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随笔

今天回过头看去,2019年读的第一本书在一月即将过去之时见了底,早有耳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这次才算真正的拜读了。

不得不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去读一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著作,确是有些脱离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了,还好作为一个出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生活中的人,小时候随父辈也算是体验过数个假期的乡间生活了,大队、公社、村支书,当路遥先生讲述到那飘满麦香、面目金黄的乡村时,也感到一股亲切之意,看过孙玉厚老汉一家从苦难中靠着双手挣扎着站起来,看过时代变迁让人们的生活在十年间天翻地覆,看过和如今的我们一样平凡生活着的人们在嬉笑怒骂、欢喜忧愁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看过那个年代里纯真炽热的爱情在青年男女身上燃烧成长,很多感叹,很多反思。

精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岁月中,在那个冲破藩篱、解放思想的年代是何等的充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诗人,黄土地上的庄稼汉扛着锄头吟出一声悠长的信天游,草原的马场边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在地平线歌唱的金波,戈壁荒漠的路边为爱灼心顶着风沙醉成一团的向前,在落日的霞光下相跟着走上古塔山的那对爱人,在工地的夜晚就着微弱的烛光像一个流浪汉看书的少平,在深不见底的矿井劳作一夜终究活着见到阳光和蓝天的矿工,那时的人们,感情那般充沛,对待生活中的点滴那般认真。可以说,精神支撑着当时的人们,支撑起那时的人们熬过一个接一个生活的苦难,孙少安一次次的振作精神,跳上生活这匹马车,绷紧神经,带领着家庭步步向前,想起如今在圈子里流行的一句话,谁不是一边被生活折磨的想就这样不管不顾的丧下去,却又在第二天洗把脸起来笑着面对东方的朝阳,有人说如今在大城市里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变得冷漠、变得情感空虚,变的把孤独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神食粮在深夜独自享用,这或许是人人都能看见的表面罢了,在大城市里的游子,每天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和种种人情往来,感情上变得迟钝、变得不那样情绪化、学会开始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留给最珍贵的人分享,但这一切并不代表着我们的精神变得空虚而毫无生命力,集体生活的淡化和个人价值的强调不断让我们愈发小心谨慎,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却从不缺乏精神的洗礼和情感的满足,我们会哭、会笑、会为了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从心底流出暖意,会在看见他人的不幸和苦难时鼻子发酸,会在一些特定的时刻为一些平常未曾留意的事情感到震撼,这些情感才真正的构建起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让我们作为在这个平凡世界中生活的平凡一员感到生而所获,感到生而为人。

路遥先生在书中提到过许多宝贵的品质莫过于劳动的伟大,看到有些读者看过后觉得此书有些流水账之嫌,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实话讲在阅读过程中不时被其中许多情节深深吸引,被先生笔下描写的山水、市井以及四季变换的细腻所深深折服,也许是由于先生的作品离当代人的生活有些远了,加之故事构造实在宏大,叙述图景实在广阔,倒是把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却难对某个人物形成极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跟随先生的笔触,我看过了黄土高原上十年的变革,体会了那样一个动荡时代中平凡的人们日月光景的巨大变迁,感慨之余自有收获吧,感谢路遥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的世界》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