的魔力。一个是有妇之夫,一个则刚刚与丈夫分居,俩人由此发展了一段短暂的情史。据说后来分手的原因是在交往期间,菲佛发现马尔科维奇再次劈腿并让小四怀孕。看来作为一名演员马尔科维奇绝对是称职的,达到了表演的最高境界:他就是瓦尔蒙。
1988年是乌玛·瑟曼刚刚出道的一年,这一年她连拍了三部戏,接拍《危险关系》时只有18岁,那时的她娇美如花,只能用青春无敌来形容。乌玛·瑟曼将涉世未深的塞西尔诠释得活灵活现,比如初见达士尼时羞人答答;求助于梅特伊时楚楚可怜;得知自己母亲与瓦尔蒙还有一腿时眉欢眼笑……她更为艺术献身,在片中坦胸露乳;令人遗憾的是,乌玛·瑟曼后来拍电影再也没漏过。
《危险关系》的配乐尤其值得称道,英国作曲家乔治·芬顿(George Fenton)与导演弗雷斯相识多年并多次合作,擅长将古典音乐与影视作品相结合。在本片中,他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华丽、奇异的巴洛克风格的古典音乐饕餮盛宴,与片中十八世纪法国上流社会的浮华淫糜相得益彰。配乐中大量选用格鲁克、维瓦尔第、巴赫和韩德尔等大师的作品,让人大呼过瘾。
如果说影片中唯一的弱项,那就体现在基努·李维斯身上,他饰演的音乐老师达士尼显得稚嫩、呆板,即便是和晚自己出道好几年的小师妹乌玛·瑟曼比较都相去甚远。有评论说,同样是面无表情,马尔科维奇展现出的叫‘演技’,而李维斯从头至尾则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木’。这还真不是青涩的事儿,搞艺术的人需要天赋,即使再勤能补拙,终难成大器。
与片首相呼应,影片结束是梅特伊卸妆的场景。她独立在镜前,没有仆从环绕,虽然还是游戏最终胜利者,但她得到的奖品却叫做‘永远孤独’。她用力擦拭着脸上的妆容,仿佛是抹去虚伪,真切地看清自己——妆容卸净后,镜中人丑态毕现。由于瓦尔蒙临死前将和她来往的密信公诸于世,她在上流社会的地位顷刻垮塌,得来的是贵族们的一片嘘声。从盛装登场到黯然落幕,梅特伊的下场宣告着一个骄奢淫欲的世纪即将结束。那悄悄落下的一滴泪是她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悔恨吗?不见得,有句老话说得好:鳄鱼即使含着眼泪也会把食物慢慢吞下去……
《危险关系》在第61届(1989)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共获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7项提名,最终收获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三项奖;并获得第15届(1990)凯撒奖最佳外语片。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年、同样由原著改编的《最毒妇人心》(Valmont,1989),由大导演米洛斯·福尔曼(Milos Forman)执导,比《危险关系》开拍时间要早,公映时间却晚,剧情更长,投资额超过两倍多,上映后口碑一般,票房惨败。米歇尔·菲佛曾受邀饰演该片中的侯爵夫人梅特伊,而她最终选择了《危险关系》中杜薇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