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笔记摘录

知行合一,致良知。用克尔凯郭尔的语言,就是要吧知所当然变为“对我为真的真理”,一个道德原理你若不去实行它,就表达它对你不真。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来看,真理必须是一种切己相关的的时间方式和存在态度。

要人遵从个体的良知选择行为方式和生命意义,也可说与个人选择为价值根源的思想相通。

无善无恶心之体 ,心体作为心的本然之体,在这里既非伦理的/也非认识的意义,正是指情感情绪的本然之体。阳明所要吸收的无我之境,面对的正是情感情绪的自我,以使人超越一切消极的/否定的情感情绪,获得安宁/平静/自在的精神境界。

人人皆可为圣,意即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神圣的意义。而无论身处何种时代,何种体制,无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是非不是根据学者的所讲的概念来区分,只需通过自己的内心来辨别。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的应对真实世界,从而完整的把握世界。而当人厘清了生命的意义,把全部的意念放在时间生命意义的斗志里,那种酣畅纯碎的美,就是心学。

康德对启蒙的定义不是“谁去教化谁”,而是“人要摆脱自身造就的蒙昧”。从这个角度看,阳明心学就是让人敞开来检视自己、认识生命,从虚假信息和不良情绪搭建的自我意识中跳出来,站在心体的层面审视、监督意识,用正确务实的观念指导行动,用对人心深刻的体察来打破他人的心墙,树立起“终日有为而心常无为”的生活态度,达到“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的境界,使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心安自得,始终保持内心的强大。

言语很多是假的,实际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的。人,不应该活在概念里。就像歌德曾让他的弟子去参加贵族的聚会,年轻的弟子说:“我不愿意去,我不喜欢他们。”歌德批评到:“你要想成为一个写作者,就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这样才可以去研究和了解他们的一起特点,而且不要向他们寻求同情和共鸣,这样才可以和任何人打交道。”

命运通过失败的经历指出应该走的路。对真理的探寻/注定道阻且长,注定需要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摧毁/不断重建。让意见与意见较量,用理性激发理性,在持续的”格物“与”诚意“中构建起思维图谱,日臻明觉良知之化境。

无论圣人还是凡人/无论贤士还是愚人/无论学者还是白丁,只要是人,心中皆有良知,这是永远不灭的光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只要在万事万物上都致良知,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知行合一说的中心是“行”,而不是“知”,这是一种实践主义的思想。所谓的“行”,并不是与“知”相对应的“行”,也不是局限于具体的实践行动。王阳明曾说:“一念发动即是行”,可以看出,“行”包含的范围很广,心中萌发意念也可以看作是“行”

重德行,以良知说为根本的学说。很多阳明学者对于自己的“一念之动”和行为都会进行深刻的反思;人要不断的进行反思,这样才不会与外界形成对立。

你可能感兴趣的:(阳明心学笔记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