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那个活在台词里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王者

景平二年(424年)七月中,面对突然到来的傅亮等行台的来迎官员,刘义隆无时无刻不在惊恐中度过。他们口口声声说要迎自己回健康承嗣帝业,可是,就在不久前,他们才刚刚废杀了自己的两个亲哥哥。如此居心叵测之人所言,怎可轻信?现在,他们掌握着帝位人选、掌握着生杀大权,要立皇帝,也应该是立一个年幼的皇子,怎么会立自己这个即将行冠礼的成年皇子?这种种迹象,都让人生疑。京都,搞不好就是自己的葬身之地,无论如何也不敢轻易跟着去,不然,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就像自己的两个哥哥一样。

沈将军父子葬礼

于是,刘义隆一面和来迎队伍打着哈哈,一面和心腹商量着应对之策。华建议曰:"羡之等受寄崇重,未容便敢背德,废主若存,虑其将来受祸,致此杀害。盖由每生情多,宁敢一朝顿怀逆志。且三人势均,莫相推伏,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今日就征,万无所虑。"王华自入仕以来,颇有名声。而代张邵掌管着荆州事宜之后,刘义隆对他更是信赖。再加上王昙首和到彦之的劝说,于是,刘义隆决定跟着傅亮他们东下健康。

刘义隆留下了王华,继续掌管着荆州事宜。以荆州的便利,如果他们在健康真的发生什么意外,王华可以及时带兵救援。王昙首、到彦之则带领荆州府兵,一路护送刘义隆前往健康。如此一番部署之后,刘义隆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往健康出发了。一路上,有朱容子日夜在船舱外抱刀守卫,倒也相安无事。于八月八日到达健康,顺利登基为帝。

直到真真实实的坐在那把椅子上,刘义隆依然觉得自己犹在梦中。数十日前,自己还是坐在江陵的荆州刺史、镇西将军宜都王,此刻,却是掌管天下的一国之君。看着下面乌泱泱的一片、听着他们汇报着一项项政务,刘义隆才觉得这是真实存在的,自己真的成为皇帝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面对徐羡之、傅亮和谢晦等重臣,刘义隆依然如坐针毡、忐忑不安。他害怕,害怕有朝一日这几个人又联合起来把自己给废了,扶其他皇子上位;他不安,只要有这几个人在,就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的得位不正;他气愤,为什么自己身为皇帝,却总是要被这几个人指手画脚......

总之,只要有他们在一日,刘义隆就寝食难安!所以,他必须除掉他们。于是,他暗中蛰伏、伺机而动。

王公

一即位,刘义隆便对徐羡之、傅亮等优抚有加、加官进爵。进徐羡之为司徒、卫将军;傅亮加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王弘进司空;同意徐、傅的请求,让谢晦赴任荆州刺史,并进号卫将军、镇北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

在大封辅臣的同时,刘义隆也加紧了对荆州心腹的升官之路。强调到彦之入京接管谢晦的中领军;进王华、王昙首为侍中,并分领骁骑将军、右卫将军;朱容子领右军将军。就这样,把禁军军权牢牢的握在自己人手里。

与此同时,大封自己的兄弟:"卫将军、南徐州刺史彭城王义康进号骠骑将军,冠军将军;南豫州刺史义恭进号抚军将军,封江夏王;立第六皇弟义宣为竟陵王;第七皇弟义季为衡阳王。"

至此,刘义隆总算可以安心的睡一觉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他有宏大的抱负,只有将徐、谢等顾命大臣除去,他才能一展拳脚。因此,他开始筹划着。

首先,让王华、王昙首他们不断制造和散播关于徐、谢、傅不好的言论;其次,以北伐及拜谒陵墓为由,修建船舰;最后,拉拢王弘和檀道济,王弘同为三公之一,与傅亮、徐羡之同掌政事;檀道济作为开国功臣、南征北战,手握重兵,更是高祖皇帝钦点的辅臣之一。有了檀道济,谢晦就不足为惧。


檀道济像

元嘉三年(426年)正月,刘义隆宣布徐羡之、傅亮擅杀少帝的罪行,并召见徐、傅二人。又派遣到彦之、檀道济征讨荆州刺史谢晦。

徐羡之和傅亮不明就里,以为皇帝只是普通的召见。毕竟,在这之前,皇帝并没有任何预兆,而且,他们为了怕皇帝疑心,已经主动上交了一部分的权利出去了。所以,两个人并没有防备的进宫去了。

