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2、读书笔记day78

        形象之场——形象共鸣

        我们所处的世界之外另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存在,从那个世界反观我们这个世界的话,一定能观察到一些异同。

        英国的鲁伯特·谢尔德雷克博士,他提出一种“共鸣”理论。他认为不止声音产生共鸣,事件也会产生共鸣。他将连续发生的同类事件的场所称为“形象形成所”,将发生的同类事件称为“形象共鸣”。

        虽然这一理论遭到很多科学家的反对,却也获得了一些新科技支持者的好评。为此英国电视台进行公开实验以证明“形象共鸣”理论的真伪。

        用两幅画,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不仔细看两幅画是看不出什么区别的,但是两幅画,其实都是画中有画,接着电视台在电视上揭晓了男人这幅画中其实隐藏有另一幅画,而女人的没有揭晓。目的是观察答案揭晓前后,观众回答的准确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选取的观众不同,然而看的两幅画是一模一样的,结果显示参加播放后的实验的观众猜对的比例,竟然比播放前多了三倍。

        用“形象共鸣”理论可以解释为,在之前的观众那里形成了能正确识别画中画的“形象之场”,从而使答案的准确率得到大幅提高。

        谢尔德雷克博士的理论还可以解释遗传现象。也就是说,遗传不仅仅是遗传信息的复制,同时也是因为有“形象之场”的存在。其他诸如被称为“同时性”的巧合,或者荣格提倡的集体无意识及“原型”,都可以用这一理论解释。

        做事三思而后行,在做一件事情以前,多思考,反复揣摩,才能避免影响结果,影响后来人。我们的每一件事,每个动作,都有可能存在“形象之场”,从而影响他人,形成“形象共鸣”。做短视频,做抖音等等,我想如果能够与很多人达成“形象共鸣”,那么成为一名小网红,也是小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12、读书笔记day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