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是继茅盾、巴金之后,中国作协的第三任掌门人,她的身上有多重角色,但她说:“我本质上还是一个作家,也最重视作家身份。”她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为下一部长篇做些深厚积累。而今,我读到了铁凝的新书《相信生活,相信爱》(山东文艺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从中读到了她心灵的追求与慰藉。
这本书为铁凝经典散文。多篇美文尽阅山水物态、人生情怀、历史沉思。她的作品给人印象至深的是一种生活的甘甜,是一种人的可爱,是穿越了众多的苦涩和酸楚之后,作者比一切失望更希望,比一切仇恨更疼惜,比一切痛苦更怡悦的爱心和趣味。她能从生活的细小中寻出人性的某些光辉来,让正直、信任、友谊、善良带给读者以美的感动。她以诗意之笔,将多年来铭刻于心的人和事,生活态度的真诚,与作家的畅谈,一一呈现给读者。读之,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情意、坦诚以及悲悯,同时又能给人猝不及防的精彩与撞击。
文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路灯,它照亮心灵,并使人对时光和生命心存眷恋。书中写到,铁凝访问日本时特别去了仙台医学院,她和经济系的几位教授聊天,发现他们非常热衷于谈论鲁迅,并为他感到自豪。他们谈到他并不特别优秀的成绩,他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别扭,画解剖图时只求美观、把一条血管画到脖子外边去了,还和老师争辩的可爱的固执……他们没有把他看作圣人,但是他们爱他。他们和仙台市民自发地编演了一出《鲁迅在仙台》的话剧。“这一切使我感到亲切,我看到了一位经典作家和他的文学经典是怎样长久地活在普通人心中,并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充实的欢乐。”
铁凝特殊的身份,接触了更多的文化老人。她笔下的杨绛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年过百岁的老人;杨绛虽然形容自己“坐在人生的边上”,但情感和视野从未离开现实。汪曾祺是一个饱含真性情的老人,一个对日常生活有着不倦兴趣的老人;他从不敷衍生活的“常态”,并从这常态里为我们发掘出悲悯人性、赞美生命的金子。大江健三郎身着典雅、内敛的黑色正装,安静地坐在那里,倾听中国同行对他作品的评价,神情专注而谦逊,还有些许拘谨;大江先生婉拒研讨会设午宴,他建议与会者以盒饭为午餐,说这样既简朴又节约时间。读后,有种默默的感动。
铁凝的散文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新和舒畅,文章里透射出来的人生哲理更是让人回味悠长。比如《告别伊咪》的最后一句话,“没有告别,怎能会有永远的记念?没有记念,人类的情感便空了大半”。这种递进式的逻辑推理,似乎在掲示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密码。又如在《草戒指》里,“草是可以代替真金的,真金实在代替不了草,精密天平可以称出一只真金戒指的份量,哪里又有能够称出草戒指份量的衡具呢?原来延续女孩子丝丝真心的并不是黄金,而是草”。从一把草里能看出生命的灿烂与美好,这种独特的眼光和思维,谁看了能不叫好?
铁凝饱含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善意,用一双慧眼,于凝眸处发现生活中的一道道风景,并将其纷然诉诸笔端,而这些风景,呈现在她的散文中多是美好的,纯朴的,也是温暖和亲切感人的。读到铁凝的《一件小事》使人马上想到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鲁迅先生通过一个人力车夫的细小动作,折射出自己内心的小来,而铁凝则通过自己小时候学打针的故事,品味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境界,那就是“不张扬”,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她的作品清新、质朴,似乎也透射一种不张扬的个性美,这更增添了她散文的细腻与生动,让读者小中见大,更深地感受到她的人格魅力。
这个时代需要积攒什么?铁凝说,我们处在一个缺乏细节的时代,文学尤其需要作家在这个时刻积攒起爱与意志。对于多数作家来说,写作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因为没有人强迫你写作。成功的艺术家成功的路径千差万别,但有两点是他们必备的,那就是爱与意志。不论东西方的外表有多大差异,我们仍然有可能互相理解,并互相欣赏彼此间文化的差异。就像许多中国人在今天仍然对堂吉诃德记忆犹新,为他那为幻想中的理想而战的疯狂与执着,悲凉与欢悦;就像毕加索虽然深远地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但他却坦承非洲黑人雕刻和中国木版年画对他的强烈影响。字里行间,流露出铁凝浓厚的文化情怀。
读完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资源是泥土里的东西,影响是空气里的东西。”在铁凝的散文中,坦诚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俏皮取代了穿透与悲悯,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情意,蕴含着蓬勃之美,体现了一种“美善惊人”的力量,而同时又时不时地能带给读者猝不及防的精彩与撞击。
关键词:每日一读,一往情深,庸辉华夏,理君博士
庸文化(shangyongjun1)与头条号、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微博、等多家新媒体同步,每日呈献每日一读、一往情深、庸辉华夏、理君博士等美文,供大家乐读与评论。敬请关注和支持!