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省思

以往每当有同行交流针对某案例的解读时,我们总会轻松而善意地提醒“对理论,要在运用时学会遗忘,就像练武林秘籍一样。”当然地,我们得到的反馈是苦大仇深的川字眉“说得简单,那你告诉我,这个案子怎么理解?”
后来自己在工作中也遇到困难忙着去翻书翻资料找“答案”时,才发现自己也被困在同一个地方——依赖既往理论,寻找正确答案。


WeChat 圖片_20210504194212.jpg

心理创伤理论本身便是一部“事后调查”式的法则,而这种事后追讨不仅与现实的时间线有关,更与逻辑上的时间线有关,只有当我们用此时能理解的思维去解释彼时的事情时,“创伤”才真正被创造。
而当我们带着来访者沉浸在寻找创伤来源时,或许正给了对方一个放大镜去曲解过往的点滴,仿佛带着一个出入行的侦探新手,他总是让自己疲惫不堪地捕风捉影,甚至有些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也是给了自己偷懒的理由,毕竟我们深谙创伤理论,当对方讲了开头,我们便能建构出整个创伤经历,似乎这样我们就成就了高效咨询,如同侦探快速寻找到真凶成为神探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然后呢?
当我们“啊哈,问题就在这里!”的时候,忽略了什么呢?
自然是会过滤掉对方的逻辑、来访者对事件和经历的理解、周遭重要人物的态度……如同谋般将现在的苦难或行为归结于过去的某时某事某人,那个“元凶”由于现实时间线索的缘故自然是无法到场伏法的,毕竟我们无法回到彼时重改历史。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去考虑创伤源头,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去讨论过往?
我想,自然是不可以的。
讨论过往的缘由不在于抓住那个摸不到看不见的“元凶”,而是让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彼时的自己,过去的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甚至通过讨论过往去发现曾经被自己忽略的存在,而现在的自己能否重新认识当下的发生,有一个更宽广的认知角度,不是“重新修正过去”而是“从此次开始”,带着对过往更加宽广的“看见”去理解当下的发生。

————————————
此刻窗外闪电不断,我依旧会幻想会不会下一刻我就被某个雷劈了,依旧会知道自己肯定是安全的,依旧会看着刚过去的闪电想“万一下一个就把我劈了呢?”
看吧,这就是泡在心理学海洋里十三年的人,我知道这恐惧的来源,但并不妨碍它继续探望我,也不妨碍我与它的和平相处。
我深信,心理工作的终极目标不是“治愈病症”,不是抓住脑子里的“病原体”后给来访者开药,而是通过神奇的互动,等待未知的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