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本文为《博弈与社会》一书当中,对我个人有启发的内容的记录,因此会比较零散。《博弈与社会》是张维迎教授的著作,主题是“人类如何更好地合作,该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和核心结论,并用这些方法和结论分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安排。阅读后,个人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一个新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博弈论思维。如果你对社会问题有好奇心,那么此书值得一读。
1.序贯博弈中,非均衡路径的价值
序贯博弈,子博弈上的纳什均衡组合为精炼纳什均衡,精炼纳什均衡在博弈树上构成的路径称为均衡路径。
在一开始我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均衡路径上,一直都注意者博弈双方如何选择达成均衡,得到双方的收益。但是文章最后提到,“均衡路径的构成依赖于参与人在非均衡路径上的选择”,举个例子,一个国家之所以选择不对另一个国家发动战争(这是对双方国家来说的均衡路径),是它预期到因为在非均衡路径上(打仗)对方会猛烈还击,自己的损失更大。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均衡路径不是注定、原本就是均衡,而是在其他诸多不均衡的影响下才成为了均衡。
你温柔和善主张和平不是让你能拥有和平的唯一原因,凶狠起来的杀伤力也是重要原因。
你用心对待感情不是让你感情稳定的唯一原因,机会成本也是重要原因。
2.分蛋糕与做蛋糕不能完全分开
分配问题和生产问题不能完全分开,在不同的分配方案或制度下,一个社会做出的蛋糕大小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假定所有蛋糕都是固定的话,最公平的方法是平均分,但如果蛋糕大小不是固定的,我们就不能平均主义,否则会使蛋糕变小。
一方得到的剩余取决于他的边际贡献而非总贡献,简单地说“有你没你有什么差别”
3.一个人的谈判能力与其可替代性成正比,可替代性越高,谈判能力越低
当然如果大家都花很大精力提升自己谈判砝码,而由于双方谈判砝码比例不变,分配结果不变,谈判成本上升,整体收益下降
4.合作出现的条件
如果满足1.惩罚不合作者的同时奖励惩罚者;2.可信的惩罚措施足够多,才可能出现一次博弈时不会出现的合作行为
重复博弈的次数足够多,则没有一方会愿意在早先阶段就把自己的名声搞坏
5.声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信息不完全时,需要建立声誉
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形象,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比如在一个恃强凌弱的社会里,树立一个“强硬、蛮横、不讲理”的形象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建立一个心狠手辣的声誉,就不容易被人欺负,看起来不理智的行为从长期看来是理智的。
相反,在一个人人守规矩,事事讲道理的社会,树立一个“和蔼、通情达理、甚至软弱”的形象,可能是最优的。
这可能也是各地民风你差异的来源。
6.对“刑不上大夫”的理解
并不是主张大夫犯了法不受到制裁,其最初的含义是,人贵为大夫时,会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声,不应该走到作奸犯科的地步,但庶人人数众多,可以隐姓埋名,无恒产便无恒心,不会在意自己的名声,所以应该用律法来约束。
7.好人好事
好事不一定传递信息,坏事一般传递信息(除了好心办坏事外)
人做一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一个群体中多数人名声不好时,如果外人不能区分每个个体,那些本来不想作假的人只能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遭受更大的损害。
8.教育-高低能力人的痛苦成本
通过教育来筛选人才,其实不在于教育能否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关键是不同类型的人接受教育付出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低能力上学更累更痛苦成本更大,好的大学让高能力人和低能力人受痛苦的差别更大。
9.在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当中,科举解决了政府职业化的问题,皇帝解决产权问题,儒家解决预期、协调与行为规范的问题。
10.员工与老板的责任
员工拿的是合同工资,承担的是过失责任,企业家拿的是剩余收入,承担完全责任。员工没犯错,到点了就能拿工资,老板不能跟客户说,我今年没犯错,你们必须让我赚钱。
11.礼物、结婚证的信号传递作用
从信号传递角度来看,送礼应该看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对收礼的人的。
在礼尚往来的情况下,礼物必须毁灭它的价值,每一方的价值都要减少,才能显示出来重视对方。“花这么多钱,就是为了讨你开心”
结婚证,有了这张纸,离婚的成本就大大增加了
12.机制设计——穷人受罪吓唬富人
要让有私人信息的人真实地披露自己的信息,就需要给他足够的激励。要避免人们说话,需要惩罚。一个好的机制需要做到分离均衡。
eg,要让有钱的人披露自己有钱,火车公司采取了让穷人受罪来吓唬富人的做法,给三等车厢加底盖成本很低,三等车厢的人也不会坐着受罪,但是这样一来有财力坐二等车厢的人就不来二等了。飞机经济舱的座位间距小也是一个道理。