谢晦的弟弟时任黄门郎,他把刘义隆要治他们罪的消息告诉了傅亮。傅亮于是以大嫂病重为由请求回家,并把消息告诉了徐羡之。随后傅亮折返后立马乘车出城,而收到消息的时候,徐羡之已经走到西明门外了,听到消息,立马折返回到台城以西的扬州治所,随后乘车出城。可惜,依然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傅亮策马逃走到兄长傅迪墓前的时候,被屯骑校尉郭泓之追上,押解回宫,随后被诛杀。而徐羡之,逃亡至健康城外二十里的新林浦,自知难逃一死,就在附近的一个土窑中自杀身亡。

而远在荆州的谢晦,对健康发生的事一无所知,甚至在其弟谢皭寄来书信,说皇帝要征讨荆州的时候,谢晦不以为然,还写信给皇帝,让他明年再北伐。直到收到徐、傅被诛的消息,才回过味来。并上表诉冤,更以"清君侧"为由起兵。

这场战事维持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元嘉三年(426年)二月,谢晦及部众兵败被俘,送往健康等候行刑。同月,谢晦、谢皭、谢遯、谢世基、谢世猷以及孔延秀、周超、贺愔、窦应期、蒋虔、严千斯等党羽一同斩于市曹,那一年,谢晦年仅37岁。


谢颢

自此,徐、傅及谢氏一族在朝中的势力几乎被铲除殆尽,朝廷终于是刘义隆的朝廷了。

元嘉六年(429年),王弘举荐彭城王刘义康入京奉职司徒、录尚书事等,与王弘共掌朝事。而之后王弘更是频频称病,把朝中大小事务统统推给彭城王处理,慢慢的,朝中之事尽在彭城王手中,刘义康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而刘义隆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因此,朝中之事,彭城王有绝对的话语权。以致大臣们,有事都是直接向彭城王报告,直接忽略了刘义隆;有什么进贡的好东西,也是优先送到彭城王府。导致彭城王府的东西,常常比皇帝的还要好。

这让刘义隆非常的不爽,兄弟二人就此离心。刘义隆不仅杀了刘义康的心腹,还把他一贬再贬,最后更是直接一杯毒酒赐下去,结束了刘义康的小命。

刘义隆的权谋之术,在电视剧《锦绣南歌》中可一窥其二。在最后陆远、谢颢伏诛之后,皇帝就把矛头指向了刘义康。而拿刘义康开刀的突破口,就是他的侧妃——沈骊歌。沈骊歌在回沈府之前,是朱雀盟的首席杀手,皇帝对于沈骊歌的身份相信早已了然于胸。但是,为了让刘义康对付陆远和谢颢等权臣,刘义隆隐而不发,待到最后,所有阻挠新政的大臣,都被刘义康清出朝堂之后,彭城王一家独大,朝堂失衡,这绝对不是皇帝愿意看到的。所以,这时候,皇帝才慢悠悠的来清算位高权重的彭城王。最后,连最后一个权臣也被灭了之后,朝堂就真的是皇帝的朝堂了,终于到了刘义隆一展抱负的时候了。


彭城王刘义康

刘义康在位辅政期间,轻徭薄赋、推行新政、休养生息。使朝廷不仅国库丰盈、人口增加、国泰民安。此刻,刘义隆身体好了、大权兜兜转转又回到自己手上了。因此,更好的开展新政。把刘宋带到了一个空前的太平盛世局面,史称"元嘉之治"。

元嘉三十年,刘义隆崩于含章殿,享年四十七岁。"谥曰景皇帝,庙曰中宗",后来,刘骏即位后,改刘义隆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纵观刘义隆的一生,虽然是糊里糊涂的当了皇帝,但是善于隐忍和蛰伏、谋定而后动,更是善于使用帝王的权衡之术,平衡朝中各大势力。其在位三十年,基本解决了当时的所有的政治问题、稳定了国家的局势、开创了南朝罕有的数十年太平治世。不可谓不是一位"明"君,担得起一个"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义隆:那个活在台词里的皇帝,才是真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