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如何理解信贷及合理使用信贷?

除黄赌毒外,残害青年人的第四大危害是什么?这个标题是否眼熟呢?

现如今,信贷(花呗、借呗、信用卡均属其类)对青年人的危害,已然成为社会的一个隐形共识,因拖欠远超自身收入能力外的贷款,最终无法偿,从而导致自杀的人比比皆是。

也正是因为一件件因信贷引发的悲惨画面,被社会定义为同“黄赌毒”一样具有无限伤害力的“第四害”,可是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信贷背后这些惨烈的事件,那可能同样会受伤,而这个伤将严重限制个人的未来发展。

信贷能够助力发展

今年刚毕业的一位大学生,经历艰难求学路,终于从大山里考入一所再普通不过的本科院校,入学后在一次社团招新活动上,他瞬间被一幅幅海报惊艳到,无比好奇这些海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虽然自己学的是机械专业,但是他酷爱平面设计,并开始在手机上大量学习相关的课程,他知道,入学前一部2000元的手机其实已经远远超过家庭负担了,再让家里承担一台电脑钱根本不现实,大二的双十一,他用6期免息贷款买了一台4900的电脑,这是他将近5个月的生活费。

拿到电脑后,他夜以继日,用一个月熟练了手机上学习的内容,很快他就开始帮助社团的同学设计海报,报酬是一顿午饭,第三个月他开始在猪八戒和淘宝上接单。

虽然收入不大,但是7个月后他已经把因每月还款本金不足,而借同学的钱都还上了,也就是说:他在第7个月还请了因电脑借贷引出的所有债务,而此刻他的身边多了一台电脑,而这台电脑为他带来的收益才刚刚开始。

因业务合作,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我发觉到了这个典型的通过信贷来助力发展的故事。下边我们看另一种场景。

如果他没有选择信贷,而是选择攒钱买电脑,按每月200元的速度,买相同价位的电脑至少需要2年时间,届时他已经快大4毕业了,即将面临找工作的选择,那么他会选择自己不喜欢的机械专业类工作?还是向平面设计去发展呢?

一个不喜欢,一个不熟练,两个方向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话语权,更别提单独承接企业的活了,一旦出现对比,没有信贷造成的伤害相较于那些惨烈事件,也并不会暗淡多少!

信贷的本质是什么?

曾几何时,我也一度认为借贷行为应该坚决遏制,可经历的越多,越发现因资金不足带来的滞后发展,带来的伤害会更大,所以究竟怎样看待信贷,这个被多人公认的“第四害”呢?

信贷的本质是赋予他人购买力,他人承诺今后偿还该购买力。

回看一些惨烈事件中的主人公,用透支出来的钱购买了什么:名牌包包、旅游、最新款X手机...那么是否可以说:借来的钱用于此类消费就是错误的?

并不是,信贷的关键与购买什么没关系,关键是信贷带来的购买力能否产生更多的未来收益!

那位大学刚毕业的小哥哥,借贷买了电脑,但电脑带来的收益要高于借贷的成本,致使他能快速发展,这正是信贷诞生于世最根本的愿景,它希望借贷人通过贷款提升购买力,让有能力的人能够创造出远高于借贷本金和利息的收益。

良性信贷:借款本金+还款利息<未来总收益

恶性信贷的危害

回到那些惨烈事件,主人公大多为了追求一时的享受,去选择借贷,虽然瞬间提升了其购买力,但并没有增强未来的收益能力。

所以,未来需要承担本金以外的利息,未来收入不变,支出增加,直到没有额外的钱去支付利息时,就会面临着个人债务危机。

轻则的后果会被记录进征信黑名单中,不能进行任何借贷,甚至影响后代在体制机构内的任职,重则会被相关机构强行没收实物财产,倾家荡产,导致惨烈事件的发生。

甚至有不少人在出现信贷缺口时,利用职位便利弥补窟窿,最终导致锒铛入狱、家破人亡,这绝不是危言损听,此类事件并不是没有。

由此来看,很多人将信贷看成是继“黄赌毒”之后的第四害,不无道理。

恶性信贷:借款本金+还款利息>未来总收益

个人如何合理使用信贷?

①、必须深刻理解信贷的本质。我们只是把未来的钱借到今天来用,日后还得连本带息一起还,所以无论花呗的钱也罢,还是信用卡的钱也罢,并不是我们自己的钱,很多人时间久了,就真会产生一种那是自己钱的错觉。

②、认识到良性信款的价值。信贷后提升的购买力,是为了后续的一段时间创造超出本息的收益,如果明知道当下的贷款不会为未来带来任何收益,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购买欲望扼杀在摇篮里。

③、尽量避免大额贷款。个人贷款不同于企业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在借款后,如果出现收益不佳导致债务危机时,可申请企业破产清算,损失的资金是固定的,而个人如果借款数额大的话,如果没有足够抵押品,会需要担保人,届时债务爆发时还会危害到他人。

将信贷盲目归为青年人的第四大杀手,是失公允的片面之意,信贷就是把双刃剑,关键要看持剑人如何出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如何理解信贷及合理使用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