13.责任能力与风险态度有关
一个人的财富增加了,他的责任能力也增加了,他的风险态度也会随着财富变化,可能不那么厌恶风险了。穷人和富人打猎,约定如果今天达不到,都保证穷人的1只兔子,如果大到6只,穷人1只,富人5只。
越怕风险的人应该拿一个固定收入,不怕风险的拿风险收入
14.管理团队
任人唯贤要求把合适的人选拔到合适的岗位,论功行赏要求根据过往的成就提拔人才,这便存在矛盾。解决办法是激励的多元化,如古代的官阶制度,品味是一种待遇,是论功行赏;职位是一个岗位,是任人唯贤。
15.偷懒与工资水平
一个人偷懒以后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小,则需要给他更高的工资水平。同样素质的人在不同岗位拿的钱是不一样的。你的工资比别人高不一定是你劳动更辛苦,而是因为你太容易偷懒了。eg.搞财务的人比生产一线的人工资高,因为搞财务的人太容易偷懒了。
16.演化均衡的分类和困境
单元均衡,一个演化稳定状态,只有一种战略或行为方式可以在均衡状态下存在;
多元均衡,稳定状态包含多个具有同样适应性的行为方式/战略或基因,就像社会中不同性格的人都能和平共处且每个人都有生存能力一样。
社会演化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在婚姻的例子中,如果每个人都是“情感型”大家可能都过的比较幸福,然而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单独行动的,社会的主导价值被锁定在物质类型时,这是单独一个个体的改变就非常难。因此,社会的进化不一定总是导致最有效的制度安排。
17.鹰鸽博弈的启示
鹰鸽博弈是多元均衡,鹰派和鸽派是共存的,之所以如此,因为在博弈中人数相对少的反倒有相对优势。比如现实中,一个组织里既有强势的人,又有温和的人,两类人可以和平共处。但是如果强势人太多,互相厮杀,反倒利于温和的人的生存。
18.法律的有效性——即法律能不能得到执行——依赖于社会规范
随地吐痰&禁放烟花爆竹这两个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大相径庭,因为在禁止随地吐痰法规发布之前,民众心中早已有“不要随地吐痰”的社会规范,但是中国人心中过年放炮竹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当人们看到别人因为违规放鞭炮,不仅不鄙视他,而且还会乐观其成,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果。在法律和社会习惯不一致的情况下,法律的实施效果也就不会太好。
19.社会规范与法律最主要的不同之处,体现在执行机制上
当社会规范内化为道德时,它是由第一方执行的,如火车上医生自告奋勇救人;当社会规范是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声誉来维护时,是由第二方执行的,如日常交往中的礼尚往来;当社会规范通过非当事人的认可/唾弃/驱逐/羞辱等手段执行时,可称之为第三方执行,如童叟无欺。但与法律不同,即使是第三方执行的社会规范,执行者也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也不是专门设立的专业化机关。
20.法律与社会规范的功能
1.提供激励,诱导人们相互合作。社会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和社会规范可以改变博弈的收益结构,为人们提供一种激励,使得个体效率和社会效率保持一种,从而实现帕累托最优。
2.协调预期。靠右行,5g通信标准,等有多个纳什均衡的情况下,协调人们的预期。尽管预期可以自发协调,但法律的传播更快,成本更低。
3.传递个人信号。遵守社会规范意味着让渡一部分个人自由给公公题,所以遵守它才显示出一个人更愿意与他人合作,如果没有成本,就也没有信号价值。正是因为有成本,所以能起到筛选和信号传递的作用。
21.人们为什么会违法社会规范
1.短视
2.他人没法实施惩罚(强权,比如皇帝违规)
3.存在不同规范的治理人群或规范变化太快。一个人被驱逐后可以到其他替代的可接纳他的群体,如果存在不同规范的治理人群,便是存在空间上的替代;如果规范变化很快,便是存在时间上的替代
22.商界&社会制度企业家,对需求的把控
人性相同,不同环境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需求,审时度势识别这种需求是企业家创新的前提,生产出满足这种需求的产品是企业家创新取得成功的关键。商界的企业家可以分为三类:
1.能看到消费者自己搞不明白的需求
2.满足市场上已经表现出来的需求
3.按订单生产
制度企业家也至少可以分为两类:
1.创造社会上绝大部分人需要但还不明白应该是什么游戏规则
2.创造社会上已表现出来需要但还没有生产出来的游戏规则
所有成功的创新都包含对过去的继承和对当代思想的吸收
23.获得幸福的方式
从古至今,人类追求幸福的方式只有两种逻辑:强盗逻辑和市场逻辑。强盗逻辑是通过让别人不幸福而使自己幸福,市场逻辑是通过让别人幸福而获得自己的幸福。
由于古代生产力落后,绝大部分当时的思想家看不到市场竞争可以带来双赢,因此把节制欲望当作人们追求幸福的主要方式,认为只有利人之心才可以有利人之行。但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市场制度是实现“互助相爱”最有效的方式,只要人们奉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原则,利己之心完全可以变成利人之行,相争可以不相害。
24.儒家社会规范——君子
根据论语中对于君子品德的期望:
1.君子是遵守社会道德、等级、规范的人
2.君子是一个利他主义者
3.君子是一个谦让的人
4.君子是一个合作的人
君子“就是社会博弈中一个人应该遵循的行为标准。以这样的行为标准行事,人们就可以走出囚徒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