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闲聊

昨天看短视频时刷到一个数学题非常快速的算法,据说是韩国人想出来的。题是97乘94等于多少,先用100减97等于3,再用100减94等于6,然后用97减6等于91,最后用3乘以6等于18,把结果组合在一起就是9118。这个过程要比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普通算法快很多。当然在评论区说什么的都有了,而视频上同样的题还分别让一个中国小孩和韩国小孩同时计算,结果可想而知,自然也有人带着各种情绪加以评论,但这些都不重要,不去说它。单单就数学题本身来说,如果是个数学家或有数学爱好的人一定会专心研究下去。我是个数学白痴,用同样的方法换了另一道题就不好用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毕竟没有数学爱好,尽管好奇,但无从下手也就作罢了。如果是58乘以79的话,这个方法就不对劲了,不知道是我没有掌握核心还是方法本身的局限,不去管它了。

小时候我的数学就非常不好,对于逻辑和数字极为不敏感。不过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慢慢读了一些逻辑的书,发现世间万事万物难逃数学或物理学的规律,或者说一部分事物吧,倒是慢慢引起了我对数学的好奇。好奇心之重的人的快乐应该是带着痛感的快乐吧。我就不会在乎争论到底是哪国的小孩算的更快这种无聊的问题。对于人类智慧本身的成因、发展、走向、结局(如果有的话)非常感兴趣,当然这是建立在以人类的角度思维基础上看下去。时而觉得人类如蝼蚁,非常的渺小,但又不得不承认人类发明和发现了好多有意思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确实引发了人或动物各种情绪的东西,虽然并不伟大,但足够有意思了。

和心爱的姑娘读同一本书是个非凡绝妙的体验。近来正在读《东北游记》,顺便说一句,这套纪实系列书籍非常有意思而且好读,适合认识字的人好好读一读,让思维和思考点更加完整一些。很难说这是女性的视角,但她说:本书作者的笔触是伤感的基调,在他的《再见老北京》中也是这种笔法,也是描写城市的日新月异、古老的城区慢慢消亡了。因此我产生了一个严肃的疑问,为什么我们不喜欢保留自己的老城呢?19世纪末日本诗人称吉林是东北的京都。我们联想到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中国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搜集中国建筑的资料,并写了好多和建筑相关的著作和文章,可惜,人们就知道那点儿无聊的情事。总之不知道为什么,也可能是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太过悠久和丰富,对于很多宝贵细节就像一个财大气粗的财阀,挥金似土,挥着挥着最后就什么都剩不下了,留下的只有外国人的一声叹息。

再说完颜阿骨打,我们对这个名字的获知来源应该多数来自于武侠小说,多么讽刺。一位正经的皇帝,一段存在过的历史,如今却很难找到什么正经的资料了。即便是问当地人,也获知寥寥。就更不要说保留当时当地的样貌了。我真的感觉很奇特,明明我们是那么热爱文化的民族,但当遇到具体的事情、具体细节时又发现大家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爱,明明说了“是”,结果却是“非”,这是为什么呢。在社会中各种交往中,人与人相对虚一点可以理解,但这种氛围却无孔不入地进入了我们的各种领域,这才是腐蚀性最大的根源。以至于没有纯粹的东西或事物,那么人就更不会纯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四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