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式写作流程2020-08-27

卢曼卡片箱的使用流程为1.写卡片-2.卡片放进箱子里-3.根据已有的卡片找到主题-4.编写草稿最终编辑成稿

需要准备的有三种卡片和两个卡片箱,卡片分为临时卡片、文献卡片、永久卡片,箱子有两个,文献系统和主箱。这里卡片和卡片箱可以用传统纸片和木箱,也可以用软件替代。

可以参考卢曼卡片的馆藏数据

第一步 写卡片

临时卡片是随手记录下来的想法,不用管形式,捕捉自己头脑里的闪念。可以在阅读时记录要点和页码,看完后再整理卡片,日常记录在手机里,语音文字图片都行,快速记下自己的想法。定期整理。临时卡片转换成文献卡片和永久卡片后就可以丢弃。

文献卡片是在阅读时做的笔记,做摘录,用自己的话复述概括,记录下来文献的书目、章节,卢曼是在卡片正面写引用和自己的话,卡片背面写书的详细信息。文献卡片最后放进文献系统。

永久卡片是放在主箱中保存的,最终写作时使用的卡片。永久卡片尽量简要凝练,写永久卡片时要想到为什么写这张卡片,以后如何能调用到这张卡片,思考这张卡片与卡片箱里卡片的联系,这一点可以通过查看卡片箱完成。记录下来的卡片不是为了收集,而是为了发展想法、论点和讨论。

不管写哪种卡片都是一张卡片只写一个想法,用自己话表达,思考写出这个想法对自己思想有什么影响,有多重要,主动与卡片箱里已有的卡片进行关联。注意验证性偏差,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想法也值得记录下来。

第二步 卡片放进箱子里

箱子里放进去的卡片是最珍贵的想法,想象一箱子的宝石,只有足够珍贵,你才会时常去翻阅。

两个卡片箱,一个是文献系统,很多人推荐用Zotero,我目前是Zotero和印象笔记都在用,一个是主箱,主箱里放的都是你感兴趣的信息,我在使用obsidian和roam research作为主箱之间摇摆。当然两个卡片箱你也可以用实体箱。

我一直对卡片数量过多之后,卡片的重复利用和联结有疑惑,这次重新看《how to take smart notes》理解到卢曼用两个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给卡片建立索引卡和打标签,第二是放进一张新卡片后就会对卡片箱已有的卡片进行遍历检索。

卢曼卡片是用数字和字母编号的,没有按主题分类,一个主题卡片数量足够多需要引导时会建立索引卡,数字编号接近的卡片较多时也会建索引卡,索引卡里放了有主要联系的卡片大纲概述,另外每张卡片都有自己的联系卡片。 这样查找时想法可以一路网状铺开。索引卡是经常更新的,因为你的想法也一直在变。打标签在有电子搜索时更加方便了,关于打标签,书里提到不是按照图书管理员的分类方式,而是按照作家能再次使用这张卡片的方式打标签,根据上下文的关系,想象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以什么名字检索能快速找到它。

放进新卡片时对已有的卡片进行遍历检索,想象卢曼在木箱子面前翻卡片的情景,在达到一定的量级后,遍历检索可能会让自己有畏难情绪,也从另一个方面提示卡片箱的输入要足够节制。新卡片如果是全新的领域,就直接编号在旧有主卡片后面,如果是与旧卡片有联系的,就在旧卡片的编号后面加数字或字母,一张主卡片可能会带有很多下一个层级以及下下多个层级的卡片。看到有对这张卡片的不同方向进行指定字母标识。

我目前还没摸索出自己的编号系统,在软件中感觉用标题替代编号更加方便,还在尝试能更加结构化。之前一直想找到一个软件能帮助做到联结,obsidian和roam research都有双向链功能,但是在看见卢曼的遍历检索后,我本以为建立联系让工具来做就可以,但是想到以后如何调用,信息的关系图谱还是人来做更靠谱。因为这样的联系不是纯粹主题类似、关键字重复,而是想到自己怎样可以复用卡片,这更像一个自己记忆的过程。

第三步 根据已有的卡片找到主题

这一步应该是最迷人最有意思的部分了,卡片式写作是自下而上组织文章,看看有什么,缺什么,出现什么问题,根据不断补充的新想法调整思路。在卡片的联结足够多时你会有很多主题可以同时写,并且你不会缺少想法。

第四步 编写草稿并最终成稿

想法足够多时会有主题想要写出来,挑选卡片拼接在一起,不断调整卡片的位置形成草稿。这时卡片不是完全的复制粘贴,而是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卡片中凝练的想法丰富出来,有一定的脉络拼接成文章草稿。

卡片拼接过程可以使用gingko,一个层级卡片可以再嵌入子层级,卡片可以随意移动,完全可以和纸质卡片在桌面上移动过程一样。

最后进行文章的校对编辑,文风的梳理,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从卡片到成稿的经验不多,卡片式写作自下而上的写法和传统自上而下先列结构再填充内容的写法自己还需要再体会。有一点不太一样的是用卡片写作的时候,有足够的想法,自己想要完成写作,当作是自己想法的梳理过程,在传统列大纲写作时我经常会为填空而头脑空白,不想下笔。

你可能感兴趣的:(卡片式写作流程20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